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可奈何之下,他潛回幽州老家,閉門分析失敗原因,總結鬥爭經驗,同時靜待時機。
之後再起事的苦蝤、劉石、平漢、大洪、白繞等人,雖也曾攻城略地,卻終究不過曇花一現。
他也就一直未曾等到機會。
本以為黃巾大業就此終結,天下再無英雄揭竿而起,他也打算就此隱姓埋名,終老故里。
不想公孫瓚利令智昏,竟將青徐黃巾押至幽州。這還倒罷了,要能將他們妥善安置,也算是好事一樁,結果卻又管束無力,導致幽州大亂!
這些人中,有一些可是百戰餘生的青州黃巾精華!
如此天賜良機,再一次點燃了他心中的火焰。這些年他分析了那麼多,總結了那麼多,若不施展一番,豈不是太過冤屈!
更何況,有人找到了他,請他出山,再續黃巾輝煌,再繼天公遺志,再建太平盛世。
找他的人名叫管亥,是當年起事時的三十六渠帥之一。
不僅是地地道道的老人,還是同甘共苦的兄弟,更是實實在在的猛將!
管亥願尊他為大頭目,只求他再豎大旗。以他在黃巾軍中的威望和資歷,加上這麼多年的謀劃,必能成就大業。
他同意了,但他的目標已經不是成就大業,而是踐行自己的治軍、治人、治世理念。
他反反覆覆將經歷過的大小戰役琢磨透徹之後,認為黃巾軍之所以打不過官軍,根本原因在於組織鬆散。
不是說太平道的組織效率太低,而是其組織程度不深。
他認為組織效率和組織程度是兩回事!
所以他再入黃巾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他之前的屬下們挑選出來,以他們為組織建設的基礎,意圖打造一支真正令行禁止的強大軍隊。
沒想到,還沒真正實施,便遇到了高人。
他拼命強化組織力,對手卻專門打擊他的組織架構。
技高一籌,棋高一著!
所以,意識到對手的可怕之後,他一點點支撐下去的勇氣都沒有了,只想著逃回去,繼續隱姓埋名,這輩子都不再出來。
但鮮于輔和鮮于銀豈會給他這個機會?逮住蛤蟆,豈有不攥出屎來的道理!
眼見命懸一線,大頭目已經對自己的生命和理想不抱希望。恰此時,一名猛漢單手拖刀,從側方截住了兩位將軍的去路。
其身形高大威猛,身手卻靈巧至極。
鮮于輔被拽住長槍順勢貫到了地上,鮮于銀的戰馬被砍斷了腿,人從馬上滾落下來。
二人狼狽的翻身躍起,稍一定神,便合力大戰猛漢。
騎兵們見主將涉險,紛紛脫戰支援,把猛漢圍在中間。
那猛漢好生了得,單人單刀面對圍了一圈的騎兵竟絲毫不懼,口中呼喝有聲,刀鋒凜冽無影。
片刻,便有兩名騎兵被劈下馬來,其餘騎兵眼中稍露懼色。
二位將軍睚眥欲裂,奮力接下猛漢攻勢,鼓舞己方士氣。
戰不數合,二人驚懼的發現,根本不是對手。
就算再來兩個鮮于輔或者鮮于銀,也不會是對手!
天下竟有如此強悍之人!
喜歡建安賦請大家收藏:()建安賦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