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山東的寧陽縣鶴山鄉,天空中烏雲翻滾。鶴山鄉的百姓一個個眼巴巴地看著天空中的烏雲,期盼這些烏雲能給鶴山鄉帶來一些雨水。
寧陽縣已經三個月沒有下雨了。
沒有雨水,莊稼就活不成。光靠挑河水、挑井水去灌溉是救不活莊稼的。地裡的麥子因為缺水已經幹黃一片。半個月內如果再不下雨,今年的莊稼就沒有收成了。
沒有收成,明年就沒有飯吃,就要去逃荒。崇禎十四年山東便是一場大旱,當時山東幾個縣餓得人丁大減,甚至有人易子相食。沒想到好不容易熬過了那場大旱,這才兩年,寧陽縣又是一場大旱。
這一次大旱一幹就是三個月,曠日持久,這一次寧陽縣要餓死多少人?
鶴山鄉的農民劉見貴眼巴巴地看著天上的烏雲,緊張得說不出話來。
現在劉見貴其實很疲憊,他昨天晚上挑水灌田忙了一宿,從大汶河挑水灌溉自己的田地。
大汶河也近乎幹涸了,只有河床中的中間還有一點流水,看上去就像是一條小溪。從河堤爬到河床下面挑水十分不容易,劉見貴昨天行走時候就摔了一跤,倒下來時候在地上一擦,手臂上摔了好大一個口子。
然而即便這樣辛苦,恐怕也只能緩解麥子的逐漸幹枯。大汶河距離他的田地足足有三裡路,他一次只能挑兩桶水。來回走了二十趟,他勉強給十幾畝麥子澆了淺淺一層水。想要獲得溫飽的收成,這樣的灌溉是遠遠不夠的。
劉見貴白天也不敢休息,稍微睡了一個時辰,他又爬起來準備去挑水。
劉見貴的莊稼還算是靠近大汶河,辛苦一些能夠搞到水。那些遠離河流的田地,又是怎樣的情況?
村裡有幾個漢子喜歡去鎮上聽《山東日報》,劉見貴聽他們說,整個山東都是大旱。不少地方的莊稼已經全部枯了。不僅有旱災,青州和萊州還鬧蝗災,那些蝗蟲鋪天蓋地,連幹枯的莊稼都不放過。
劉見貴眼巴巴地看著天上的烏雲,暗道只有老天降下一場雨水,才能救下山東的百姓了。
突然,隔壁黃家的二兒子跑了過來,跑到劉見貴的院子門口喊道:“劉見貴,快去龍王廟。何老爺擺出祭品求雨了!”
何老爺求雨了?
劉見貴聽到這話喜出望外,丟下扁擔大步跑到了河邊的龍王廟外。到了那裡一看,劉見貴發現已經有幾百百姓聚在了那龍王廟外面。衣衫襤褸的農民們跪在地上,齊齊對著龍王廟裡的神像磕頭。
鶴山鄉最大的地主何員外在龍王廟的神案上擺了一個豬頭,雞鴨祭品,正在給龍王上香。
劉見貴也走了進去,跪在了村民的後面。
何員外一邊上香一邊大聲喊著:“李植禍亂山東擺弄輿論,觸怒上蒼,終於釀成大旱災禍。然我等百姓都是赤子,絕非李賊黨人。還請龍王體憫鶴山鄉的百姓,顯靈做法,降下一場瑞雨,讓我鶴山鄉的百姓來年免受饑荒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