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與童生不同,秀才可不是什麼手無縛雞之力的人,自秀才開始已經是可以開始涉足劍道。
修行有成的秀才其實是與武者相對應,而且實力更勝於武者,面前這三人,憑著劍道之利任何一人都能輕易斬殺武堂堂主李闓,更不用說小刀這麼一個剛剛入門的小子。
小刀這時只能心頭苦笑,其實他也不是沒想過直接報另外一個名字,但這名字一事涉及戶籍,若胡亂報名,便是言謊,才是真正的不尊學道,當下誠實回答。
“啟稟先生,在下自幼在武堂長大,機緣巧合之下得以習文,心甚慕之,特來求學,沒有半點戲弄之意。”
“徐兄,我看這此子不像是言說假話,何況此非大事,更怪不得此子。武堂規矩一向如此,我觀此子未曾滿歲,未曾有正名倒也不稀奇,還是先說說正事才是。”
聽到小刀所言,旁邊的一人當下就此笑道,而另外一人也是一笑開口勸說道。
“徐兄重禮,這是正事,不過此子的向學之心也是可嘉,既然其家貧,自武堂長大,於禮雖知而無法行,還請徐兄不要過於苛責。我濟平學院招募學子一向只看才學不看虛表,若其果然有才學,那麼待到其入學之後,好好交其於禮便是。”
有著這兩人先後開口,加上這事情也非小刀有意而為,所以雖然那徐姓文士雖然始終眉頭微皺,但終是點點頭沒有再說,見此,其他兩人相視一笑,而後其中一個文士又對著小刀直接言道。
“這位學子,我姓周,名哲。旁邊這二位分別姓徐文景、唐敏之,我們皆是濟平學院教員,如今便對你進行考驗。你且聽來,第一道考驗乃是識百字,此百字一直未變,所有前來求學者必當先知,你且一一道來。”
“是,先生。餶、穯、礸……”
對於此小刀早有準備,當即就將那一百個生僻字一一念來,同時臨空書寫,沒有一音一字有誤。
“嗯,這第一關你是過了,這百字生僻不常用,但學問之事講究徹古通究,若有閑暇,還當多做研究,文字乃學問基礎,且不可輕忽,若有空閑,亦可多做研習。”
這第一關著實不難,也不會有人在無法過關的情況下到來,所以聽到小刀唸完,周哲點點頭一笑點點頭,相比一直輕皺眉頭的徐文景,這一位可算是和善了許多。
“第一關你是過了,但歷屆以來,不乏有人只識這百字,不求其他,只求在這待上三日,在其離開之後便言曾在濟平學院求學的虛榮之輩,既然你是言說自己雖然家徒四壁但一心求學,那麼希望你不要是這般之人。”
就在這時,那位徐文景又是冷冷開口說道,不過話語雖然不善,口氣雖然不好,但卻沒有多少惡意,只是其人頗為刻板而已,當下只聽其繼續言道。
“這第二個考驗,考的是你讀書的本事。這是一篇敘文,全文共五百六十七字,你可閱讀一刻,然後默誦之,依你能默記多少為考核計成績,不過你若未能默誦過半,則此關算做失敗。另外此篇文未曾做斷句,若你能斷之,便盡可斷句。”
直到這時候才算真正的考驗,過目不忘,這算是讀書人最基本的能力,沒有這份能力,如何能記得許多知識。
而且這一關顯然不僅包括閱讀,還有識字之能。
要知道識字之能可沒有那麼簡單,不僅是要認識其字,更要明白其意,如此才能進行斷句,連字成言,一般能做到這一點,已經初步有資格嘗試考取童生。
一刻鐘的時間並不長,但正好夠小刀將此文通閱三遍,時間一到,小刀不用吩咐當即就隨手將文放下,而後立即開口誦讀之。
“安平三年,適同友人,王、燕同遊都江,舟行……”
聲聲誦讀,猶如文在眼前,其中抑揚頓挫正正恰好,一篇敘文五百六十七字,無一字錯漏,通編誦來,如讓人在酷夏通飲冰水,舒暢之極!
越聽,三人就越是驚訝,過目不忘雖然是文人理應掌握的基礎能力,但將這能力掌握到這個地步,而且還能辨析文中真意,每每斷句恰到好處以成文,可以說這能力已經不遜色於尋常童生。
當然更加令三人訝異的是,要達到小刀的識文斷句之能,要做到這一點,就表明小刀本身就經過了大量的閱讀,可觀小刀年歲不大,家中又是貧窮,如何能做到這一點?
如此一來,三人心中自然有著不小的疑惑。
“好!測試了那麼多人中,唯有此子最佳!”
但疑惑歸疑惑,隨著小刀默誦完畢之後,一直未曾言語的唐敏之發出一聲贊嘆,對於這一聲贊嘆,哪怕是一直皺眉的徐先生也是微微頷首認可此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