“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建安賦 > 第一百九十六章 看似合理的安排

第一百九十六章 看似合理的安排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鰥夫十六年 大唐風后 盛唐之刺遍江湖 異星蠻人傳 大宋第一提刑官 烈陽皇朝 一起扛過槍 羅馬奴隸主 回到大明當崇禎 亂世逐流 從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抗戰烽火之護國系統 建安賦 帶著診所去穿越 模擬人生,從朱厚照開始 輪迴大秦之魂 末流屠夫 怒方釵 帝國再起 太子之爭

“袁紹要什麼?什麼樣的利益,才足以讓他停戰撤軍?”田瑭開始分析,“袁紹的正式官職僅僅是勃海太守,而且這個勃海太守還是董卓給他封的。董卓既死,袁紹必然擔心朝廷收了他的官職,一旦沒了官職,袁紹就徹底失去了擁有軍隊的合法性。千萬別小看朝廷給的官職,大漢養士三百年,天下士人中對朝廷忠心耿耿的不在少數。”

田瑭的話雖然很粗,但道理卻很是細緻,在場眾人無不點頭。

“所以袁紹才巧取豪奪,即便讓天下人恥笑,他也要威逼韓馥把冀州牧的位置讓給他,這便是明證,說明他很看重朝廷給封的官職。否則袁紹何必廢如此多的心思,直接揭竿而起豈不痛快!”田瑭開了個玩笑,繼續說道,“他要當冀州牧,趙岐便讓他當冀州牧!此一利,是承認了他的合法性,並將他過往的錯誤一筆勾銷!”

“袁紹四處征戰,給屬下封官許願是免不了的,他甚至還給曹操封了個東郡太守。”田瑭的思路越來越清晰,“原本這些封賞都是虛的,袁紹受封冀州牧,他給別人的封賞才能真正落地,詔令中追認了曹操的東郡太守便是明證。此一利,是給了他統御部下的砝碼,讓他能以朝廷的名義籠絡人才,並讓這些人才為他賣命。”

“有了這兩利,袁紹的訴求基本就滿足了,但是要他撤軍還必須有個前提,那就是公孫瓚必須同時撤離。即使冀州西北的黑山軍已經威脅到他的根本,他也不能輕易撤軍,因為他必須防止自己撤軍後,被公孫瓚反攻倒算。”田瑭點破一處關鍵,“袁紹撤軍的前提,是公孫瓚放棄勃海。只有公孫瓚離開勃海,袁紹才能真正放心地撤軍回去收拾黑山軍。所以詔令中提升了勃海的層級,將勃海郡從冀州分割,由朝廷直接統轄,這樣,公孫瓚就必須從勃海撤出了,否則就是對抗朝廷,屬於叛賊。”

說到這裡,袁紹這一方已經講完,田疇聽得不住點頭,沮授也閉上眼睛仔細思量。

“公孫瓚要什麼?”田瑭撇開袁紹,轉換到了公孫瓚的角度,“承認他的合法性,以及封官晉級的邏輯和袁紹一樣,他被封侯,他任命的青州刺史田楷被追認,就是明證。但同樣,這還不夠,公孫瓚要撤軍,也有前提條件。”

“公孫瓚和袁紹不同,袁紹好歹四世三公,有很多天然的盟友,公孫瓚卻只有陶謙和袁術,他絕對不可能放棄盟友,否則他將孤立無援,這是他的底線。”田瑭點破另一處關鍵,說道,“所以,公孫瓚不可能放棄青州,因為一旦放棄青州,他和陶謙的聯絡就斷了,而他撤軍的前提,就是袁紹不再威脅青州。”

“詔令中令袁紹大軍全部退回界橋以西,又明確承認田楷為青州刺史,就是為了滿足公孫瓚的這個撤軍前提。”田瑭繼續說道,“這裡就有了兩個問題。其一,袁紹為什麼願意放棄青州;其二,為什麼公孫瓚不能撤軍到青州。”

“先說其一,這個原因已經很簡單了,袁紹既然接受了冀州牧的位置,他就沒有任何理由繼續待在青州,否則就是抗命,抗命就是連冀州牧也不要了,這顯然不可能。所以袁紹於情於理都必須從青州撤軍。”田瑭分析著原因,“其二,青州離界橋實在太近了,田楷手下不過萬餘軍力,對界橋威脅不大,可以允許他繼續留在青州。若是公孫瓚大軍撤到青州,兩軍合兵一處可就有三四萬大軍,那誰也不敢保證公孫瓚不會趁袁紹去剿黑山軍的時候突然進攻界橋,一旦突破界橋,冀州基本就是囊中之物,這個誘惑對公孫瓚來說是巨大的。所以公孫瓚不能待在勃海,也不能往青州去,他只能北上幽州,這就是詔令中對幽州的安排。”

“餘者曹操、陶謙等人差不多是一樣的意思,我就不再多說了。”田瑭話鋒一轉,“但是詔令對幽州的安排,非常值得尋味。”

田瑭之前的分析雖然偏僻入裡,讓眾人聽了如醍醐灌頂,但畢竟都是說的千里之外的事情,根本還沒回答幽州的問題。

“袁紹從勃海和青州撤出,根本目的是要去西北剿滅為害冀州的黑山軍,除勃海郡以外,整個冀州都歸他管轄,還有兩郡六國,近一百個縣,五百萬人口。”田瑭繼續說道,“公孫瓚撤離勃海,相當於放棄了八個縣,一百一十萬人口,遠期甚至可能會因此放棄了冀州一百個縣,五百萬人口。若回到幽州僅有右北平郡和遼西郡,那不過才十幾萬人口,算上公孫瓚之前大規模的徵兵及黃巾為禍,這兩郡現在估計連十萬人都不到。如此,公孫瓚絕不會同意撤軍,畢竟,他又沒有袁紹那樣腹背受敵的問題。”

“所以趙岐將漁陽郡、廣陽郡、涿郡劃給公孫瓚,這三郡人口累計一百三十八萬,超過了勃海的總人口,只有這樣,公孫瓚撤軍的利益才會大於留在勃海的利益,畢竟冀州也不是他想取就能取的,那理論上的五百萬人口還是個縹緲的數字,一切不如落袋為安。”田瑭相信,所有的選擇都是基於利益的算計,所以他的分析也是基於利益的分配進行的,“即使這樣,公孫瓚獲得的,和袁紹在理論上可以獲得的也相距甚遠,兩百萬人口對五百萬人口,公孫瓚還是會不服氣,所以,趙岐又給他加封了一個縣候。袁紹堂堂冀州牧不過祁鄉候,公孫瓚雖不是州牧,但爵位高於袁紹,這可是極其難得的封賞。只有這樣,公孫瓚撤軍的條件才基本齊備。”

“最後還有一條,就是詔令上要求我們在薊縣城外劃地給公孫瓚築城屯兵,這算不上是公孫瓚的撤軍條件,卻是朝廷的需要。”田瑭點破最後一個關鍵,“袁紹需要用兵征剿黑山軍,而且他身為冀州牧,本就有領兵的權利,所以他的幾萬大軍可以合理保留。公孫瓚不同。他撤回幽州之後便無仗可打,他又不任地方官職,所以他手下幾萬大軍的安置就成了最後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這便是封公孫瓚為奮武將軍的原因,這樣相當於將公孫瓚的大軍收編歸了朝廷,公孫瓚是朝廷外派駐邊的將軍,性質和袁紹這樣的地方大員有本質上的不同。”田瑭繼續說道,“這也是讓他在薊縣城外築城屯兵的原因,主公是主政一方的幽州牧,公孫瓚是朝廷外派幽州駐屯守邊的將軍,這樣從法理上來說並不矛盾。朝廷這是希望主公繼續以幽州牧的身份來約束公孫瓚。”

說到這裡,詔令中的每一個安排都被田瑭點到,趙岐和解關東的思路也完整地呈現在眾人面前。

喜歡建安賦請大家收藏:()建安賦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 戰爭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