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閣老,何故如此慌張?”
這位閣臣不是別人,正是曾經依附孫可望,告發永曆朝臣引李定國為臂助的那個錦衣衛指揮使文安侯馬吉翔。
原本的,李定國迎駕,永曆朝廷隨其入滇,永曆皇帝是請了李定國將馬吉翔、龐天壽二人處死的。結果,久居深宮,缺乏社會經驗和抗壓能力的龐天壽得到訊息就自殺了事了。而這馬吉翔本是必死的局面,可是卻靠著阿諛靳統武、金維新和龔銘,從而抱上了李定國的粗腿。不光是性命得保,如今更是被李定國安排進了內閣,與金維新、龔銘二人構成了晉王府在朝堂上的三大樁腳。
阿諛,乃是馬吉翔與金維新、龔銘二人結交的開端。隨後朝廷進駐昆明,永曆皇帝一度準備任命金維新為大理寺卿,可是金維新更加屬意於吏部,於是剛剛被李定國安插入閣的馬吉翔便上下運作了一番,任命其為吏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使,尋又轉了左侍郎,可謂得意。
有朝堂上的互相幫襯,三人之間的交情進展極快。此間,馬吉翔這般神色,二人亦是不由得焦急了幾分。只是,沒等馬吉翔說話,那邊下人已經奉命來請了,他們三人便一同去面見李定國了。
金維新和龔銘此來,事情都不是極重要的,更多的還是報備一二。倒是馬吉翔,將那兩份副本從袖中掏了出來,先是給李定國看後,又傳閱與了金維新和龔銘二人。一時間,書房內的這三張面孔竟無不是驚訝得無話可說。
不似馬吉翔,金維新和龔銘是與陳凱有過交集的,而且雙方之間的關係很是融洽。依稀記得,當初在廣州時,陳凱還曾下過定論,說他們跟隨李定國,日後入朝升遷必然是極快的,甚至比他更要快上幾分。起初,他們是不信的,畢竟陳凱的功勳卓著,這是有目共睹的。結果,朝廷進駐昆明,他們從一介白身直接就做到了侍郎的官位,尤其是金維新,吏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副督御史,這已經與陳凱的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副都御使大致齊平了。
得到任命的當天,二人在一起稍作慶賀,其中就不乏有提及此事,無不是對陳凱的先見之明深感拜服。隨後的時日裡,連城璧殉國,當時朝堂上力主加陳凱兵部尚書銜總督兩廣的就不乏有他們的聲音,奈何郭之奇的彈劾使得朝堂風向大轉,事情也就暫且擱置了下來。哪知道,這才多久的時間,陳凱竟然又折騰出了新玩意兒來,一個諮議局,還捆綁著褒封之議,哪怕是用膝蓋去想也能意識到陳凱此番的勢在必得。
“諮議局,古未有之。但是嘛,復古改制,倒是古來未曾少見的事情。”
感受到了李定國的視線打在他的臉上,金維新一時間也不確定李定國到底是個什麼心思,乾脆便道出了這麼句模稜兩可的話來。
金維新如斯,龔銘亦是如此,最親信的幕僚似乎都沒有一個肯定的答覆。旋即,李定國便將視線轉到了馬吉翔的身上,倒是想要聽聽這個被他一力塞進內閣的傢伙會有何等高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視線,有一,便有二三。此時此刻,書房內的另外三個人都在等候著馬吉翔的回答,這個僅僅是粗通文意的傢伙卻顯然已經將其中的關礙想得清楚,直接便向李定國解釋道:“殿下,以微臣之見,陳撫軍此舉,於殿下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此話怎講?”
早知道李定國會這麼問出口,馬吉翔早已想好了說辭,可饒是如此,這話到了嘴邊他卻仍舊是不由得嚥了口唾沫,在心裡面狠狠的鼓了鼓勁兒才道了出來:“微臣敢問殿下,來日大明中興,夔東眾將下場會是如何?”
此一言,當即便如是轟雷驚於耳畔,不光是李定國,就連金維新和龔銘二人亦是當即就驚呆了在當場。因為他們很清楚,馬吉翔問的根本不是夔東的那些前闖賊們的命運,而是同樣曾為流寇的李定國,一旦大明中興了,會否清算他們當年的罪責的問題!
這個問題,李定國尚且還在震驚之中,一時間未有一個準確的答案,可是金維新和龔銘二人卻很清楚,官場上,有沒有罪責不重要,關鍵在於是不是礙著旁人的事兒了。照著今日的情狀,假設大明中興了,李定國和鄭成功肯定是要功高蓋主的,甚至就連劉文秀只怕也沒辦法倖免。到時候,天子看他們不順眼,官僚集團和其他勢力的勳貴也在眼紅於他們的強大實力所必然會擁有的龐大資源,藉著翻舊賬的名義來削藩,這是最不新鮮的了。
馬吉翔此言可謂是披肝瀝膽,李定國坐在那裡,半晌沒有說出半個字兒來,但是看向馬吉翔的目光卻早已不似曾經的那般了,其中最不少的就是對其更加的信任。
這功夫,金維新和龔銘二人也約莫想明白了,很快就附和起了馬吉翔的意見。漸漸的,李定國的傾向性也在不斷的偏向他們,直到馬吉翔最後的那一句話說出口來,李定國便徹底為他們所說服,不再有半分疑慮。
“殿下,陳凱確是在狹民意以自重,他能做得,咱們日後一樣可以狹民意以自保的。”
喜歡帝國再起請大家收藏:()帝國再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