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漢庭將傾,一介書生雖有報國之志,奈何朝中已被董卓把持,清白之人豈願同流合汙?
換個角度想,若不是因為公孫度要裂土自立,豈會有此次的解除宵禁?若不是解除宵禁,眾人又豈會於此時一起重溫此賦?如此因果,真是莫大諷刺。
眾人還在回味,管寧已坐下繼續喝酒。
田瑭看過去,見他神色依舊堅毅,知道這位管先生雖終身未仕,卻還是心繫天下之人。
國淵站起來,拍了拍手掌:“諸位莫要如此消沉!焉知天下豪傑不能有人力挽狂瀾?”
“我等避禍遼東,說句不中聽的話,本就是落魄苟活之人,實在不配談什麼豪情。”場中有人低聲說了一句。
“只要心懷天下,大好男兒豈會沒有建功立業的機會!”國淵一聲大喝,“我朝光武帝,九歲喪父,成為平民;二十八歲宛城起兵,立‘復高祖之業,定萬世之秋’為志;二十九歲滅地皇,三十一歲元建武;往後勵精圖治,一統天下,始有光武中興!”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國淵說得激動:“此次冬去春來,我便要踏上歸途,去這亂世之中闖蕩一番!”
店內頓時一片喝彩,眾書生都為他的豪氣所折服。
“子尼好氣魄!”管寧擊掌而和。
不過這話聽在國淵耳中,倒是一番別樣滋味。這位管幼安已立志終身不仕,只願隱於鄉間結蘆辦學,卻鼓勵自己去趟這亂世。
想到此處,卻又豪氣頓生。別人去不去他管不著,國子尼堂堂七尺男兒,豈可一世隱姓埋名!
“君未睹夫巨麗也,獨不聞天子之上林乎?”國淵一腳踏在矮几上,口中吟誦出司馬相如的名篇《上林賦》!
“亡是公聽然而笑曰:楚則失矣,而齊亦未為得也……”
《上林賦》是一篇規模宏大、辭彙豐富、描繪盡致、渲染淋漓,而且,篇幅巨長的賦。
“左蒼梧,右西極;丹水更其南,紫淵徑其北。終始灞滻,出入涇渭……”
田瑭也曾動過背誦的心思,奈何其中生字太多,讀了幾遍也就罷了。
“於是乎鮫龍赤螭,??漸離,鰅鱅鰭鮀,禺禺魼鰨,揵鰭掉尾,振鱗奮翼,潛處乎深巖,魚鱉讙聲,萬物眾夥……”
聽國淵吟誦得抑揚頓挫,田瑭倒是發現了自己讀時沒有發現的美感。
“於是乎背秋涉冬,天子校獵。乘鏤象,六玉虯,拖蜺旌,靡雲旗,前皮軒,後道遊……”
雖然有美感,但是脫離了註釋,田瑭連一半都理解不了。
“於是乎乃解酒罷獵,而命有司曰:‘地可墾闢,悉為農郊,以贍萌隸,隤牆填塹,使山澤之人得至焉。’”
良久之後,待到“於是二子愀然改容,超若自失,逡巡避席,曰:鄙人固陋,不知忌諱,乃今見教,謹受命矣。”田瑭知道結束了。
店內喝彩聲此起彼伏,眾人皆為賦中上林苑的盛大氣象和武帝雄姿所折服。
衛青、霍去病逐匈奴於漠北數千裡,這是漢帝國最耀眼的功績;張騫鑿通西域,開闢河西走廊,這也是漢民族最輝煌的時刻。
國淵見大家的情緒都被帶起,心滿意足的拱手四方,然後竟然看向了田瑭!
只有田瑭知道,此時的上林苑,已成為了董卓和他西涼軍隊的淫樂場所。
不過這樣的現實怎能告知這些正沉醉於漢帝國富庶、繁榮、氣勢充溢、信心十足迷夢之中的讀書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