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言情小說 > 彩虹歸處雨紛飛 > 第九回驚悉壯士寧喪命願獻殘軀保民生(完)

第九回驚悉壯士寧喪命願獻殘軀保民生(完) (第2/2頁)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換親後,絕色美人成大雜院團寵 燃花 跟影帝組cp之後 總會有人比我慘[穿越] 動物情書[娛樂圈] 一步之遙 零下一度的月光 菜與98K[絕地求生] 圖林愛情故事 十年暗戀終成空!不如當我親家公! 星下有藍鯨 驚!真千金帶著祖宗回來了 血染大清河 真千金用諧音梗改劇情虐哭主角團 穿成年代文女主的知青小姨 空間大佬的養崽寵夫種田日常 抗戰之鐵血兵王 四春秋 帶著空間穿越後她開掛了 流放?滅國?她搬空國庫帶崽造反

文天祥殺身以成仁,其浩然正氣萬古流芳。

王炎午聽說文天祥已死,又寫了《望祭文丞相文》,曰:

“相國文公再被執時,予嘗為文生祭之。已而廬陵張千載心弘毅,自燕山持丞相發與齒歸。丞相既得死矣,嗚呼痛哉,謹哭望奠,再致一言:

嗚呼!扶顛持危,文山諸葛,相國雖同,而公死節。倡義舉勇,文山張巡,殺身不異,而公秉鈞。名相烈士,合為一傳,三千年間,人不兩見。事謬身執,義當勇決,祭公速公,童子易簀。何知天意,佑忠憐才,留公一死,易水金臺。乘氣捐軀,壯士其或,久而不易,雪霜松柏。嗟哉文山!山高水深,難回者天,不負者心。常山之舌,侍中之血,日月韜光,山河改色。生為名臣,死為烈星,不然勁氣,為風為霆。幹將莫邪,或寄良治,出世則神,入土不化。今夕何夕,鬥轉河斜,中有茫光,非公也耶。”

王幼孫也懷著異常的悲痛的心情,用淚水寫了一篇《祭文丞相信國公歸葬文》,以哀悼和祭奠自己的好友。王幼孫這篇《歸葬文》和前面提到的《生祭文丞相信國公文》,載《吉安棟頭王氏族譜》、《文氏通譜》和《廬陵縣志》、《吉安府志》。)

汪元量也作了《孚丘道人招魂歌》九首,形式模仿杜甫的《同谷七歌》,為文天祥招魂。

汪元量伴隨三宮在北方生活了十三年,期間常出席元主舉行的各種筵席,並以琴名於大都,受到元主的特別恩遇。他還授瀛國公趙隰詩書,曾出仕翰林院,奉命降香。及至至元二十五年,太皇太後、王昭儀仙逝,十八歲的瀛國公趙隰入吐蕃學佛法,其母全太後入正智寺為尼,他守候的宋室王族分崩離析,此時汪元量毅然決然地上書太祖請求南歸,終得元世祖許可,黃冠以歸,自號水雲子。南歸後,他組詩社,過瀟湘,入蜀川,訪舊友;並為文天祥的事跡所感,暗中結交抗元志士,在浙、贛一帶鼓動反元,圖謀恢複宋室江山。與民族誌士謝翺來往甚密。翺曾作《續操琴·哀江南》,歌頌其抗元活動。晚年退居錢塘,築“湖山隱處”,自稱“野水閑雲一釣蓑”。據傳他行蹤飄忽,被時人稱為“神仙”,終老山水。

謝翺後來聞之,於蘇臺、越臺、嚴臺三哭祭,其中攜友登嚴子陵釣臺,作《登西臺慟哭記》以挽。其為避元統治者的,詞語多隱蔽,但文中悲哀沉痛、泣血吞聲之情,實不能自掩。

謝翺當年與文天祥分手後,背井離鄉流落於浙水東,留永嘉、括蒼四年,往來鄞越複五年。及流落婺、睦州等地,創辦“汐社”,與方鳳、吳思齊、鄧牧等結月泉吟社,以詩會友,以詩結義,聚集民間抗元力量,傳播愛國主義精神。

其後的至元二十六年四月初五,被喻為“鐵脊男兒”的謝枋得在元大都絕食殉國,謝翺獲此噩耗,悲憤交加,和淚研墨寫下《哭廣信謝公》。至元成宗元貞元年秋,謝翺竟因慟哭亡國友而肺病複發,臥榻不起。年僅47歲的謝翺客死他鄉後,其友方風、吳思齊等人遵其遺囑,將其埋葬於愛國隱士嚴子陵釣魚臺南面山源,以詩殉葬,並在墓前左邊修建了許劍亭,以作永久紀念。

以此觀之:以義相交,真情彌篤!

伍術並本幫幫眾,以及為數不多的倖存武林群雄,當日親眼看見文天祥死於非命,而又迫於淫威,不敢施救;待到後來強遭驅散,複聚於居處,伍術等終於忍不住嚎啕大哭,悲憤不能自抑!

此後一連數日,大家都沉浸在莫名的悲痛之中,無法自已;此後好容易平複了心情,群雄眼見複宋無望,於是紛紛欲作歸計。伍術也不阻擋,任由其便;惟與手下幫眾堅守於此,靜候鄭毅的訊息——畢竟他至今生死未明,伍術怎捨得離他而去?!

好容易等了彌月光景,鄭毅仍然杳無音訊,不意那冷若梅卻找上門來,一見面就道:“你們果然遠在這裡,害我找得好苦!”

——冷若梅自隨“許夫人”陳淑禎於龍巖與鄭虎臣及鄭毅父子分別後,轉戰於閩南各地,繼續抗元,卻被蒲壽庚等率軍撲滅。冷若梅等含淚埋葬“許夫人”後,被蒲壽庚等持續派兵清剿,終於無法立足,只得作鳥獸散,俱各四散逃命。

冷若梅孤苦無依,意欲投靠鄭虎臣父子,不料久尋無蹤;只得四處遊蕩,冀獲偶遇之喜。哪知這日偶然來到越州,聽聞唐兀黨項)僧侶、吐蕃高僧八思巴的弟子楊璉真迦就任元朝江南釋教都總統後改江淮釋教都總統)、掌江南佛教事務後,在宰相桑哥的支援下,不斷盜掘錢塘、越州宋陵,竊取陵中珍寶,棄屍骨於草莽之間。百姓懾於元朝當局的淫威,大多敢怒而不敢言;幸賴越州人唐珏等以假骨易諸帝遺骨,葬於蘭亭,植冬青樹為識。後楊璉真迦複取假骨,雜以牛馬枯骨,在臨安故宮中築白塔鎮壓,名曰“鎮本”。

曾有元朝官員和趙宋宗室請求元世祖保護宋陵,但元世祖忽必烈均置之不理。這一來是因為楊璉真迦盜墓所得的寶物很多都獻給了元政府,忽必烈曾用這些寶物裝修天衣寺。二來當時宋朝雖亡,但仍不斷有人打著複興宋室的旗號起義反元,楊璉真迦借機上“壓勝”之說,提出建造佛塔、佛寺,將宋帝遺骸置於其下,以壓服宋人。這種說法正好迎合了忽必烈穩定統治的想法,忽必烈也想借發掘宋陵的機會,斷絕百姓對趙宋的留戀與懷念,因此對楊璉真迦的盜墓舉動採取了極為反常的支援態度。

冷若梅當時聽得大怒,欲憑一己之力鏟除這個佛門敗類;不料此人行無顯蹤、居無定所,一直追到燕京,還是未能如願。卻無意中聽說文天祥已死,鄭虎臣和曹猛等為了救他,早已死去;鄭毅至今杳無蹤跡,伍術在此苦苦靜候等語。遂經多方探尋,終於找上門來!

當下,冷若梅從伍術等人的嘴裡,終於證實了所有的道聽途說原來都是真的,不禁悲從中來,頓時大哭了一場,嘴裡不住價、神經兮兮地喃喃自語:“鄭毅,你在哪裡,在哪裡呀?!”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 [綜]月爹養崽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