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殲滅和打殘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而造成這樣分別的原因也還是在於磨盤山大捷是伏擊戰,而江山大捷則是正面野戰,清軍的戰馬比較多,打不過就可以跑路,對於明軍而言就很難將戰果最大化了。
“六十九個牛錄,六十九個牛錄……”默唸著這個數字,李定國繼而向陳凱問道:“韃子的漢軍旗一共有多少個牛錄?”
“六百個。”
“這麼多!”浺
這個數字直聽得李定國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兩次大捷啊,漢軍旗的損失竟然只有十分之一而已,這實在太誇張了吧。
見得如此,陳凱卻是突然笑道:“寧宇啊,你倒是讓我把話說完啊。”
“啊?”
他似乎表現得確實是有些激動了,可換做是誰對此不會如此驚詫。所幸,陳凱也沒有釣著他的胃口的心思,便解釋道:“韃子的漢軍旗和滿洲、蒙古八旗不同,其中有三百個牛錄是沒有或是隻有少量人口的。這些牛錄全是入關後建立的,目的是用來安置那些投降的中高階軍官,但又不能將這些叛將的部下全都編入旗籍,以免漢軍旗的實力壓過滿洲八旗,就只能搞出一些空頭牛錄出來。”
“三百個……”
三百個也不少了,他們這兩場大捷下來也就打掉了五分之一而已。但是,這筆賬並不是這麼算的:“韃子為了控制各地,便建立了駐防八旗制度。比如江南江寧左翼四旗、陝西西安右翼四旗、浙江杭州駐防八旗、江西南昌駐防八旗、山西太原駐防兩藍旗、山東德州駐防兩黃旗、江南江寧駐防漢軍和陝西漢中駐防漢軍。另外在遼東的盛京也就是瀋陽,以及更遠的寧古塔還有駐防八旗的軍隊。這些還只是駐防在外的八旗兵,韃子在北京及北京附近的畿輔之地也安置了大量的八旗軍,用以防備蒙古各部。”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蒙古各部?”浺
“是的,比如察哈爾部就自持是黃金家族嫡脈傳承便始終瞧不起建奴。另外,若是畿輔空虛,漠南各部只怕也未必能按捺住貪慾不殺入邊牆劫掠吧。所以,韃子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動用這些部隊的,他們的機動兵力經過這兩戰下來,已經大打折扣了。”
接下來,陳凱又依次分析了蒙古和滿洲八旗在這兩戰中的損失——前者損失了五十來個牛錄,尤其是正紅、鑲白、鑲藍,也就是作為滅國大軍攻入雲南的那些蒙古八旗除了留在北京城和駐防各地的少量牛錄外,幾乎是全軍覆沒。後者的兩藍旗被鄭成功重創、兩白旗和兩紅旗也在磨盤山、施甸長官司等地各自損失了十個左右的牛錄。
鑲黃旗滿洲則最是誇張,如果他沒算錯的話,兩戰打下來,這個旗就只剩下在各地駐防的牛錄還完好無損,其他的不是全軍覆沒,就是被打得生活不能自理。如果把同樣在兩戰中嚴重受創的鑲黃旗漢軍也算上的話,接下來的日子裡估計除非北伐怕是再看不到鑲著紅邊兒的黃旗了。
“不對,鑲黃旗蒙古實力猶存,不可不防啊。”
陳凱說得鄭重其事,李定國則被這個冷笑話搞得肚子都疼了起來。總而言之,憑八旗的自我癒合能力,鑲黃旗的滿洲和漢軍、鑲藍旗的滿洲和蒙古、鑲白旗的蒙古、正紅旗的蒙古這幾個旗沒個十年二十年是緩不過來的。正黃旗的漢軍,正白旗的滿洲,正藍旗的滿洲、蒙古和漢軍,鑲藍旗的漢軍、正紅旗和鑲紅旗的滿洲和漢軍,這些部隊的部分牛錄同樣沒個十年八年是難以重振旗鼓的。
但是,我大清真的還有那麼多年的時間嗎?
形勢一片大好,八旗軍損傷嚴重,伴隨著南方綠營即將耗盡,以及陸陸續續從北方抽調的大批綠營兵被明軍殲滅,外加上由此帶來的北方各省綠營青黃不接的實際情況,定然會造成清廷對地方控制力的下降,而這也勢必會導致地方抗清勢力的死灰復燃以及滿清財政收入的壓力倍增。浺
當然,清廷也不會輕易放棄江浙那片財賦之地,圍繞著南京的爭奪,鄭成功或許還會有一場硬仗要打。但在西南戰場上,清軍已經沒有任何挽回局面的可能了,只等著陳凱和李定國將廣西的桂林、梧州以及湖廣的北部這片最後的巢穴收割掉,就可以殺過長江去了。
“說來,餘壯士現下當還在路上奔波。”
李定國是二月底返回的昆明,餘佑漢也是在當天啟程的。但饒是李定國在雲貴兩省耽擱了些許時間,也還是趕在了四月中旬攻入湖廣,並與陳凱實現了會面。
但餘佑漢那邊兒卻是原路返回,也就是說餘佑漢先要一路向東,從昆明穿越半個雲南進入廣西境內,接下來還要貫穿廣西一省,外加上半個廣東才能抵達他的出發地,也就是廣州。到了廣州之後,從總督衙門拿到北上的通關文牒並獲知陳凱的具體位置,便要由南向北穿越相當於一個江西的距離才能抵達南昌。而想要見到陳凱,則仍舊需要他由東向西奔袁州府而入湖廣,再橫向穿越長沙等數個府才能抵達此間。
也就是說,李定國與陳凱是近乎於直線的雙向奔赴,而餘佑漢則是循著陳凱這半年來的來路繞了整整一個大圈追來,哪怕是前者還要率領大軍,並在路上耽擱,而後者則是快馬加鞭,雙方路程上的巨大差距也完全沒辦法可比的。
“若非竟成出手,只怕磨盤山一戰的結果就會徹底倒過來了。如此深恩厚義,實難相報。竟成日後但有需要幫忙之處,我李定國必當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言罷,李定國便是深深的一禮謝過。陳凱亦是連忙還禮,口上一個勁兒的只說是“為了國事自當如此,且二人相交莫逆”云云。但很快的,他便是話鋒一轉:“若說需要幫忙的地方,倒也有一處……”浺
“竟成但說無妨,就算是我力有不逮,也自當全力以赴。”
李定國言辭坦誠,無有半點作偽。倒是陳凱,卻頓了一頓,才直言不諱的問道:“我聽聞天子曾賜寧宇以黃鉞,可有此事?”
“確有此事。”
聞言,陳凱慨然笑道:“我要的便是此物。”
喜歡帝國再起請大家收藏:()帝國再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