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昭『揉』『揉』額頭,“要讓百姓做到臨危不『亂』,有序撤離,還是要讓他們先熟悉緊急情況發生時的自救和撤離。”
眾人聽的都皺起了眉頭,這怎麼熟悉?難道先放幾把火,推幾個房子?
衛昭道:“首先,關於會不會發生災難的事兒,咱們並不確定,所以不能直接和百姓說,免得造成恐慌,影響正常的秩序。”
梁知府連連點頭,確實,如果他現在貿然告訴百姓,不久會有大災,這是造謠『惑』眾,若是被人參奏一本,他這知府就算當到頭了。
但是如果不和百姓說,又怎麼才能讓百姓知道這個“應急預案”,從而在大難來臨之時,從容應對,減少損失呢?
這知府的位子,他已經做了好幾年,如果暖冬之後真有大災,不管是什麼樣的災,朝廷總是要追究他這個父母官的責任的,那他這鑼巷府第一把交椅,就該交出去了。
反之,他能提前應對,使百姓避過禍事,那他的功績必然會讓他再往上升一升,甚至留名青史也不是不可能。
但要提前應對,就要先告訴百姓實情,這就又繞回來了。
他想了半晌,還是沒什麼解決的主意,又將目光看向衛昭。
既然他提出這個問題,那應該是有了什麼思路。
衛昭確實有些想法,在現代時,很多學校,公司,每年都要舉行消防演習,地震多發地帶還經常進行防震演習等等,幾乎每一個人都知道一些簡單的自救知識,就連幼兒園的小朋友都知道一些緊急情況的自救,互救知識。
這種演習能很大程度的提高人們的安全意識,提升緊急情況發生時的協調配合能力,從而減少生命財產的損失。
這個時代的官府有絕對的權威,百姓對於官府的任何命令,都能做到令行禁止,所以,如果能由官府制定這樣一套“演習”,讓百姓配合,每年各地進行幾次,可以讓百姓熟悉災難發生時的自救。
這是一件長久有利的事情,而不光是應對眼前的危機。
梁知府等人聽後卻是一頭霧水,這個什麼“災難演習”,他們完全沒有概念,根本無法想象這個“演習”該怎麼進行。
衛昭只好又從頭開始跟他們講。
“災難演習,是所有演習的總稱,具體可以分成火災,水災,地震,瘟疫等等災難。”
這個梁知府他們能懂,畢竟不同的情況,自救的辦法也不一樣。
“火災,這種情況很普遍,很常見,天乾物燥,容易起火,房屋建築又多是木質,燃燒起來,迅速猛烈,所以應對這種情況,我們要讓百姓學會利用身邊的東西來自救。比如火勢不大時,用溼手巾矇住口鼻,蹲下身子,迅速離開火災現場。火勢較大時,浸溼被褥,裹在身上,撤離現場,等等。將這些方法,由專人去宣講,然後進行演習,就是火災演習。”
府衙是有火龍隊的,一般府城發生大火,火龍隊就要迅速去撲滅大火,所以對於火災,他們多少有些經驗,此刻衛昭說這個,他們能聽得懂,不過衛昭的講述更加的系統化,讓他們學到了不少。
接著衛昭又將水災和地震的急救簡單的例舉,這裡的人雖然沒有衛昭懂得多,但是也都是聰明人,所以衛昭並不多說,只稍稍提點一下,讓他們有了思路就不再深入分析。
他並非官身,有些事情他可以出主意,但卻不能真正去參與,而且這些人比他更瞭解這個時代情況,由他們結合如今的情況,總結出來的知識才能更實用。
“最後,我重點要說一個——瘟疫。”
說到瘟疫,所有的人臉『色』都是一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