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果然是:“道不同不相為謀。”由於文天祥在面見阿術的過程中始終一語不發,與一眾祈請使的言行不啻天壤之別,因而備受賈餘慶等人的厭惡,因此來到京口之後,“北始款諸宰執於鎮江府”,但文天祥的住所卻偏偏“理所當然”地被單獨設定於城裡面對著大運河的一戶名叫沈頤的富家宅邸當中。雖然,裡裡外外少不了布有重兵嚴密監護。然而,押解他的元將唆都許是欽敬他的才學人品,又或是認為,文天祥早晚也會和那些已投降元朝的宋官一樣完全屈服的,因此對他看守得並不甚嚴,只是派了個“‘王千戶’,狠突可惡,相隨上下,不離頃刻。”此後,唆都不僅允許他會見沿途原屬宋朝的地方官,以及他的隨從,如杜滸等人;而且因為“吳丞相以病不離舟······即託故還河中,北亦不疑。”以致於幾乎可以隨意行動,出入元營不受限制。反正這裡已在元軍重圍之下,又有能徵慣戰、功夫超群的王千戶盡職盡責地跟定了他,還怕他飛走了麼——唆都畢竟不是他肚子裡的蛔蟲,又怎知他要逃走的念頭竟是如此地越來越急迫呢?只因文天祥注意道:在江南面的鎮江,與隔江而望、江北面的真州、揚州“三足鼎立”,幾成一個倒立的“品”字。而真州、揚州,現在仍然牢牢地把握在李庭芝手裡;兼且北上大都,唯一的水道乃是卻巧正在這其間蜿蜒而過的大運河,河上自難免常有宋軍行動。元軍為了確保“祈請使”一路上的安全,必須在鎮江稍事停留,伺機渡河北上。因此,他發覺這種時候才是最好逃走的時機,這種所在也是最便於逃走的地方。再則,他也知道:真州守將苗再成是李庭芝的部下,又是一位有勇有謀的將軍。只要逃到他那兒,再聯絡李庭芝,是完全可以打出一片新天地的。然而,這一切的前提和關鍵,是要能夠成功地逃走。此時,他湊巧得到了與杜滸短暫會談的機會:
這日近晚,杜滸進沈府來見文天祥,恰巧王千戶有事不在,換個走卒監押;此人卻也知道杜滸忠心事主,更知道就連唆都、王千戶都對他法外開恩的,自己哪來管這檔子閑事?因此只是遠遠地盯著,隨他們怎地。
甫一見面,杜滸來不及寒暄,急切地低聲問道:“文大人,這一次咱們又怎麼辦?”文天祥果決地道:“當然還是要逃走,逃到真州去。”杜滸大喜道:“咱們真是不謀而合啊······”原來,杜滸自從接受文天祥謀逃的使命後,便設法找到曾經同是文天祥帳前的將官且與自己十分友善的餘元慶計議此事。那餘元慶正是真州人氏,對京口、揚州、真州一帶的地形和風土人情非常熟悉,於是建議先逃至真州,然後從長計議。
杜滸說完,又道:“事成,當然是萬幸;倘若不幸計劃失敗,大家都得死,大人不會怨我們吧?!”
文天祥悄然設誓道:“······你給我準備一把匕首,萬一事敗,那咱們就一起死!”
杜滸點頭道:“去真州得有船,但船都被韃子徵用了;在下設法去找船,再多尋幾個幫手。”
文天祥道:“這事就全仰仗於你了,但要注意,千萬不能走漏風聲。”
杜滸道:“在下明白。”
於是,他們開始分頭行動,與餘元慶、呂武、李茂各自設法聯絡自己的摯友和親隨。
且說杜滸剛才嘴上雖然答應不走漏風聲,但在心裡卻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不走漏風聲,怎麼能夠做到?如今我和呂武、李茂,再加上餘元慶,才四個人,力量不夠哇!怎麼著也要有十來個人,才能達到目的呀!要尋幫手,不走漏風聲,誰會知道此事,誰肯前來幫忙?只不過,千萬不能讓韃子發覺:萬一出事,性命完了,計劃也就泡湯了······”
為了尋找支援與同情者,為了尋找引路人,杜滸將牙一咬、心一橫,佯作酒醉,踉蹌行於市,狂歌悲哭道:“問世間、幾個男兒、甘願捐軀救亡······”這一來,或以為癲狂,駐足圍觀者漸增。便有人道:“可憐個大兒郎,竟至癲狂若此!”杜滸聽得分明,陡地止哭為笑,只是那笑容比哭相還難看了百倍有餘!這時又有人道:“這人分明不是瘋子嘛!”於是沖著杜滸大聲問道:“兀那漢子,你這又哭又笑的,可是心裡有甚委屈難言?不妨說來聽聽,咱大家夥兒為你排解排解!”
杜滸等的就是這句話,於是哀嘆一聲道:“在下哭者,為是國破家亡,壯志難酬、憂憤難平啊!在下笑者,只因當今英雄陷身敵囚,竟然無人搭救耳!”
眾人聽了,無不感嘆流淚。
此時杜滸自懷中掏出一些散碎銀兩散了出去,隨即鬥膽向眾人說明來意,眾人都願竭力幫忙,但又因找船困難而告吹。
惟問話之人聽了杜滸言語,不禁陡然一驚,連忙上前,抓住他膀子道:“閣下,可否借一步說話?”於是拖著杜滸離開人群,直截了當地低聲發問道:“閣下是誰?適才所說陷身敵囚的當今英雄,莫非是文天祥文丞相?如今他身在何處,咱們怎生救得了他?”
杜滸裝作醉眼斜睨,見那人慈眉善目、神態真誠,乃斂容道:“我杜滸無名小輩,敢為天下大英雄文天祥文丞相效力耳!請問閣下是誰,真的願意幫此大忙麼?”
那人道:“久聞杜滸兄俠義高名。我乃本地人氏,姓沈名頤也,很願意為文丞相助力!”
杜滸聽了,既奇且疑道:“不會吧,閣下既然姓沈名頤,難道會不知道文丞相如今身在何處?”
沈頤聽了,大為不解道:“我叫沈頤,就知道文丞相如今身在何處?!”
杜滸見他完全不像是說假話的樣子,不禁也不解了:“咦!難道這京口城裡竟有兩個沈頤不成?”
杜滸這一句話一出口,直將沈頤拋入了五裡霧中,簡直不知這是現實還是夢境了:“沒聽說過呀!昨晚是有個元將叫什麼唆都的借用了我家臨江的一所宅子暫住,怎麼閣下的意思卻好像說是文丞相住在那裡呢?”
杜滸一聽這話,登時心中疑雲盡散:“原來咱們都誤會了:這唆都呢,正是監押文丞相的元軍頭目。咦!閣下既知唆都,怎麼又不知文丞相住在那裡呢?”
沈頤一聽,登時氣急敗壞地道:“元軍住我宅子,簡直就是對我的玷汙!只是不能趕他們走罷了,難道還要巴結他們麼?所以,自昨晚至今,我都沒有進過那宅子一步,凡事都由我家管家應付著呢!”
杜滸聽了,更無疑忌,登時施個大禮道:“天意令杜滸幸遇閣下,此事還望閣下極力周全!”
沈頤重重地點頭道:“我素來敬重文丞相的才學人品,如今能親自為他效勞,方遂我心中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