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終已終。
這個被命名為“無終”的城市,終於走到了它的終點。
城外散成一地的俘虜,裹挾了所有被掠奪一空的當地百姓,但他們終究沒能靠田地裡漸漸腐敗的糧食養活自己。為爭奪最後一點糧食而爆發的群體性衝突如遍地野火,再也沒有撲滅的可能。最後,所有在生死線上掙扎的人,都把活下去希望寄託在了無終城。
城外已經沒有生路,進城,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城內的秩序倒是稍微好了一點,但這不是官府的功勞,因為吳良已經被怒極的人群給活活打死了。現在的秩序,是在完全失序後,從極度的混亂中自發生長出來的,野蠻而黑暗的原始邏輯。何況,瘟疫的感染者越來越多,每天都有很多人倒斃街頭。
城內已經沒有活路,出城,或許還有一絲希望。
城外的想進來,城內的想出去,擋在中間的,僅剩城門,和守著城門的城門尉。
劉得知道這城門再也不可能守得住了!
即使他對兵法一知半解,也知道當下這種情況叫做腹背受敵!
何況,吳良被打死的訊息早已傳得滿城都是,無終已經徹底亂了,再守下去,還有什麼意義?
頗敢決斷的劉得指揮自己手下的兄弟們藏匿好僅剩的糧食,然後開啟了大門,逆著人流北上。
他認為,留在無終和百姓門搶奪活命的機會實非丈夫所為,要搶就該去搶公孫度的!
所以他帶著願意跟隨的十幾位弟兄,北上白狼城。
而無終,還沒來得及被公孫度的鐵蹄踐踏,便就已淪陷於俘虜之手,慘遭蹂躪。
關靖騎在馬上,遠遠地看著正在瘋狂中燃燒的無終城,那裡現在就是煉獄。百姓的悽慘哭喊已經聽不見了,但沖天火光還是讓他幾乎辨別不出圓月的輪廓。
這座城不是在他手上建成的,但卻是在他的手上繁華起來的。
為了更好地統治轄地的百姓,也為了營造公孫瓚心目中的基業之地,在他的主持下,一批批的散居百姓被遷到無終周邊,屯田築屋,互通有無。
曾幾何時,無終的繁華甚至一度超過薊縣,隱隱有了成為幽州首府的潛質。
這讓公孫瓚十分滿意,更讓關靖獲得了公孫瓚的格外垂青。
也是從那時起,他真正成為公孫瓚隊伍裡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實權人物。
可惜,如此無終,竟在他自己手上,終結。
成也無終,敗也無終。
關靖調轉馬頭,不忍再看。
毫無疑問,無終的責任該由他這個主事者來擔,他的本意也是和無終共存亡,以報公孫瓚的知遇之恩。但公孫瓚的軍令讓這一切有了另一種解釋的可能。
公孫瓚令:南皮已定,關靖務必儘快將無終的要員和大族安全護送到南皮。
所有人都認為,公孫瓚是想將南皮當作自己的大後方了,至於無終,該拋棄的時候便拋棄吧。反正勃海那麼富庶,無終的損失,南皮都能給補回來!
只有關靖痛哭流涕。
因為只有他知道主公的心思。哪有人會主動放棄自己的屬地呢?公孫瓚明知無終已無生路,卻沒有把責任壓到他關靖頭上,反而以一封軍令,把放棄無終的責任全部攬到了自己懷裡。
有這樣的主公,關靖豈敢、豈能、豈會不肝腦塗地?
所以鄒丹負責領兵在前開路,而關靖則帶著自己的衛士和門客,親自斷後。
他們護送的,是公孫瓚剩下的行政班底和他們的家人,以及有足夠底蘊和實力的豪門大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