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的框架搭建起來了,剩下便是往裡面安置合適的人員。
這不是田瑭有資格決定的。
因為劉虞或者將軍們決定人員,那叫挑選拔擢;若是軍隊系統外的田瑭來推薦人員,說不定會被有心人解釋為私自安插。
所以田瑭完全沒有必要,也不願意去插手這種事。
但鮮于輔和鮮于銀顯然不會就這麼輕易地放過他。
“文佐,我們現在有大概六萬軍士,按你的佈置,起碼需要六位旅長。”鮮于銀也知道這種事需要劉虞親自決定,但他還是忍不住要問田瑭的意見,“文佐認為,有哪些人合適?”
“此事我不便多嘴,兩位將軍可自行商量,再報主公定奪。”田瑭很乾脆地拒絕了鮮于銀的詢問。
“選賢任能自然是要報主公定奪的,但這並不妨礙你給我們出出主意,主公和我們都知道你的為人,你無需有什麼顧慮,儘可知無不言。”鮮于輔又恢復了平常的語氣,狡黠地說,“上報主公時,我們不會提到你的名字。”
“那也不妥,這不是我該過問的事。”田瑭當然有自己的原則底線,這種問題是一定不能觸碰的,因為無論他是否真的出於公心,旁人都一定不會這麼認為。
所有人都認為,在人事安排方面即使聖賢也不可能完全公允,何況是身在官場的人。
完全公允,是不合常理的。
“文佐,大家都知道你是一心為公的,你便說說吧。”鮮于銀也跟著勸說,“何況,你還信不過我們兩個嗎?”
聞言田瑭連忙起身朝兩人作揖:“二位言重,在下確實不想插手此類事情,還望見諒。”
見田瑭如此堅決,兩位將軍也不能強人所難,尤其大家都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文佐的軍制建議,我們一到薊縣便會整理出來上報主公。”鮮于銀換了個話題,“文佐還有什麼要交代的?”
“有的有的。”田瑭重新坐下,“還有兩點,要配合軍制改革一併實施。”
兩位將軍已被田瑭的方案所折服,此時聽說還有補充,便又一同坐下,欣喜地等待田瑭交代。
“一是軍紀,二是思政。”田瑭這兩點也是照搬自後世那支地表最強的陸軍。
“軍紀我們都懂,思政是什麼?”鮮于輔還是第一次聽說這個詞。
“一會再說思政,先說軍紀吧。”田瑭還是按自己的思路解釋,“軍中原本有軍紀的,但是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說軍士們是不是都能牢記,執行是不是嚴格,制定是不是合理。”
“文佐總是能看到關鍵的問題。”鮮于銀由衷地說。
“我要說的軍紀,和你們理解的也差不多。”田瑭點點頭說,“我的意見是把軍紀編成歌謠,讓所有軍士都學會唱。”
“歌謠!”鮮于輔的眉頭皺在了一起,“豈非過於兒戲?”
“歌謠未必都是靡靡之音,也有一些能鼓舞人心。”田瑭只能一點一點解釋,“比如我唱一個給你們聽。”
兩位將軍感覺有些滑稽,如此嚴肅的話題中竟然會插入歌謠,真是匪夷所思。
但這畢竟是田瑭的提議,他總有驚人之舉,兩位將軍也就耐著性子聽田瑭唱歌。
“大漢軍人個個要牢記,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第一一切行動聽指揮,步調一致才能得勝利;第二不拿百姓一針線,百姓對我擁護又喜歡;第三一切繳獲要歸公,努力減輕百姓的負擔;三大紀律我們要做到,八項注意切莫忘記了;第一說話態度要和好,尊重百姓不要耍驕傲;第二……遵守紀律人人要自覺,互相監督切莫違反了;漢軍紀律條條要記清,保家衛國永遠向前進。”
歌有些長,田瑭一邊唱,一邊作應時應景的修改。
兩位將軍越聽,越感覺醍醐灌頂,態度也從原先的戲謔,漸漸轉為莊重。
待田瑭唱完,他們已經沉浸在震驚之中,渾然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