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帝國再起 > 第四章 永曆十一年(三)

第四章 永曆十一年(三)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鰥夫十六年 大唐風后 盛唐之刺遍江湖 異星蠻人傳 大宋第一提刑官 烈陽皇朝 一起扛過槍 羅馬奴隸主 回到大明當崇禎 亂世逐流 從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抗戰烽火之護國系統 建安賦 帶著診所去穿越 模擬人生,從朱厚照開始 輪迴大秦之魂 末流屠夫 怒方釵 帝國再起 太子之爭

在座的二人雖是好友,但粵海商業同盟本就有著關於商業保密的規定,以此來保障會員的權益。候補議員點到為止,便不再繼續說下去,另外那友人亦是曉得這等規矩,與那儒生使了個眼色,三人便默契的再不談商業上的事情,反倒是將話題重新回到了兒時的一些趣事上面,亦是落得滿堂歡笑。

潮州勝在長期的安定所帶來的底蘊雄厚,這一點在閩粵兩省都是首屈一指的。鄭氏集團在潮州以著平常心來治政、收稅的同時,陳凱,以及秉承了陳凱意願的王江等官員也在當地進行著產業的提升,以及其他的善政。比如廣州百姓回鄉後的田地,其中除卻出售給本地人士的以外,更有不少是作為學田來供養鄉間書塾的,對教育的投入使得本地百姓大為稱道。

廣州百姓回到廣州後,家產發還的同時,城外的荒棄田土也按照約定進行補償和發給,這無疑使得陳凱的威信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由此,王江接下來在廣州推行他們在潮州曾經廣泛宣傳過的一些新的技術,也得到了更加普遍性的歡迎。廣州的百姓們對於官府的信心提升,使得行政上便有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依舊是順德縣,收復之初的殘破不堪已經成為了過往,消失得只剩下了那些墓碑,以及資本尚未席捲到的村鎮的那些殘垣斷壁,還在忠誠的記錄著曾經的硝煙。以龍江、龍山為起點,順德絲織工坊透過收購、產出、回籠資金,外加上行業形勢利好帶來的投資量加大,迅速的在順德縣蔓延開來。

順德縣境內的大片桑林已經盡數為工坊收購,主家不願意變賣的,他們也設法將其拉攏到收購體系之內,憑著簽訂契約以保證蠶桑的供給。

龍江鎮那邊,他們最初考察時看過的那片桑林,如今已經開始在向原本的稻田蔓延。田間的小道上,一群一看就是東主、掌櫃般的人物在兩個本地桑農非常熟悉的粵海商業同盟會員的帶領下,正在參觀本地的絲織產業狀況。

這二人,一高一矮,一胖一瘦,放在後世倒更似是捧哏、逗哏的組合。不過,這也僅僅是乍一看去如斯罷了,實則二人卻是常駐龍江鎮這邊主持、監督工作的股東,另外還有幾人卻是在忙著些別的事情,此間就靠這二人向這些新近入會且準備向順德絲織工坊入股、注資的商賈們作著介紹的工作。

“遠處的那片桑林,那是咱們剛剛來順德時就看中的,原主一家罹難,咱們便從官府手裡購了過來,建了處衣冠冢,四時祭拜著……”

並非是徹頭徹尾的生意,從一開始便有這等人文的關懷,使得這一眾人對這粵海商業同盟是頓生好感。

領著眾人看過了桑林,內裡的桑農們採摘著桑葉,桑葉是經過挑選的,枯黃腐敗的葉子會引起蠶的中毒和腹瀉,所以是嚴禁使用的。桑葉採摘下來會送去清洗、晾乾,,尤其是蟻蠶的食物更是要專門挑選嫩葉並進行切成條狀、塊狀。這些都是有專門的工人在做著,他們在桑林裡轉了一圈,旋即便從入口那邊轉了出去,來到了這一片原本的水稻田處。

“咱們在這片地種植桑樹的時候,選擇了桑基魚塘的模式。這既是響應巡撫衙門和布政使衙門的號召,更是在於魚糞、淤泥可以用來肥田,使得桑樹的長勢更佳。倒是那些魚,幾乎就是白來得似得。”

笑著逗了一趣兒,亦是引得眾人發笑。他們是常駐在龍江鎮這邊的,代表工坊的股東們負責這片區域,比之正在發笑的眾人,他們更加清楚,當初他們寄居潮州的時候,官府推廣稻田養魚,結果等他們啟程回廣州時,潮州的魚價持續性跳水,逼得一些漁民不是上岸務工,就是轉而到商船上討生活。

這樣的現象倒也並非是普遍性的,倒是福建的糧荒間接性的給潮州的漁民緩了口氣兒。不過,隨著福建那邊的番薯得到大面積的種植,在河上打魚的漁民總量是在持續性的下降的,正好填補了其他方面的用工缺口。

無疑,這給了他們以前車之鑑的警醒。不過,工坊本就是需要更多的人力,哪怕是很多方面已經在使用水力機械的情況下亦是如此。倒是,隨著桑林開始擠佔糧田,本縣的縣尊是越加的撓頭了,唯恐有一天順德縣真的不產糧食了,全憑到其他府縣收購,總覺著是不能心安的。

在龍江鎮,絲織產業已經不能用支柱產業來形容了,已經可以說是全鎮士民工商全都在指著絲織工坊吃飯!

離開了桑林,他們又帶著眾人看了看養蠶的作坊,隨後便來到了河畔的工坊。這裡,仍舊是集繅絲、紡線、織布於一體的建制,唯獨是規模上已經完全看不出先前的輪廓了。

“蠶絲到了這裡會經過一系列工序,有的會直接織成絲綢,有的則僅僅是做成錠子……到了印染的工序,如今龍江鎮的鎮子上具是作坊,諸如藍靛之類的染料咱們則多是從福建訂購的,那裡的藍靛質量上乘。”

下一站,便是縣城,絲織工坊從各府縣招募了不少繡娘,她們都是在那裡的工坊,或是有工坊給安排的房子裡做工,在絲綢上繡出各種圖案。有的是訂貨商預定好的,有的則是工坊自行設計的,其中這些繡娘們也多有參與設計的,收入上比之她們先前因民生敗壞,不得不重新淪為家庭主婦,或是從事縫縫補補的工作可謂是天壤之別。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從這裡去縣城,首先還是要回到龍江鎮那邊。看了看印染的作坊,眾人登上了船,就此水流而下。所見者,山川依舊,倒是登船時,見得染坊的廢水徑直的傾瀉到了河中,五彩斑斕,似是源源不絕。心中所想著的,無有半點兒環境保護之類的奇談,有的只是對這順德絲織工坊的產能的震撼。

一路趕往縣城,抵達時已經過了關城門的時辰。所幸,絲織工坊這邊一旦忙起來,自也就顧不得什麼晝夜了。守城門的軍官是熟識,見得是絲織工坊的人,也顧不上知會知縣、守備什麼的,直接就開了門,放他們入內。

已經過了下值的時辰,絲織工坊是全然照辦了陳凱在軍器局時的定製,刺繡的工藝,總要到明天再見得了。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