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衢州清軍針對閩北明軍的三道防線的後備大營,亦是作為最後一道防線的各處堡寨的核心支撐點。此間,援兵的先頭部隊抵達,作為前沿指揮官的梅勒章京阿玉錫卻不見半點兒喜色。見得如此,亦是讓日夜兼程趕來的阿商格為之一驚。
“戰況如何?”
“回主子的話,卅二都和鳳林鎮在昨天下午就已經丟了。若不是這五青山、騎馬山一線的堡寨都是依山而建、憑險而守,只怕也撐不到現在。可就算這樣,前沿的兩處堡寨也都已經丟了,海寇已經入山,這裡怕是也撐不到明天。”
短短一天的時間,明軍已然攻破了兩道防線,隨後只休息了一個晚上便對這第三道防線發起猛攻。這樣的攻勢著實讓阿商格眉頭一緊:“海寇來了多少人,怎會敗得這麼快?”
此言一出,阿玉錫亦是隻能苦笑:“據逃回來的旗人說,海寇率先攻入峽口鎮的是右先鋒鎮,對卅二都和鳳林鎮城破時衝在最強面的是戎旗左鎮和親丁鎮。從昨天下午到現在,海寇之中也出現了戎旗右鎮、左衝鎮、正兵鎮的旗號。另外,這幾天探馬也先後發現了海寇的北鎮、遊騎鎮、車騎鎮的旗號……”
阿玉錫的娓娓道來,確實解開了阿商格的疑慮,但也著實讓他的眉頭進一步的逼近,將眉心擠得幾乎無立錐之地。
清廷與閩粵兩省的明軍打交道已有十多年了,根據情報和戰績,阿商格知道清廷對於明軍的各鎮也有著戰鬥力的強弱排名。
排在第一的,自然是陳凱的督標第一鎮。那是擊敗過西南經標、平南靖南二藩的藩兵以及少量滿洲八旗的精銳部隊,乃是明軍在廣東、南贛戰場的定海神針。這是一支在戰鬥力上明顯優於其他各鎮的部隊,也是讓清軍頗為撓頭的部隊。因為除了笨重和陣型不適合在山區作戰以外,這個鎮基本上沒有任何短板不說,列陣而戰更是無往不利。
督標的其他幾支部隊,具是新建和新近改編,尚且是未知之數。餘下的,也並沒有太過顯眼兒的,亦可能是源於督標第一鎮的過於耀眼。這樣的耀眼不光是遮蔽了廣東、南贛各鎮的光芒,就連福建這邊也難以避免。
但是,就阿商格所知,鄭成功手裡也並非沒有王牌部隊——成軍最早、老兵最多的親丁鎮、左先鋒鎮、右先鋒鎮,以及抽調各鎮精銳組建起來的戎旗鎮在後來衍生出來的戎旗左鎮和戎旗右鎮。他們,只是沒有像督標第一鎮那樣有過多的機會與不同的強敵交鋒,但也擊敗過諸如杭州駐防八旗之類的對手,其戰鬥力同樣不容忽視。
此間,出現在阿玉錫口中的已經有戎旗左鎮、戎旗右鎮、親丁鎮和右先鋒鎮,明軍在福建的五大精銳已出其四。再加上數量驚人的火炮,就憑著這三道幾乎都建在坦途上的防線被打成這樣也就沒什麼好奇怪的了。
當聽到阿玉錫提及北鎮、遊騎鎮和車騎鎮,阿商格已經很清楚他的這支蒙古八旗援兵其實際上已經不可能對明軍的攻勢產生哪怕一星半點兒的阻遏了——此間的地形,本就不適於騎兵發揮。此間,明軍在閩北的三個騎兵鎮聚齊,這兩千五百蒙古八旗在數量上也就沒了任何優勢。至於讓蒙古八旗那群上了馬如履平地、下了馬連路都未必走得穩當的傢伙們下馬步戰,他自問還幹不出這等蠢事來。
“另外,探馬回報,說是海寇在攻陷卅二都後便分了兩個鎮向西而去,應是去攻打永豐縣的。”
這是個好訊息,也恰恰不是一個好訊息。
阿商格循著腦海中的地圖,按圖索驥,將明軍一次次的分兵,尤其是分兵的數量反覆計算,明軍能夠集結在主戰場的部隊數量自然而然的也就越來越少。而且,鄭成功使用這些精銳部隊猛攻清軍的防線,固然可以更快的實現突破,卻也不可避免的消耗了這些部隊的戰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但是,即便如此,他們的對手仍舊選擇在這個時候分出兩個鎮去攻打永豐縣,不僅僅是要儘快完成對廣信府和衢州府的聯絡的割斷,更顯然是對擊敗衢州清軍主力有著極大的信心,一種未知的信心。
“哪兩個鎮?”
“是前鋒鎮和英兵鎮。”
前鋒鎮總兵官餘新,作戰勇猛,這前鋒鎮在福建明軍中也只是稍遜於五大精銳的部隊,可以說是一支強兵。而那英兵鎮,在福建明軍中幾乎是路人甲式的存在。那總兵官黃梧更只是個衙役出身,靠著開城投降的功勞加入明軍,成為軍官,在此後的幾年一步步的升遷,直至獨領一鎮,並沒有顯露出什麼出彩的地方。
爛熟於心的軍情在腦海中過了一遍,阿商格大概想明白了明軍這一次的分兵到底意味著什麼,亦是喜憂參半。
而此時,阿玉錫將現狀闡述過了,便問起了清軍的主力,得到了濟度正在率軍趕來的回答後,當即表示這條防線堅持不到濟度抵達。
“最多王爺抵達江山縣時,這裡就會被海寇攻克。把綠營扔下,咱們得帶著八旗軍回江山縣固守。”
蝮蛇螯手,壯士斷腕,如果情勢真的危急到了不得不將蒙古八旗或是漢軍八旗當做棄子,他們也一定會照做。更何況,現在也不過是些綠營,一些鬍子、眉毛罷了,沒什麼大不了的。
當然,為了避免八旗軍前腳抹油,綠營後腳就嚮明軍投降,使得他們沒辦法安全的脫離險境,阿商格和阿玉錫商議過後,還是決定作秀一番,用援兵將至的宣傳來振奮一下軍心。如此,綠營越是賣命,明軍的損傷就會越大,他們在接下來的交鋒中也就可以更加輕鬆一些。
阿商格帶著蒙古八旗走了一遍過場,大力宣揚了一番濟度正帶著主力在來的路上,著實鼓舞了清軍計程車氣,讓他們撐到了晚上。接下來,藉助於臘月二十九的夜色掩護,八旗軍丟下了所有不便攜帶的輜重、糧草、火炮,人含草、馬銜枚,悄無聲息的離開了大營,而後一路步行,直到能夠確保防線的綠營聽不到動靜才策馬向江山縣奔去。
到了第二天一早,發現了自己原來沒什麼大不了的綠營當即便炸了營,將正在吃早飯的明軍都嚇了一跳。沒等明軍的探馬搞清楚到底怎麼回事兒,便已經有一處又一處堡寨的清軍跑來想明軍投降,一個個聲淚俱下的控訴著他們是如何如何的被八旗軍脅迫和壓榨,並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嚮明軍請求寬恕他們過往的罪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