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言情小說 > 彩虹歸處雨紛飛 > 第七回千難萬險幸脫厄九死一生猶指南(完)

第七回千難萬險幸脫厄九死一生猶指南(完)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見你時幾分歡喜 記憶森林 清晨降溫 如此溫良 煙雨碎江南 億萬老公寵上天 梓牧之光 將軍匪妾 重案直播系統[刑偵] 江自東流 辜輒落玖天 碧血丹心 末陽 老攻總想跟我傳緋聞 旺家小農女帶著空間重生了 隨軍嬌妻超好孕,絕嗣大佬放肆寵 上輩子苦夠了,表姑娘打死不嫁了 可真真是個無賴 豪門深寵:新妻萌萌噠 無巧不成婚

<!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於路無話。他們乘夜行至堡城,黎明時分來到司徒廟下的賈家莊,此時他們已是又累又渴又餓;沒奈何,只得一路問詢,入莊拜訪賈老太爺,欲求飲食。此時文天祥情非得已,乃變姓名為清江劉洙,略通款曲,並不敢以真相示人。幸得賈老太爺果是個大善人,聽杜滸說是因為行商遇盜流落至此,頓時心生憐憫,吩咐莊客燒茶煮飯,好生款待。

一行正感念間,不意當地宋軍巡檄忽然傾巢出動,個個手執兵刃火把,團團圍困住賈家莊,將文天祥一行通通抓進所裡羈押審問。

賈翁聽說是幼子為還賭債,將“劉洙”等八人以“強盜”首告於官,欲賺賞銀;不免羞憤交加,糾集一班親眷大鬧巡檄所。

巡檄官因制府檄下,原以為此次抓到了文天祥,乃是大功一件。不想文天祥一路逃亡之下,早是容顏大改,憔悴已極;亦且自稱清江劉洙,根本與文天祥對不上號。這時巡檄官又聽說原來是“誤信”了賈家幼子的“誣告”,且兀自半信半疑;但拘其鄰裡鞫問,眾人無不數落賈家幼子的不是。巡檄官心想:窩藏要犯,其罪當誅,諒亦不敢為之。因責其幼子,收些贖金,將“劉洙”等八人當場釋放。

“劉洙”等奉金致謝,賈翁堅拒不受;只得心懷感激,夜趨高沙。

“劉洙”等受驚一場,心有餘悸,於是改變行程,循城子河徑趨高沙。一行仰臥船艙之中,任舟順流南下,只是不時“出入亂屍中”,亦曾“與哨相後先”,至為驚險;直到天明將到時,只見江水茫茫,遠接平沙漠漠。舟子遙指那荒無人煙的岸頭,搖頭嘆息道:“今年南北雙方數次交戰於此,百姓盡皆家破人亡了呀!”

得舟子接濟,“劉洙”等在高沙休整一日;並在夜晚僱了馬,繼續往高郵方向急速奔逃。

可誰知“欲速則不達”,一行八人忽然於途中迷失了方向。整整一夜,都在原地兜著圈子,無從脫困,以致人饑馬乏,卻無法索解;又偏偏遇上突如其來的濃霧狂風,更加令人灰心喪氣。

好容易熬到旭日東升,濃霧散盡,這時他們“饑莫能起,從樵者乞得餘糝羹”;又透過他們找到出路,繼續向前行進。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行入海陵,至興化板橋,只見遠方突然來了一隊二十餘名巡邏的元軍騎兵,大喊著揮刀驅馬迅速迫近。文天祥一行避之不疊,急忙就近潛藏到一座荊棘叢生、極為濃密的竹林之中,一動不動。

那二十餘名巡邏的元軍騎兵立刻便將竹林團團包圍起來,個個張弓搭箭、揮刀操矛,魚貫出入、搜尋攻擊。

此時這些_)”-zbh失魂落魄者“既無遁形術,又非縮地仙”,恰似“猛虎驅群羊,兔魚落蹄筌”。一任對方遠射近砍,而無法反擊,實令人憐憫扼腕。——虞侯張慶的右眼中一箭,脖項挨二刀,一時鮮血噴湧,讓人不忍卒睹。帳兵王青無路可逃,被元兵繩捆索綁而去。僕伕鄒捷俯臥在叢篠中,被馬奔跑時踩踏其腳,霎時撕皮帶肉,留下好大一塊深可見骨的傷口,血流至踝,卻也只能咬緊牙關,默默忍受,不敢吭聲。杜滸與金應被抓,只好將身上所攜黃金賄賂對方,方免於被抓。總轄呂武、親隨夏仲,幸好散避他處,未遭刀箭之害。文天祥藏身處距杜滸不遠,北騎進入竹林,往來經過其旁,刀鋒幾乎挨近肌膚;所幸正要接近他時,突然四野大風驟起,萬竅怒號,彷彿有神靈前來護佑的一般,只見那些元軍騎兵忽然間全都倉猝離開了。文天祥自謂“更生不自意,如病查德痊”。

.d!0oz不想元軍騎兵原是不甘罷休,在竹林外大嚷著,欲乘風縱火,將其一舉毀滅。

險情更加驚心動魄,一行七人只得互相攙扶著,跌跌撞撞、連滾帶爬地逃離了這片竹林。匆匆走過一片田野,他們急忙奔跑到對面一座山丘中,進到一處叢林躲藏起來。

回頭看時,只見剛才躲藏處,那片竹林已成一片火海,烈焰竄天、濃煙聚雲,哪裡容得人在?

此時、此地、此身、此心,眾人仰天坐眠,驚魂稍定。盡管太陽當晝,如火相煎;饑腸轆轆,無物可填;但得手下人用破罐子舀來一勺水,獻來解渴,文天祥只覺得飲來似天降甘露,甘甜如飴。因而覺得雖然露營於此,尚可以青山為屋,以白雲為椽,便是荒草流水,亦可以為伴。只是若非萬不得已,當盡量避免陷入困境,更不可入無食之地,不可往陰陵之處,否則即如失目之魚,無足之蚿,將困死於此。只因這時觸目所及,道旁萬千白骨累累成墳,死者魂魄竟與蠅蚋相伴,屍體的膏脂喂飽了烏鳶豺狼。此時文天祥睹物生情,不覺浮想聯翩:倘若自己早幾天死去,定然也是如此下場,又有誰知?大丈夫的生命竟然如此之賤,怎不令人仰天長嘆?!

是啊,古人尚且知道,要選擇安居之處,立業享樂;誰肯蹈不測之淵,陷滅頂之災?誰忍將父母所遺之身,棄之如糞土?文天祥當然深知生之可貴,死之可畏,實不願作無謂之犧牲,惟盡量保全生命,以作興複大宋王朝的本錢;但也決非貪生怕死之徒,衷心願為大宋中興大業,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轉念至此,他毅然決定:要學蘇武牧羊終不易志,慕魯仲連義誓不帝秦。為了大宋王朝,此心必如金石之堅,如戰國時被魏相拷打近死的張祿,後被人車載往秦,改名範雎,成為秦國丞相;春秋時逃亡到吳國的伍子胥,結識了吳公子光,助其興吳;秦漢之際的季布,在項羽敗亡之後,逃到魯地朱家為奴;戰國時樊於期得罪秦王,逃到燕國,為燕太子丹所用。此皆當時倜儻之國士,雖一時遭遇危困,卻能得人救助,最終成就大事。

可悲的是,自己卻得不到揚州守將李庭芝的理解,苗再成又不能助我一臂之力;本為大宋盡忠,反被猜忌,此恨哪怕在九泉之下也難消啊!

奔波、恐懼,饑餓、寒冷,憂愁、憤怒······又是一夜悄然而過!

次日清晨,文天祥一行七人繼續往高郵城進發,開始更加艱苦的跋涉。

高郵地當蘇北平原,田陌縱橫,一望無際。時值三月初,田裡麥苗正旺,鬱郁蔥蔥,鋪天蓋地。文天祥一行往前走了三五裡,只見路程漸趨平坦,行人也多了起來。

“怕是元軍騎兵已收兵回營了吧”。這樣想來,大家心頭稍見輕鬆了。只是文天祥看著自己一行人的狼狽狀:互相扶持,行速極慢,一步三顧,恐敵追來;不免心懷隱憂。卻又遇上從揚州來的兩個,一副輕薄之態,自稱同樣是從敵人魔掌之下僥幸逃脫的;卻又各操木棍相隨,嘴裡不幹不淨地嘮叨不斷,似欲趁火打劫。然逡巡行路,避讓不了,奈何!大家只得忍氣吞聲,噤若寒蟬,同時暗中戒備著。所幸正當困苦之極時,文天祥一行忽然遇到六位樵夫,如佛降人世,溺者獲舟;終於將那兩個給甩了。於是杜滸僱這六位樵夫輪番扛送文天祥前行。六位樵夫就近尋得一片竹林,合力施為,巧手編了個大籮筐,用根長長的竹槓抬著文天祥走。文天祥如此長大之人,蜷曲著坐在籮中,實非得已;而六位樵夫也因難負重荷,連肩膀也扛得又紅又腫了。路人見此慘況,莫不揪心;而杜滸等人在旁,無不涕泗。這樣馬不停蹄地走到傍晚,終於到了高郵城西的稽家莊。莊主稽聳素以義稱,當晚偶見文天祥一行風塵僕僕,卻不似等閑;一問方知端的,乃迎天祥至家,安排食宿,殷勤招待。次日黎明,又遣子德潤衛送東渡,直至泰州。

從泰州到通州,須經海安、如臯,還有三百裡水路,到處有元軍和土匪出沒。“會通州六校自維揚回,有弓箭可仗,遂以孤舟於廿一日早徑發。十裡,驚傳馬在塘灣,亟回。晚乃解纜,前途吉兇,未可知也。”再往通州,終於平安到達距通州城六十裡的白蒲。

眼前通州在望,但會不會重蹈“揚州城下,進退不由”之覆轍呢?日前過海陵時,文天祥恐不容“羈客”、導致“無辜”而死,故未入城;但通州為出海必經之路,不能不進呀!然而,可否容身尚不可測,文天祥亦不免將其視作“畏途”了。

時通州亦屬淮東制置使李庭芝轄制,因僻處江北,尚未遭到元軍鐵騎蹂躪。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