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意義上來說,田瑭也是傾向於保守的,反對盲目相信理性設計,反對激進激烈的社會變革,反對不計後果的追逐單一目標。
但那是在未來不確定,或者不能掌握未來發展趨勢的前提下,田瑭才會傾向於保守。若未來的發展趨勢是顯而易見的,並明確知道現在走的路很正確,那他必然傾向於看起來理想主義的策略。
所以在他人眼中,田瑭是一個矛盾體。
他的思想和決策是非常激進,非常具有開創性和冒險性的,但他的行為舉止和辦法措施又是非常溫和的、保守的,甚至還有一些內斂的矜持。
田瑭就是這樣的矛盾體,激進和保守在他身上相得益彰。除了他自己,別人看不懂他,他希望別人懂他,卻又不需要別人懂他。
這個矛盾體有著堅定的信念和堅強的意志,無論遇到什麼麻煩,他都能平靜以對,讓跟著他做事的人感覺踏實、安心、如沐春風;同時,這個矛盾體有著霹靂的手段和決絕的勇氣,讓膽敢站在他對面的人驚疑、恐懼、魂不守舍。
就是這樣的矛盾體,在紛繁雜亂的沮陽城中,在錯綜複雜的問題之下,如中流砥柱,如定海神針,推動事態向好的方向一點點轉變,轉速有點慢,但非常穩,轉向有點急,但非常準。
起初,人們還無法意識到這種轉變會給沮陽帶來什麼,又能如何破解時局,但等到田瑭的一顆顆棋子接二連三地落入棋盤,聰明人便看出了其中端倪,等局勢進一步明朗,就連普通百姓也讀出了其中三昧。
這便是沮授說的,“為主公者,切不可焦躁,你若焦躁,下屬便會不知所措,你必得心志堅定、處處穩重,屬下才能心中有底、各盡職責。”
田瑭在沮陽的各類佈置卓有成效,到十一月的時候,每日從廣寧被趕到沮陽的牛羊已達到兩百頭上下,每月交易量穩超五千頭。
不止是牛羊,部分中原商賈聞風而動,也把大量糧食往沮陽運,初步估算每月又有五六千石。
這從根本上解除了薊縣的糧食危機,甚至還有餘糧屯入糧倉。
而且隨著貿易量的不斷攀升,糧食還在越來越多的湧入,現在連最悲觀的人也相信日子會越來越好了。
貿易量的增加帶來的不僅是糧食,還帶來了各式各樣的貨物和沮陽市面的逐步繁榮。
期間,田瑭還頒佈了新的稅令:一切到上谷郡交易的貨物不收關稅,離開時若貨物賣出超過一半,則徵收百分之三的交易稅,若賣出的量不到一半,則分文不取。
如此激進的重商舉措和如此優惠的商稅政策,讓所有得到訊息的商賈都蠢蠢欲動。
一些兼具實力和膽識的商賈,更是立即付諸行動,即便頂風冒雪,也要把貨物拉到沮陽。
也有人問過田瑭,若那些商賈每次都只賣一半貨物就離開,出了上谷郡再回來繼續賣,那豈不是一點稅都不用交,官府哪來的收入呢?
田瑭不知怎樣才能用通俗易懂的話給他們解釋這背後的經濟邏輯和政策伎倆,只能故作高深的沉默不語。
如果問得多了,問得煩了,田瑭也會被迫回一句:“你懂個屁!”
事實證明,那些人確實什麼都不懂。郡守咧開的大嘴明白無誤地告訴所有人:田瑭完全正確。
隨著往來商賈的數量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增多,為他們提供服務的客店、酒樓、食肆也漸漸多了起來,甚至連妓室都多了兩家。
大量原本衣食無著的人有了謀生的機會,因為只要不是過分懶惰,幫商賈們搬一搬東西、跑一跑腿,或者替官府掃一掃積雪、打一打更,混個肚圓總是沒有問題的,運氣好還能得幾個小錢。
一些商賈在沮陽尋找合作伙伴,有人在這裡開出一間店面,甚至有人在這裡置了一房小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