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下的清軍大帳內,多爾袞和清軍眾將坐在椅子上,看著站在大帳中間的阿巴泰。
貝勒豪格是大清皇帝皇太極的長子,容貌不凡,有弓馬才,素有些自矜。聽到阿巴泰的話,豪格冷笑了一聲,說道:“你說你圍攻高陽城時候,被明軍二萬多人打潰了!”頓了頓,豪格說道:“阿巴泰,你旗下可是有一萬五千多大清勇士!”
阿巴泰臉上一紅,有些惱怒地看著自己這個侄子豪格,大聲說道:“若是豪格你在那裡,也一樣只能逃跑!”
豪格大聲說道:“我在豐潤用正藍旗五千兵馬擊敗了一萬二千明軍。若是我帶一萬五千兵馬,定把那兩萬多明軍打得抱頭鼠竄!”
阿巴泰被豪格斥責,感覺有些無地自容。
清軍這次出征,分為內線作戰和外線作戰,皇太極率領多鐸、阿濟格和濟爾哈朗在遼西攻打明軍關寧防線的城堡,牽制關寧兵馬。而入塞的清軍中,也不全是滿洲八旗兵馬。入塞軍馬中大概有滿洲八旗三萬多人,加上八旗蒙古、外藩蒙古兩萬多人,最後包括一些雜役,號稱十萬。
此時多爾袞的大營中,就坐著不少八旗蒙古和外藩蒙古的貴族。
八旗蒙古正紅旗旗主,固山額真恩格圖和阿巴泰是兒女親家,見到阿巴泰被斥責,他上來為阿巴泰說了一句話:“這支明軍能擊敗饒餘貝勒,想必不俗,不知道是哪一支明軍?”
阿巴泰這才找到了一個臺階,趕緊說道:“這支明軍是明國總督盧象升的兵馬,其麾下還有前年全殲揚古利兵馬的李植!”
盧象升的大名倒是了了,沒有引起眾將的注意。但聽到李植的名字,帳內的清軍將領們都是一怔。前年揚古利一萬二千正黃旗大軍在天津就是被李植擊敗,戰兵幾乎被李植全殲,只有三千多輔兵雜役活著逃回了阿濟格的軍中。正黃旗因此一役被打殘。
正黃旗、鑲黃旗和正藍旗是皇太極在清國內部的倚靠,其中尤以兩黃旗為重,因為這一場戰鬥,正黃旗被打殘,皇太極在清國內部的威勢大減,說話的分量都沒有以前那麼重了。而勇武有謀略,和兄弟多鐸一起掌握兩白旗的多爾袞,則在清國內部權威大漲。
如果這次多爾袞能夠多劫掠些人口財物回盛京,威望就更盛,皇太極以後軍國大事,都得和多爾袞商量了。
聽到阿巴泰遇到了這個李植,一眾滿蒙貴族眼睛裡都閃過一絲畏懼,互相對視了幾眼。
這可是率領四千兵馬打殘一萬兩千正黃旗大軍的主。如果說範家莊之戰還有僥幸的成分的話,那這次他又打敗阿巴泰,足以證明李植的強悍。
前年正黃旗慘敗於範家莊後,清國就派了大量的細作往天津去,打探李植的情報。雖然範家莊連坐擔保制度執行得很嚴格,清國細作混不進去,但是天津是容易混進去的。清國的細作在天津打探到了大量的李植情報,早已把李植的基本情況摸清楚。
這李植擊敗揚古利後升為遊擊,後來又打了流賊張獻忠,升為天津西路參將,上次援剿流賊時候他麾下有八千強兵。
這李植和其他明將完全不同。其他明將吃空餉喝兵血,五千兵額能有三千戰兵就不錯了。而這個李植卻反其道而行之,用私産養兵。
大清正白旗旗主,睿親王,奉命大將軍多爾袞坐在一眾貴族的中央,皺眉沉思。
多爾袞是個精瘦的年輕人,面貌英俊,留有美髯。他此時不過二十七歲,卻已經是清國舉足輕重的人物。
李植的情報其他貝勒和貴族可能還不是特別清楚,但多爾袞確是十分了解。在多爾袞心裡,這個李植已經是清國的一號大敵。
聽到阿巴泰報出李植的名字,多爾袞眼睛一眯,冷冷說道:“又是這個李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