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元慶眼見得手,乃對李茂、鄒捷道:“你們快解條船先去,我隨後就趕去會合!”說罷,又轉頭對“醉魚”道:“‘醉魚’兄,如今事情已經做出來了,小弟給你提供兩條路:要麼你這就隨我們走,或能前途無量;要麼小弟施個‘苦肉計’,偽作偷襲奪船,或可保你性命······”
“醉魚”聽得直搖頭,呆了呆,終於決定道:“還是用‘苦肉計’吧,我再怎麼也不能連累那個搭檔!”說完,自懷裡掏出那張批帖和銀兩道:“留著它們只會惹禍,還給你······咱們走吧!”
兩人重新回到大篷船上,餘元慶掏出匕首,說聲:“兄弟,真是對不住啦!”隨即將“醉魚”擊暈、刺傷,又解下一根“綁腿”,將他牢牢實實地縛在船艙裡,又撕塊衣襟塞住他嘴······
眼見諸事辦妥,不露絲毫破綻;餘元慶這才趁著夜色的遮掩,原路折回複命。
聽說餘元慶離奇得手,文天祥等又是一番感慨,隨即匆匆趕往會合地點。
沿途大家為避敵蹤,皆緘口不言,於是一路無話。
轉眼來到北固山腳下,眾人打眼往江中觀瞧,並不見李茂、鄒捷的身影,那船兒自也不知所在;極目上下搜尋,亦不見其蹤跡。靜待多時,仍不見二人一船的出現。眾人大出意料之下,一時驚憂交加,忍不住紛紛猜測、互相議論起來:
“他們不會被敵人捉去了吧?!”
“他們會不會投降啊,要是供出了咱們,可就完了!”
“怕什麼,大不了拼殺他幾個,夠本就行,有賺最好!”
“如今可怎麼辦哪······”
還是杜滸沉得住氣,只聽他道:“各位靜一靜,聽我說兩句:我想同餘將軍再去附近各處找找他們,你們且陪著丞相暫且上山避一避。大家以為如何呀?”
眾人聽了,這才沒有話說,全都點頭稱善。於是,他們立即分開,各自行動。
甘露寺,座落在長江之濱的北固山的後峰。相傳甘露寺始建於三國東吳甘露元年,後來幾經興廢,鎮海節度使裴璩又將其重建在山下。到了北宋大中祥符年間,甘露寺的僧人組宣又把此寺重新移建到山上,從此才有了大殿、老君殿、觀音殿、江聲閣等名勝。多景樓則是甘露寺風景的最佳處。梁武帝曾駕幸北固山,因被此處的風景所迷,親筆寫下了“天下第一江山”六個大字,叫匠人刻石于山門。書法家米芾也曾在《多景樓》一詩中稱這裡是“天下江山第一樓”。
這裡更因為有“孫劉聯姻”的故事,以致千百年來,無數文人墨客登臨北固,即景抒情,壯懷激烈,留下無數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其中尤以辛棄疾的《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堪稱千古絕唱,詞曰: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而今,文天祥一行到此暫避,卻是對此“滿眼夜景,寸心難入”。唯一在文天祥的心裡抹之不去的,乃是辛棄疾的另一首詞《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所雲: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只因為,這首詞在在切合了他此時此刻的心情:
懷古溯今,人世滄桑;不堪回首,大廈將傾!
此刻,他亟盼逃歸,為了恢複大宋的美好河山和抵禦外侮而血戰到底!因此,他和同行的杜滸等人一樣,都十分惦記著李茂、鄒捷二人,心想:他們此時到底是吉是兇呢?
隨著時間的流逝,不祥的氣氛越來越濃重地侵蝕著文天祥等人的思緒。文天祥手握匕首,手心漸漸發熱,想要自殺卻又心有不甘:
“死是能夠解脫了,但那終究只是個人的解脫,於國於民何益?不,我不能就這樣輕易地死去。我要等待命運的轉機。”
可是,江水茫茫,渡船何在?
“天吶!難道你真的要如此地滅我大宋、滅我文天祥嗎?”
“就算是吧,我文天祥有死而已;但怎麼著也得投身其間奮力一搏、不死不休啊!”
正在大家愁腸百結、胡思亂想之際,只見上山的山道上終於出現了兩個熟悉的身影。張慶一時激動難禁,忍耐不住地低呼道:“來者可是杜架閣和餘將軍?”
“是啊!我們找遍江面,都不見李茂、鄒捷二人影蹤;最後還是餘將軍‘褰裳涉水,尋一二裡許,方得。’”
大家聽說渡船終於找到了,無不稽首跪拜天地,慶賀絕處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