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七月二十五日,天子朱由檢結束了艱難的朝會,緩步踱回到了乾清宮。
這一天的朝會與其說是天子處理國事,倒不如說是百官逼宮天子。朱由檢從皇極殿出來就吐了一口長氣,彷彿在感慨總算從皇極殿裡逃出來了。
王承恩跟在朱由檢身後,臉上卻滿是驚疑神色,似乎受到極大的震撼。
朱由檢回到乾清宮,一甩袖子坐到了禦座上,看著乾清宮內的華麗壁飾默然不語。
好久,朱由檢才長長吸了一口氣,搖了搖頭。
王承恩依舊是滿臉的震撼,終於忍不住,拱手問道:“聖上,奴婢不明白,聖上這是真的要調關寧軍討伐李植了?”
朱由檢沒有回答這個問題,只是嘆了一口氣。
王承恩說道:“聖上,使不得啊!且不說津國公一片忠心護衛國家。光說關寧軍守衛的關寧防線,七萬大軍這一南調,豈不是把寧錦防線全送給韃子?朝廷每年花幾百萬兩銀子在關寧防線上。從義州到山海關四百裡山河這一下子就全部不要了?讓給韃子了?”
王承恩焦急地說道:“聖上,我大明幾十年來死守著這寧錦防線,如今一朝全棄!使不得啊聖上。”
朱由檢把禦案上的奏章翻了翻,沒有說話。
王承恩看著朱由檢,等著天子回答自己的話。
朱由檢看了看王承恩,許久才說道:“這些東林黨人這一次不知道拿了山東士紳多少銀子,一下子全炸鍋了!他們把關寧軍看成是他們的私産,朕若是不讓文官們調關寧軍,這些文官們會放過朕?”
關寧防線是在孫承宗手上建起來的。孫承宗是東林黨大佬,當年建設關寧防線得到東林黨政治上的大力支援。而關寧防線建成後,一年動輒消耗朝廷四、五百萬兩銀子。這些糧餉又有相當一部分回流到東林黨大佬們的私人口袋中。
因為這樣的歷史淵源,東林黨人和關寧軍的關系十分密切。關寧軍的糧餉標準一直是大明各邊軍中最高的。平時無論朝廷多麼缺錢,也沒有一個東林黨人願意縮減關寧軍的規模和糧餉水平。畢竟縮減關寧軍的開支,就是縮減給文官們自己的銀子。
在東林黨人口中,關寧軍就是在遼西守衛大明國土的門神,為大明的存續立下汗馬功勞。
不過這一次,東林黨人寧願放棄關寧軍的孝敬,也要調關寧軍討伐李植了。
這次李植在山東均平田賦,一下子捅了馬蜂窩,基本上等於挖了文官們的祖墳。關寧軍的孝敬再重要,也沒有文官在家鄉的田莊私産重要啊!如果不全力以赴阻止李植,恐怕李植以後要把均平田賦的政策加諸到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