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亞特蘭大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工地,數不清的建築機器人在忙碌著,一圈高聳的圍牆將整座城市包圍起來,天空中漂浮著大批鋼鐵戰甲,一旦發現喪屍靠近便會立即出動。
看到這番架勢,彼得和他的朋友們無不感到一份難得的安全感。
“終於到了!”
“裡面應該不用再擔心喪屍了吧?”
“彼得,快聯絡斯塔克先生,問問他有沒有為我們準備住處。”
高中生們還在感慨和震撼,他們的家長卻馬上反應過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階級。
眼前是一座末日堡壘,末世環境下原有的秩序被打破,新的秩序即將形成,這種時候誰能搶先一步,未來就能立在金字塔上層。
誰不想過好日子呢?
彼得茫然不覺,米歇爾卻立即反應過來,掏出平板,將斯塔克制定的“安置條例”播放出來。
“歡迎諸位來到亞特蘭大聚居點,眼下建設工作十分繁重,需要更多的倖存者投入建設中……”
“大家都知道,現在的美利堅乃至全世界都在面臨一場末日般的危機,原有的生產秩序被破壞,生活物資緊缺……”
“所以,聚居點今後將實施‘勞動換物資’的分配原則,每一位成年的倖存者都需要參加勞動,才能換取生活所需的物資。”
“未成年的孩子將在學校繼續接受教育,好訊息是學校不會再收學費,老師以教學替代勞動,獲取比平均標準更高的報酬。”
“如果有人不願接受這些條例,聚居點將不接受他的加入。”
解說影片中的託尼·斯塔克講完這些內容後,大巴車裡的所有人都沉默了。
特權沒要到,還需要參加勞動?
家境一般的人家只是有些失望,很快便調整過來,幾個條件優渥的家庭卻紛紛皺眉。
電影主宇宙的託尼和史蒂夫去過“根據地宇宙”後,多少受到了另一位美國隊長的影響,加上非常時期當行非常手段,託尼這個聰明人自然知道這種管理辦法最適合“末日堡壘”。
推行這種規則最大的阻力便是原有的上層階級,奈何這些人早在喪屍爆發之初便離開城市,有的飛往其他國家試圖躲開,有的則回到郊外的莊園,下場都不怎麼好。
喪屍病毒不是戰爭,不會遵守西方社會的“優待貴族”原則,一視同仁。
喪屍病毒爆發不到十天時間,美利堅乃至整個世界的上流大人物便十去六七,因為這幫傢伙即使躲起來也需要大量僕從服務或保護,一旦有人被蚊蟲咬中,在封鎖的莊園內很容易擴散。
只有大型財團才有能力打造絕對乾淨的居住環境,一般的小財團根本沒這個資源。
當然,普通人折損的數量自然更多,但總有零星的小團體存活在各個角落。
即使環境再惡劣,只要有一線生機,人類就會像蟑螂一樣頑強的活下去。
人為刀俎,不能進城就只能在外面等死,幾家曾經條件優渥的人家還是被迫接受聚居點的管理條例。
畢竟這些聚居點全是人家託尼·斯塔克用鋼鐵戰甲和無人機從喪屍手裡搶回來的,又花大力氣清洗城市、建造圍牆,未來還要造一層覆蓋整座城市的能量防護罩。
勞動就勞動吧,就當給斯塔克工業打工了,以前這麼好的企業,想進去還不容易呢!
這麼一想,難民們便接受了現實。
居住幾天後,他們發現聚居點內確實安全,雖然由於能量防護罩尚未造好,偶有感染了喪屍病毒的蚊蟲和小動物咬人,但很快就被人工智慧操控著鋼鐵戰甲處理掉。
“星期五”已經積累了一套熟練的處理方案。
難民們找回了難得的安穩日子,然而這份平靜不過是暴風雨前的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