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帝國再起 > 第六十七章 故伎重施(完)

第六十七章 故伎重施(完)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鰥夫十六年 大唐風后 盛唐之刺遍江湖 異星蠻人傳 大宋第一提刑官 烈陽皇朝 一起扛過槍 羅馬奴隸主 回到大明當崇禎 亂世逐流 從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抗戰烽火之護國系統 建安賦 帶著診所去穿越 模擬人生,從朱厚照開始 輪迴大秦之魂 末流屠夫 怒方釵 帝國再起 太子之爭

此一遭,明軍不光是停了下來,更是將原本在佇列中受長矛手保護的火銃手派到了最前列。這顯然是要對清軍的佇列展開射擊,以便於在肉搏戰爆發前先一步對清軍造成殺傷。這樣的戰法,楊名高亦是如此,甚至他早在整佇列陣之初就將火銃手安排在了最前列。可是,問題在於,這是一百步左右的距離,明清雙方普遍列裝的鳥銃的有效殺傷距離根本達不到!

不祥的預感伴隨著明軍軍官們“裝填、瞄準、射擊”的一系列口令的傳來,伴隨著百步左右的硝煙騰起,伴隨著砰砰的射擊聲如暴雨落在了那琉璃瓦上,終於在他的眼前成為了事實。

一眼望去,最前排的清軍火銃手約莫有十數人應聲而倒。有的是被打傷的,躺在地上不住的哀嚎;有的,則沒有了半點兒動靜,從他這個角度很難看清楚到底是被打昏了,還是直接被擊斃當場。

“這!”

這樣的距離,竟然還能夠達成有效殺傷,楊名高當即就明白了一切。只是沒等他做出反應,明軍已經開始了第二輪射擊,當即便又是數十個清軍被打死打傷。

明軍的射擊速度較之清軍更快,這是楊名高早已見識過的。當年在福建就是這樣,他也特別派了細作去探查,得到了一些關於“顆粒化火藥”和“定裝藥包”之類的名詞。

對此,他並非沒有過想法,奈何清廷對漢人的防備是他心知肚明的——綠營兵的火器本就是受到限制,清軍真正的火器部隊是曾經的漢軍八旗,以及三順王、續順公的那些東江降將。但即便是他們,更多的也只是在火炮上面。對於火銃,明軍普遍使用的是鳥銃和三眼銃,清軍也沒有什麼區別,甚至清軍的很多鳥銃和三眼銃就是從明軍那裡繳獲來的。

綠營兵,莫說是武器技術革新了,訓練用藥上清廷都卡得很死,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這三瓜兩棗,也不可避免的被軍官、士卒們貪汙掉,能夠在戰場上開火射擊就足夠了,其他的哪怕是想想都是多餘。

今天,多餘給了楊名高當頭一棒。這個距離,鳥銃就算是開槍也只是用來聽響的。而步弓,到了這個距離也已然是強弩之末。反倒是明軍的新型火銃,一輪又一輪的射擊,幾乎是在毫無干擾的狀態下肆意虐殺欺凌對手。這樣的被動挨打,再過一會兒只怕用不著明軍發起進攻,他們就先要崩潰了。

“全軍壓上去!”

幹捱打卻沒辦法還擊,憋得快要受不了的清軍只待著楊名高的帥旗稍有前壓的跡象便立刻行動了起來。將旗、千總旗、把總旗,一級一級的回應的同時,清軍的整個戰陣也動了起來,如一頭剛剛遭受了鞭打的巨獸般撲向了百步左右的對手。

按照楊名高和的軍官們的計算,第一鎮的火器佔比確實比清軍更高,但是他們畢竟是有著兩倍的兵力優勢,只要進入了有效殺傷距離,他們的步弓和鳥銃就可以開始與明軍對射。當然,結束被動挨打的窘境自也不是目的,目的是要回到正常的節奏之中,逼著明軍放棄射程優勢,與他們堂堂正正的決一死戰。

頂著明軍的持續性射擊,清軍的戰陣不斷推進。一百步的距離,進入到步弓的射程之內很快,就算是進入到鳥銃的射程之內也多走不了個十步、二十步。很快的,清軍便進入到了鳥銃的有效殺傷距離,白捱了半天打的清軍在步弓已然開始的仰射之下,惡狠狠的操弄起了鳥銃,準備讓明軍好好瞧瞧他們手裡的也不是什麼燒火棍子。

只可惜,明軍似乎並不打算給他們證明的機會。隨著清軍鳥銃裝填的開始,明軍突然變換了陣型,原本在最前排的火銃手收起火銃,側過身子,緊接著那些站在他們身後的長矛手便越眾而出,排著整齊的佇列再度向清軍前進。

此時,已經只剩下了六十步左右,因為再遠一些,鳥銃就算是打得到人也很難造成殺傷。射程差讓清軍平白無故的損失了百餘名戰兵,而且還是沒有把輕傷的算在內。

楊名高估算了一下距離,按照明軍剛剛的行進速度,應該夠他的鳥銃手們完成一次射擊,而後換上長槍兵和刀盾兵上去肉搏。然而,又是這個可惡的然而,第一鎮馬上就再一次重新整理了他對明軍的認知,在他視線之內,越眾而出的明軍長矛手們竟然列著整齊的隊伍,端著長矛,開始疾走起來。而且,竟然還越走越快!

“這!”

按照他的經驗,一般步兵衝鋒都是要到了三十步左右的時候。這時候,發起進攻的一方會讓刀盾兵率先出擊,投擲標槍,而長槍兵在標槍和步弓的掩護下發起衝鋒。這麼多年,他見過的任何一支軍隊都是這樣做的,無論是清軍,明軍,還是闖軍之流,就算是八旗軍也出不了這個範疇。因為,三十步已經進入到了標槍的射程之內,衝鋒可以壓縮對方投擲的波次,減少己方的傷亡,更可以藉助於標槍和步弓來實現對對手的壓制。而且,三十步的距離,在這個距離整隊,接戰時就可以保證相對完整的隊形,這都是在戰場上非常之重要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但是,明軍在六十步左右就已經開始了衝鋒,而且速度越來越快,幾乎已經小跑了起來。更加驚人的是,即便是小跑了起來,每個士兵之間似乎還都在竭力的維繫著陣型的完整,甚至很可能他們都在以著相同頻率、相同步距的步伐奔跑,這即便是在八旗軍他也從未見過的。

兩軍的距離在迅速的壓縮,這個速度,楊名高哪怕是根本不動什麼加速度計算公式,他光靠著這對招子也能看明白,就算是他的鳥銃手完成了一次射擊,也會在一兩個呼吸之內被明軍衝上來的長矛手紮成肉串。而這些鳥銃手更會衝亂後面長槍兵和刀盾兵的陣型。

“傳令下去,鳥銃手退到後排,刀盾兵準備接戰。”

早前根據探馬的回報,楊名高已經意識到了他的長槍手算是白帶來了——明軍的長矛長達一丈五尺,換言之就是四米的長度;而清軍的柳葉槍卻只有不到兩米五的長度。這顯然需要一個清軍橫抱著另一個清軍的小腿,而被抱著的清軍水平伸直身體,握著柳葉槍的尾端才能勉強在明軍長矛手刺中抱著他的清軍的同時刺中對手。這樣的高難度動作,還得是幾千人如做集體操一樣,估計得等到我大清征服印度,建立印度八旗之後才有可能達成。於現在,綠營兵,滿清軍事體系的底層而已,滿蒙八旗都做不到的事情,指望他們做到是沒有人性的。

刀盾雖然更短,但起碼還有防禦能力,總比干捱打沒辦法還手的柳葉槍強。而且,他麾下的刀盾兵都是用來破陣的精銳,戰鬥力上也比長槍兵要強。

於是乎,軍令如山,一槍沒放成的鳥銃手們憋屈的退到陣後。而那些剛剛上來的刀盾兵立刻就發現了明軍已經跑進了標槍的射程之內,連忙從背後摘下了標槍,嚮明軍投擲。

標槍投射,白捱了半天打的清軍總算是對明軍造成了些許殺傷。雖說很少,但有和沒有卻是天壤之別。這,無疑鼓舞了清軍的事情。只可惜,當刀盾兵們準備抽取第二根標槍的時候,他們驚異的看到,明軍的衝鋒節奏絲毫沒有被打斷,他們根本沒有射出第二根標槍的機會。

“殺!”

拔刀、持盾,防禦的陣型瞬間便於明軍的衝擊碰撞在了一起。吶喊作為長矛直刺的餘音瞬間便響徹戰場,明軍長矛過長,戰術動作必然受到影響,所以只有直刺這一招。一招訓練了長達兩年多的時間,使得明軍在直刺之時,長矛幾乎如同是身體的一部分,精準的刺向了他們需要刺向的所在。

緊接著,在此起彼伏的喊殺聲中,慘叫聲間雜其間。甫一接戰的傷亡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按照正常情況,刀盾兵在格擋掉明軍的一次直刺之後,便可以順著長矛的槍桿欺身而入,而長矛手即便是設法將長矛收回來,也決計不會有刀盾兵前衝的速度快。而無法直刺到欺身上前的刀盾兵的長矛手,就只不過是一群綿羊罷了。在這一點上,甚至還不如柳葉槍,起碼柳葉槍還可以近戰搏鬥,而長矛卻只能幹看著。

這,無疑是他唯一的機會。此刻,楊名高目不轉睛的注視著接戰的第一線,在第一瞬間的傷亡的同時,一些經驗老道的清軍刀盾兵閃展騰挪,強強躲過了明軍密集的直刺,順勢欺入。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但是伴隨著兩個明軍長矛手之間刺出了第三根長矛便戛然而止。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