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來到揚州城下,只見城門外黑壓壓地擠了不下百餘人,大家都坐在地上等著開門。
便聽有人小聲議論道:“聽說制置司下令捕文丞相甚急,不知為何要抓他?聽說他也曾經是個大忠臣哩!”
“可不是!只是最近風傳他已投敵變節,李制使甚至下了格殺令哩!”
“難怪聽人說,只要是聽到外地口音,城樓上就會毫不客氣地將矢石打了下來;更別說放進城裡去了······”
眾人聽了,相顧吐舌,哪裡敢吱半聲?!
東方天際漸漸地泛白了,城門仍然緊緊地關閉著。只見城上將士防守甚嚴:他們頭戴兜鍪,手執寶劍,時刻準備戰鬥。城牆上隱約可見貼有海捕文書,不用說,肯定就是懸賞捉拿丞相的告示了。
文天祥等一行見了,不敢久留,只得依次悄悄地退出人叢,聚到附近的一座柳林子裡。
杜滸道:“丞相,在下想來想去,覺得這揚州城是進不得的了。李制使既然下了要殺丞相的決心,進城肯定兇多吉少。不如另找地方稍作休息,先避開北兵的遊動哨,等夜裡去高郵,然後設法轉通州,再渡海回江南,或直接去永嘉找益、廣二王,以圖中興大業。總比白白地死在揚州城下有意義得多!”
金應卻道:“杜將軍的想法是不錯,可是咱們只要一離開揚州城,到處就都是北兵的遊動哨;何況此去通州足有四五百裡路程,怎麼能夠順利到達?與其在途被胡人捕殺,還不如幹脆就死在這揚州城下,也算是‘生為大宋臣,死為大宋鬼’——盡了忠了。更何況李制使也不一定真的如此糊塗,定要將我們殺死呢!”
文天祥聽他們各執己見,卻都有一定的道理,一時自也猶豫難決。
這時,餘元慶忽然無比興奮地小聲嚷道:“丞相有福,丞相有福!”
原來,他剛才遠遠地看見一位從通州方向進城來賣柴的老人,就迎上去同他聯絡,竟說服老人願意帶他們去高沙暫避。
高沙是去通州的必經之地;而且此時天色尚早,去到高沙,既能避免揚州守軍的緝拿,又能順利地避開北兵遊動哨的盤查,進而伺機渡海南下。——這確是當前這一行求之不得之事。
杜滸聽了,十分高興,卻又不無擔心地道:“待會兒天一亮,卻去哪裡藏身?”
賣柴老人道:“大不了先到我家裡躲一躲。”
金應這回也動了心,就問:“去你家有多遠?”
“二三十裡。”
“有哨兵盤查嗎?”
“有時候有。不過,鄉下地兒,他們幾天還不一定來一回哩!”
“那快帶咱們走吧,到高沙一定重賞你!”
文天祥一行隨著賣柴老人一路前行。大約走了十四五裡,天色漸亮,賣柴老人道:“此地名為桂公塘,再往前走一馬平川,容易被胡人發現,咱們還是避一避麼?”
他們只得停止前進,欲尋棲身之地;賣柴老人道:“喏,那前面不是?”只見前面不遠處一座小山上果有一個土圍子,只是椽瓦無存,惟剩幾根樑柱而已。可環顧四周,此地莊戶很少,哪裡都不便藏身;再說縱有些許住戶,也不能連累人家呀!思來想去,他們唯有進土圍子中暫避。
這時杜滸清點人數,發現竟然少了四個人,乃是餘元慶、李茂、吳亮、肖發。文天祥很不放心,派人分頭返程去找,卻也不見下落。這時大家才明白:他們是各攜身上的銀兩和行裝逃跑了。看來他們是知難而退,不願意再過這種被宋元兩方追殺不休的日子了。眾人於是大罵不止。
文天祥這時反而勸眾人道:“罷、罷、罷,人各有志,不能強免,但願他們能夠逃出胡人的魔爪,就是萬千之福了。不過,文某臨到山窮水盡時,諸位依然跟隨於我,就足見咱們的友情乃是生死不渝的了。”
杜滸、金應、張慶、夏仲、呂武、王青、鄒捷七人齊聲應道:“感謝丞相對我們的信任。”
眾人說罷,進入土圍中,只見裡面馬糞成堆,難以插足;沒奈何,只得權且忍耐。
杜滸低頭看了看馬糞,嘀咕道:“唔!這裡有幾堆馬糞還新鮮,估計巡哨才離開不久······”隨即轉頭對賣柴老人道:“北哨大約多久會來一撥?”
賣柴老人道:“多半上午出哨,下午回營。”
杜滸聽了點頭道:“那就好了,估計敵哨已然來過,必不會再來!咱們且安心歇息,利於晚上行動。”
大家枯坐土圍中,打著盹兒。不想連日勞頓,一覺難醒,直睡得東倒西歪;賣柴老人更是涎流嘴角,尚不自知。直到紅日西沉,大家方才醒轉,果然不見元軍哨兵的出現。
大家正自慶幸間,突然聽到一種排山倒海的喧囂聲,由遠至近、震天動地。大家轉而大驚,紛紛趴在牆上就縫隙中偷瞧:天哪!數千北騎,人喊馬嘶,由東向西、鋪天蓋地而來,偏自土圍前閃電馳過。大家都忍不住驚呼道:“今日死期至矣!”只是那聲音完全被那些鐵蹄如驚雷般的踢踏聲給淹沒了。
大家正驚詫間,忽然感到外面風雨大作,卻於風雨中竟瞄到一隻三角鐵爪“悄無聲息”地飛刺在屋樑之上,拖在屋外的一根精鐵長索越繃越緊,顯然是被元軍馬匹拖拽著。
文天祥一行不敢吱聲,只得互相打著手勢各自躲藏。便在這一瞬間,那梁已被拉塌,斜斜地撞落土圍之中。
幸得杜滸等人多出身江湖,見機得快,早已閃身避開了;雖然不免有些擦傷,但所幸全都安然無恙。更幸運的,則是那屋樑已朽大半;在那屋樑坍塌之時,那隻三角鐵爪早已自動脫落,依舊“悄無聲息”地飛回牆外,將這一行的危機消除殆盡,並隨著牆外馬蹄的轟隆聲,漸去漸遠!
待敵遠去,眾人齊齊噓口長氣,道聲:“好險!”這才發覺,大家個個都是灰頭土臉、馬糞粘身的了,不禁互相指著哂笑不已。
這時,大家都感到饑餓難忍了。賣柴老人道:“天色已晚,我也該回去,不能送你們去高沙了。各位一直向前走,先奔賈家莊,然後從那裡再往東走,就到高沙了。你們要解饑渴時,到了賈家莊,可徑投莊主賈老太爺,那人活菩薩的一般;你們只要訴訴苦楚,他老人家定然心軟,保管會好好招待你們的······”
文天祥一行八人只得與賣柴老人別過,取路往賈家莊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