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吉翔一番洋洋灑灑,直說得永曆當即就沒了反駁的理由。緊接著,從震驚中迅速的恢復過來,金維新和龔銘亦是連忙出言附和。
此三人,乃是晉王府的親信,這一點朝堂上下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眼見著他們三人如此,其他人只覺得是得了李定國的授意。殊不知,這件事情本就只是個意外,馬吉翔的斷然出手,為的正是應對永曆的那些小心思。
三人狐假虎威,再兼著陳凱的事情已經不能再拖了,賜爵的事情很快就敲定了下來,但是升遷卻暫且擱置了。這是馬吉翔主張唯恐升遷過快會讓陳凱失卻了奮進之心,於明廷而言,如今更是指望著陳凱能夠在東南給以清軍以更加沉重的打擊,這一點還是要顧及著的。
這件事情敲定了下來,也不用翰林院去琢磨頭銜了,朝堂上當即便把事情定了下來,並且當即由翰林學士書就聖旨,直接派了欽差送往廣州城宣詔。單單就效率上講,比之此前的那大半年的功夫,可真是天差地別了。
聖旨以著絲毫不遜於陳凱的請旨和郭之奇的奏疏的速度送往廣州,一路上無有些許停歇,直接就將聖旨送到了廣州城中。
這已經是永曆十一年正月下旬的事情了,陳凱越過了伯爵,直接受封大同侯,取的乃是他編造的家鄉。只是於他看來,這卻分明是一語雙關,尤其是他從欽差口中得知了這二字亦是由那馬吉翔定下來的,他便更是得到了確定了。
“大同,天下大同,這個奸臣很懂我啊。”
接了聖旨,陳凱便為欽差安排了接風洗塵的晚宴。宴會上,陳凱表現得興致勃勃,頻頻勸酒,直喝得那欽差五迷三道的,接下來沒費什麼力氣他便得到了他想知道的一切。
一如朝堂上的馬吉翔,陳凱得知了原本是升遷為粵贛總督的官職,他亦是不由得暗自冷笑。這個官職對他而言確實是有利的,但卻並不符合現在的情勢。
從鄭氏集團的角度,鄭成功剛剛進行了集權的運作,永曆如此是在擠壓他與鄭成功之間的空間,同時給鄭氏集團以陳凱已經投靠了永曆朝廷的訊號;而從朝廷那邊算起,陳凱的諮議局日後勢必會限制皇權和官僚集團的權柄,他們自然也不會與他是一條心的。接旨升遷了,那就是豬八戒照鏡子的下場。而且一個總督的官位,確實有利於陳凱對廣東西南部府縣的整合,但也會進一步的加劇他與粵西文官集團之間的矛盾,讓他在裡外不是人的道路上越陷越深。
除此之外,一個粵贛總督的任命下來,廣東和南贛這兩個巡撫的人選就可以提上議事日程了。南贛還在其次,現在陳凱在廣東搞諮議局,正是要在廣東掌握實權,起碼一直到諮議局根深蒂固之後才能挪窩的。否則的話,一旦被旁人架空了,那麼諮議局能不能達成預期的效果亦是兩說著的事情了。
“這位皇帝啊,也就是性子太過軟弱了,腦子還是很好使的嘛。只可惜,那個大奸臣現在是要抱著李定國的粗腿的,所以他便要助我一臂之力。”
現在尚且是敵強我弱,明清之間,鹿死誰手猶未可知的局勢。說起來,現在就開始考慮中興之後的事情,乍看上去確實有些太早了。最起碼的,也要等到熊死了再考慮分肉的事情。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道理,是這麼個道理。但是,未雨綢繆從來就沒有不應該的說法。關鍵在於,未雨綢繆歸未雨綢繆,搶佔一個更加有利的身位是對的,但不可本末倒置了。如今,馬吉翔他們的心思恰恰是在這個範疇之內的,所以陳凱一點兒也不覺得多餘,反倒是更加激賞於這一份的領悟。
“可是,夫君不是之前有說過那個文安侯馬吉翔不是個……”
晚宴結束,欽差當然是回了驛館休息。陳凱回到後宅,家眷僕婢的恭賀過後,鄭惜緣聽著陳凱將這些內情娓娓道來,腦海中浮現了千般的心思,最終落到了這一句“不是個好人”的話頭上,反倒是將她自己說了個一愣。
這世上,無論古今中外,絕大多數人的視野裡永遠只有簡單的黑白二元色——清官情結、影帝崇拜主導的思維模式之下,明君賢臣,自然是無所不能的,普通人只要將命運交託在他們的手上,就可以安享幸福美好。而相對的,那些昏君、奸佞,乃至是蠻夷都必然是愚蠢的,這些貨色能夠成事都只會是走了狗屎運的偶然現象。甚至,上升到更加深遠的層次,就連英雄也必須是白璧無瑕的,不能有絲毫的缺點和私心,否則就立刻會被開除出去。
殊不知,能夠成事的,運氣固然重要,但也須得有過硬的能耐,無論是任何方面,總要有出挑的地方才能真正的脫穎而出。盲目的否定不喜歡的人和事,這是人所共有的習慣,但卻並不是對的,反倒是更加容易侷限了人的視野。
陳凱從來沒有小瞧過滿清,因為越是瞭解那段歷史,越是瞭解滿清他就越是清楚這個華夏文明的生死大敵到底是何等的狡詐。此間,鄭惜緣的話尚未說完,她也立刻意識到了這種慣性思維的問題,重新將事情捋過一遍,馬吉翔這種人固然是卑鄙無恥,但是這些年來始終能夠混得風生水起,必有自身的優勢所在,而他此番襄助陳凱,歸根到底,無非還是那利益二字。
“我還需要更多的利益來收買更多人。但是,這個雪球現在已經開始滾動了——要不,成為它的一部分;要不,就等著被碾成爛泥吧。”
喜歡帝國再起請大家收藏:()帝國再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