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言情小說 > 彩虹歸處雨紛飛 > 第七回威逼利誘不移志節孝忠誠頗費心(完)

第七回威逼利誘不移志節孝忠誠頗費心(完) (第1/4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煙雨碎江南 億萬老公寵上天 梓牧之光 將軍匪妾 重案直播系統[刑偵] 江自東流 辜輒落玖天 碧血丹心 末陽 老攻總想跟我傳緋聞 旺家小農女帶著空間重生了 隨軍嬌妻超好孕,絕嗣大佬放肆寵 上輩子苦夠了,表姑娘打死不嫁了 可真真是個無賴 豪門深寵:新妻萌萌噠 無巧不成婚 百字暗黑三十題 入骨寵婚:顧先生的新婚愛妻 [網遊]一秒變天王 之杭之源

<!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只是在此期間,不能不再次提到一個人,這就是故宋宮廷琴師、詩人、詞人汪元量。

汪元量,字大有,號水雲,亦自號水雲子、楚狂、江南倦客,錢塘人。琳第三子,素習家風“琴而儒”,少時即精於彈琴作畫、寫詩填詞。度宗時以詞章、善琴供奉宮掖,侍謝太後理宗之後)和王昭儀度宗之嬪),並與柴望著有《秋堂集》)、馬廷鸞著有《碧梧玩芳集》)等有交往。恭宗德祐二年臨安陷,隨三宮入燕。撰《湖山類稿》,“亡國之戚,去國之苦,艱關愁嘆之狀,備見於詩”,“亦宋亡之‘詩史’”。

時文天祥囚禁獄中,汪元量不顧個人安危,屢至囚所探視;兩人以詩唱和,互相激勵,結下了深厚情誼。

其中尤值一提的,乃是次年中秋,汪元量至其囚所,共文天祥哀國思家,情到極處,乃援琴作《胡茄十八拍》,邊彈邊唱道:

“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後漢祚衰。天不仁兮降亂離,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時。幹戈日尋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煙塵蔽野兮胡虜盛,志意乖兮節義虧。對殊俗兮非我宜,遭惡辱兮當告誰?笳一會兮琴一拍,心憤怨兮無人知。

戎羯逼我兮為室家,將我行兮向天涯。雲山萬重兮歸路遐,疾風千裡兮揚塵沙。人多暴猛兮如虺蛇,控弦被甲兮為驕奢。兩拍張弦兮弦欲絕,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越漢國兮入胡城,亡家失身兮不如無生。氈裘為裳兮骨肉震驚,羯羶為味兮枉遏我情。鼙鼓喧兮從夜達明,胡風浩浩兮暗塞營。傷今感昔兮三拍成,銜悲畜恨兮何時平。

無日無夜兮不思我鄉土,稟氣含生兮莫過我最苦。天災國亂兮人無主,唯我薄命兮沒戎虜。殊俗心異兮身難處,嗜慾不同兮誰可與語!尋思涉歷兮多艱阻,四拍成兮益悽楚。

雁南征兮欲寄邊心,雁北歸兮為得漢音。雁飛高兮邈難尋,空斷腸兮思愔愔。攢眉向月兮撫雅琴,五拍泠泠兮意彌深。

冰霜凜凜兮身苦寒,饑對肉酪兮不能餐。夜聞隴水兮聲嗚咽,朝見長城兮路杳漫。追思往日兮行李難,六拍悲來兮欲罷彈。

日暮風悲兮邊聲四起,不知愁心兮說向誰是!原野蕭條兮烽戍萬裡,俗賤老弱兮少壯為美。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壘,牛羊滿野兮聚如蜂蟻。草盡水竭兮羊馬皆徙,七拍流恨兮惡居於此。

為天有眼兮何不見我獨漂流?為神有靈兮何事處我天南海北頭?我不負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負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制茲八拍兮擬排憂,何知曲成兮心轉愁。

天無涯兮地無邊,我心愁兮亦複然。人生倏忽兮如白駒之過隙,然不得歡樂兮當我之盛年。怨兮欲問天,天蒼蒼兮上無緣。舉頭仰望兮空雲煙,九拍懷情兮誰與傳?

城頭烽火不曾滅,疆場徵戰何時歇?殺氣朝朝沖塞門,胡風夜夜吹邊月。故鄉隔兮音塵絕,哭無聲兮氣將咽。一生辛苦兮緣別離,十拍悲深兮淚成血。

我非貪生而惡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仍冀得兮歸桑梓,死當埋骨兮長已矣。日居月諸兮在戎壘,胡人寵我兮有二子。鞠之育之兮不羞恥,愍之念之兮生長邊鄙。十有一拍兮因茲起,哀響纏綿兮徹心髓。

東風應律兮暖氣多,知是漢家天子兮布陽和。羌胡蹈舞兮共謳歌,兩國交歡兮罷兵戈。忽遇漢使兮稱近詔,遣千金兮贖妾身。喜得生還兮逢聖君,嗟別稚子兮會無因。十有二拍兮哀樂均,去住兩情兮難具陳。

不謂殘生兮卻得旋歸,撫抱胡兒兮泣下沾衣。漢使迎我兮四牡騑騑,胡兒號兮誰得知?與我生死兮逢此時,愁為子兮日無光輝,焉得羽翼兮將汝歸。一步一遠兮足難移,魂消影絕兮恩愛遺。十有三拍兮弦急調悲,肝腸攪刺兮人莫我知。

身歸國兮兒莫之隨,心懸懸兮長如饑。四時萬物兮有盛衰,唯我愁苦兮不暫移。山高地闊兮見汝無期,更深夜闌兮夢汝來斯。夢中執手兮一喜一悲,覺後痛吾心兮無休歇時。十有四拍兮涕淚交垂,河水東流兮心自思。

十五拍兮節調促,氣填胸兮誰識曲?處穹廬兮偶殊俗。願得歸來兮天從欲,再還漢國兮歡心足。心有懷兮愁轉深,日月無私兮曾不照臨。子母分離兮意難任,同天隔越兮如商參,生死不相知兮何處尋!

十六拍兮思茫茫,我與兒兮各一方。日東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隨兮空斷腸。對萱草兮憂不忘,彈鳴琴兮情何傷!今別子兮歸故鄉,舊怨平兮新怨長!泣血仰頭兮訴蒼蒼,胡為生我兮獨罹此殃!

十七拍兮心鼻酸,關山阻修兮行路難。去時懷土兮心無緒,來時別兒兮思漫漫。塞上黃蒿兮枝枯葉幹,沙場白骨兮刀痕箭瘢。風霜凜凜兮春夏寒,人馬饑豗兮筋力覃。豈知重得兮入長安,嘆息欲絕兮淚闌幹。

胡笳本自出胡中,緣琴翻出音律同。十八拍兮曲雖終,響有餘兮思無窮。是知絲竹微妙兮均造化之功,哀樂各隨人心兮有變則通。胡與漢兮異域殊風,天與地隔兮子西母東。苦我怨氣兮浩於長空,六合雖廣兮受之應不容!”

想那《胡笳十八拍》,乃是蔡文姬根據自己所作的一篇五言騷體敘事詩《悲憤詩》,配以根據匈奴樂器胡笳的特點而創作的漢族樂曲,以此展現她所行走過的一條由屈辱與痛苦鋪成的長路:

蔡文姬名琰,字文姬,又字明姬,漢末著名琴家,“博學而有才辨,又妙於音律。”其父乃是東漢末年曹操的摯友、大名鼎鼎的大儒蔡邕。在父親的薰陶下,蔡琰自幼愛好音樂,並有較深的造詣。就連文采武功都足以躋身於歷史上最傑出的帝王之一的魏武曹操,都對她欣賞倍至。雖然是女流,但作為通曉音律的天才,她給後人留下了《胡笳十八拍》琴歌,名列十大古曲。文學方面,她留下了《東都賦》,《胡笳十八拍》,《悲憤詩》等傑作。

然而,“天妒英才”,蔡琰的一生十分悲慘:早年,其父蔡邕因上書抨擊朝政獲罪而被流放。遇赦後,由於宦官仍然把持朝政,蔡邕擔心被陷害,不敢回洛陽。蔡琰只好隨著父親亡命江湖十二年。蔡琰十六歲時嫁給河東衛仲道,不幸丈夫早死,蔡琰只好回到孃家居住。董卓被誅後,蔡邕由於嘆息董卓的命運,為司徒王允所不容而被殺。興平年間天下大亂,蔡琰為匈奴所擄,身陷南匈奴,為匈奴左賢王妻達十二年之久,並生有兩個兒子。

建安十三年,曹操得知早年的好友、恩師蔡邕之女蔡琰身陷匈奴,便派使臣用重金將蔡琰贖回,而兩個年幼的兒子卻不得不留在匈奴。“文姬歸漢”後,在曹操的安排下,嫁給了董祀。蔡琰悲嘆自己一生三嫁、命運多舛:如今雖然生活安定,可惜母子卻天各一方,畢生不得相見!在這種處境下,蔡琰終於寫下了流傳於世的《胡笳十八拍》。

此時,蔡文姬被匈奴擄獲後的悲苦生活和思鄉別子之情等無窮哀悽,透過汪元量悽切欲絕的聲聲宛訴,隨著汪元量目不暇接的輕撫急彈;那富有蒙古和新疆音調的粗獷節奏,那憤懣哀婉的鏗鏘聲調,那令人肝腸寸斷的永別之音,夾雜著些許歡樂的活潑曲調,真是跌宕起伏,扣人心絃,直令聽者蕩氣回腸、無不動容。

此曲此詩,恰恰又暗合了顛沛流離的故宋遺民充滿激憤和表達抗議的內心世界;汪元量作為其中的一份子,當然少不了藉此抒發自己的羈愁哀怨、亡國餘痛與憤懣無奈,以至於文天祥感而賦之曰:“蔡琰思歸臂欲飛,援琴奏曲不勝悲。悠悠十八拍中意,彈到關山月落時。”“塞門桂月。蔡琰琴心切。彈到笳聲悲處,千萬恨、不能雪。愁絕。淚還北。更與胡兒別。一片關山懷抱,如何對、別人說。《霜天曉角·聽水雲彈<胡笳十八拍>因而有作》)”以至於激起了時人強烈的共鳴:“怊倀悲憤,恩怨暱暱,多少情,盡寄《胡笳十八拍》。”“拍拍《胡笳》中音節,燕山孤壘心石鐵。”

一曲既終,餘音繞梁。

文天祥與汪元量惺惺相惜,友情發展更是突飛猛進: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