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是王叔,”我淡淡的說道,“肅親王派人送來急報,讓本王極速回宮,不要趕赴廊州了,只是王叔的這一片好意,本王是沒辦法消遣了。”
我把王叔送過來的信遞給唐雖,接著就聽到魏乾在一旁道:“想來肅親王對王上也是一片好意,這廊州如今是危在旦夕,只要梁軍繼續西進,廊州難免不保,這時候王上親征廊州,當然會有安全之危,肅親王這麼做,也是情理之中。”
跟魏乾寒暄了幾句,我就對那名差役說道:“你回去稟報肅親王,就說本王心意已決,讓肅親王看好宮中,切勿擔心本王,如若有危急之事,本王再通知肅親王也未嘗不可。”
“是。”那名差役應了我一聲,然後上馬就往回走了,罷了,唐雖就說:“肅親王如此擔心王上。難道王上就不怕到了廊州會有危險?”
“危險?”我冷笑道,“如若廊州不危險,本王又何必親征廊州?說白了,此去廊州,如若廊州真的不保,本王便再無顏面回上都見王叔了。”
就這樣走走停停的走了四天,雖說行軍途中還下了幾場大雨,可我們還是加緊行軍,如期到達了廊州,行軍途中並未聽聞梁軍繼續西進廊州的訊息,這點倒是讓我放心了不少。
只要梁軍不繼續西進,那我就只要繼續守住廊州就可以了,不必出城迎戰,待到二弟帶兵持援廊州,再一舉東進收復東丹。
剛到廊州城外,就見廊州城頭上站滿了密密麻麻的兵士,而城門則是站著一個年近四十的官員,想來這個人就是廊州郡守張獻鼎了。
那張獻鼎一見到我,便表情嚴肅的迎了上來,我和唐雖等人下馬,張獻鼎對我拱了拱手道:“臣張獻鼎恭迎王上御駕親征。”
看這張獻鼎表情略顯疲憊,想來定是近期為了如何抵禦梁軍費了不少精神,這種兩軍交戰的事情也真是難為他一個文官了,我隨即對他回禮道:“張大人免禮,張大人為抵禦梁軍以身護城,本王甚是感激不盡。”
這時唐雖幾人也都朝張獻鼎拱了拱手,張獻鼎見此,勉強的笑了笑說:“王上言重了,這等大事,本就是為人臣子該做的,王上所下親征王詔早已到達本府,交接之事也近已準備完畢,還請王上進城到本府詳談。”
我點了點頭,便對張獻鼎作出了一個“請”的姿勢,張獻鼎如此為廊州,理應該受這個“請”,只是讓他一個文官來帶兵打仗,的確是太難為他了,雖然張獻鼎好歹也是個郡守,但岐梁兩國多年來並無戰事,想來張獻鼎也沒有過帶兵實戰的經驗,如此讓他守城,不失城已經可以說是奇蹟了,好在我也帶了一個會統兵禦敵的鐘世銘。
進了城內,才發現張獻鼎竟然搞得全城皆兵,城中百姓皆以甲冑相披,手握重劍,表情嚴肅,隨時可以上陣殺敵,那些百姓看到我也都是跪下行禮,我連忙讓他們都起來,為國護城,此乃國之英雄。
途中我就問張獻鼎道:“張大人,城中百姓皆以甲冑披身,手持刀劍,不知這些軍需物資從何而來?”
“回王上,”張獻鼎嘆了口氣說,“此等軍需物資皆從廊州兵庫所取,原本兵庫報備給兵部的相應刀劍甲冑乃是按照五萬人的編制所供給,只是廊州歷年並無戰事,兵士是少之又少,所以這兵庫中的刀劍甲冑,空缺出了許多,為了防備梁軍突襲城門,所以臣才下令全城戒備,分發給百姓們刀劍,欲一同抵禦梁軍。”
想不到張獻鼎竟然還有這等想法,不過非常時期該行非常之事,在這點上,我並沒有責怪張獻鼎的意思,廊州本來就兵少,如此一來,也能大大增加廊州的防守力量。
軍隊走在廊州城內,城中原來的守軍見到我親自到廊州,也都不免精神一震,按照我的想法,廊州之地應該是沒有太后的勢力的,太后的勢力固然強大,可是要遍及到這種邊境之地,怕也只能望塵莫及。
到了廊州府衙,我算是見識到了什麼叫兩袖清風的樣子了,這廊州好歹也算是一方重鎮,這廊州府衙竟然破敗不堪,年久失修,略顯枯敗之勢,大概是見我死死盯著廊州府衙的那塊牌匾,張獻鼎也沒有說話。
倒是魏乾先開口說道:“聽聞廊州也是列國商人聚集之地,可是城中並無半點繁榮景象,就這廊州府衙來看,不是我說張大人治理不好,只是略有頹敗啊。”
接著就聽到張獻鼎說道:“這位大人有所不知,廊州算是邊境之城,朝廷向來不重視這些地方,所撥給的銀兩本就不多,再加上朝中大員剋扣一番,實際上到達廊州的銀兩,也所剩無幾了。”
我嘆了口氣,張獻鼎所言非假,朝中大員中飽私囊,而撥給地方郡縣財政支出本來就是戶部在辦,這戶部又為太后所掌控,廊州想要繁榮起來,也真是太難了。
不過我對於張獻鼎還是好感更多,光是他為抵禦梁軍所做的事情,就讓我對他印象深刻,就算這府衙破敗成這樣,可他還是兩袖清風,為國辦事。
“走吧,”我道,“此次本王到這廊州,可不是聽你們討論府衙如何的,還是得抓緊佈防,不然梁軍突然西進,恐廊州危矣。”
說罷,眾人便進了廊州府衙。
喜歡怒方釵請大家收藏:()怒方釵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