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在臨渝賣掉了一部分馬,剩下三匹騎用。這裡的馬比遼東要貴很多,而且又都是戰馬,雖然掉了不少膘,卻仍然雄壯威武。
一番討價還價後,田瑭他們揣著十斤黃金踏上去往無終的路。
從臨渝到無終雖然還有很遠,但艱險程度和海邊那條自是不能比的。一路出臨渝經肥如、令支、徐無再到無終,每城相距差不多都是百里,即便道路難行,一天也能趕一座城。
對於他們三人來說,幽州遠比遼東安全。但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幽州卻不是安居樂業之地。
他們離開時,店家曾好心提醒,說公孫將軍到處徵糧徵兵,必定有大仗要打,他們這樣的過路商客最好還是留在臨渝,免得在路上遭遇盤剝。
田瑭知道此時已是初平二年的年初,公孫瓚正積極調動一切人力物力,準備南下攻取勃海郡。
他已經惦記著勃海郡很久了。
公孫瓚所佔據的遼西郡、右北平郡本就偏僻窮困,人口不過二十餘萬,又和北方民族進行了連年征戰,根本無力支撐他更大的野心。
東邊的遼東還算不錯,卻實在是山高水遠,沒辦法去找公孫度的晦氣。西邊漁陽郡倒是人口眾多,物資豐裕,可那是劉虞管轄的地方。
劉虞不僅是公孫瓚的上級,還掌管著他的軍需供應,所以他現在斷然不能,也不敢打漁陽郡的主意。
公孫瓚要更進一步,就只能南下勃海郡。
何況那裡有人口百萬,兼具山海之利,絕對是逐鹿天下最好的兵源地和補給倉。
可他雖早想染指勃海,暗中的厲兵秣馬也從未停止,卻一直未能成行。
一方面固然是軍事因素。冀州牧韓馥雖然是個庸才,可他手下卻人才濟濟,難保不會橫下心來死扛硬戰,何況還有個四世三公的勃海太守袁紹,更是不好輕易相與;另一方面便是政治因素,且不說劉虞會借題發揮剋扣他的糧草,只要他敢出無名之師,各地諸侯也絕不會袖手旁觀,到時他就成了眾矢之的。
正在公孫瓚心癢難耐又畏首畏尾的關口,南邊出事了。
去年年底,青徐二州的黃巾殘部經過幾年發展竟然死灰復燃,裹挾叛軍超三十萬眾。
當地官吏被盡數屠戮,百姓流離失所,地方一片糜爛。在吃光當地所有的樹皮草根之後,叛軍在本能的驅使下向外求生。
他們的東邊是柳毅嚴防的東萊郡和孔融死守的北海郡,打了幾次發現都是備戰已久的硬骨頭,什麼便宜都佔不到還損兵折將,況且東邊有不少鄉親父老,實在不忍心下了死手。
西邊和南邊是討伐董卓的各路諸侯大軍,此時正是兵強馬壯的時候,更加不是軟柿子。
所以只能往北。
北邊有兩條路,一條是進攻泰山郡,但是這條路被泰山太守應劭給死死的堵住了;另一條就是劫掠勃海郡,勃海太守袁紹此時正在討董前線忙著當盟主,勃海無人主理又無險可守,何況拿下勃海還能順便和盤踞太行山脈的黑山軍匯合。
黃巾軍的唯一選擇,給公孫瓚創造了絕佳的南下機會。
其一,此時劉虞正忙著和北方民族搞懷柔,韓馥正跟著自己的下屬袁紹混同盟,偌大一個勃海郡竟是一塊未守之地,只有他公孫瓚有空閒、有實力、有責任前去剿滅黃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