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帝國再起 > 第六十三章 藏頭露尾(完)

第六十三章 藏頭露尾(完) (第2/2頁)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大唐:開局自廢太子之位 大唐將軍烈 洛華飄零的年代 三國:一統天下,從潁川開始 紅樓:金玉良緣 戰國大召喚 新世界札記 大唐之超級島主 大秦鹹魚養成,開局繫結少年嬴政 皇朝青甲 秦末風雨 大唐稱心 北宋攻略 存亡之秋 神斷大周 帝國的崛起 唐徒 抗戰之無雙戰神 三國之宜祿立志傳 影視大盜

工匠調整著角度和位置,鐵片漸漸的變成了一個近乎於長方形的片料。這時候,錘擊了一段時間,鐵料的顏『色』開始恢復,工匠將其從鐵氈上夾了出來,隨手將其扔在筐裡,繼續著下一塊鐵料的捶打。

這一幕,一如陳凱當年在『潮』州製造局裡看到的那般,區別微乎其微。不過,和當年的感觸一般,鐵料在水力鍛錘的快速鍛打之下迅速變形,變成了鐵匠需要的形狀,隨後扔進筐裡,由工人送到其他車間進行下一步的加工。雖說,這還算不得流水線作業,但是陳凱當年在南澳軍器工坊的分工作業依舊在發揮著作用,生產的速度已經是人力所難以企及的了。

載著裝滿了小鐵片的筐的小車在工人的推動下出了車間,陳凱這一行人隨著那小車便一路走了下去,將接下來的每一個步驟都看在眼裡,直到最後的那兩個車間。

一進門,工人便將小推車上的筐搬到了正對門的那個年輕工匠的面前。這時候,年輕工匠面前已經有四個筐了,新的筐送到,他隨手指了指,工人便將最右手邊兒的那個筐搬上了小車,推著離開了車間。

陳凱並沒有繼續跟著離開,只見著年輕工匠從身後搬來了一個新筐重新放在右手邊兒,左手拿起了面前的筐裡的鐵片,右手則拿著一個像極了遊標卡尺的工具,拇指向下推動,尺子向內的兩個切口便卡在了鐵片上,稍微看了看,隨後重新鬆開,重新卡了下另外的兩個邊長。邊長測量過了,他又測量起了鐵片上的孔距。下意識的搖了搖頭,便隨手丟進了右邊兒的新筐。

扔了這個,他便重新伸手拿起了下一個鐵片,依舊是那般測量了邊長和孔距,這一次卻是點了點頭,扔進了左面的筐裡。

如此往復的工作,很快的,隨著一個學徒過來搬走了左面的筐,陳凱沒有繼續看下去,轉而出了這個車間,來到了最後的組裝車間裡面。這時候,從上一個車間裡推來的鐵片已經經過了水磨拋光,進入到這裡,學徒將筐搬到了師傅的面前,他們的師傅便按照著定製的規格以皮條和繩索將這些甲片串成一副真正的扎甲出來。

工匠的手法很是熟練,將皮條或是繩索穿孔而過,扎得緊實,甲葉便連成了一片。陳凱站在一眾人的最前方,靜靜的看著那些工匠將甲葉穿起,卻是不由得感慨良多。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盔甲發展史上,東西方之間在進入鐵甲時代以來便進入了一個分水嶺。歐洲約莫是中世紀開始,給後世人的印象便是進入了板甲時代,而中國這邊,商周時的青銅扎甲,漢時便進入了鐵製扎甲時代。

相比中國的扎甲,歐洲的板甲每一部分由固定成型的鐵甲鍛造而成,看上去更加堅固。事實上,在文藝復興之前,真正如人形坦克一般,且足以抵達絕大多數冷兵器攻擊的板甲比號稱中國鎧甲巔峰的明光鎧還要稀有,僅限於國王和極少數大貴族才有可能擁有,素來都是家族傳承的寶物。之所以稀少,乃是因為當時的技術水平所限,只有極少數的能工巧匠憑藉著經驗和超長時間的製造才能勉力製成。

當然,這個時期其他的貴族也並非不能擁有一套板甲,但卻往往只是那種一層薄鐵皮式的架子貨,防禦能力有限不說,價格還非常之昂貴。所以在中世紀一般的貴族作戰時往往更習慣穿戴鍊甲,因為其『性』價比更高。

文藝復興以來,冶煉和鍛造技術得以提升,再加上機械的使用,從前只有大貴族才能擁有的真正板甲開始慢慢普及,但是價格上依舊頗為昂貴,昂貴到了一個騎士購置全套裝備——板甲、戰馬、武器以及侍從的裝備,家底兒不夠厚實的往往是要傾家『蕩』產的。

後世博物館裡的藏品,基本上也都是文藝復興時代的產物。那個時代過去了,火器普及化的時代到來,再堅固、在昂貴的鎧甲也扛不住廉價的鉛彈,自然也就被逐漸淘汰了。

中國這邊,事實上也出現過更加堅固的甲冑,比如明光鎧、山文鎧之流,對冷兵器的防禦力都頗為驚人。而扎甲方面看上去比較低端,在軍中更為普及,到了宋時,以步人甲為代表的扎甲在宋軍之中大行其道,連帶著金人的鐵浮屠也是受其影響。甚至還有更加誇張的冷鍛鋼重扎,按照《夢溪筆談》的記載,普通弓弩五十步無法『射』穿甲葉,而這裡的普通二字是照著神臂弓去比擬的,其堅固可見一斑。

扎甲到了宋時基本成型,一套扎甲由兜鍪、頓項、胸甲、肩吞、腹吞、掩膊、臂韝、袍肚、裙甲、拕泥遴等部分組成,幾乎將士卒盡數包裹在鐵甲之內。宋朝之後,扎甲也大多是這個樣子,甚至往往更加簡易化,其中也不乏有國家財力下降的因素在。

到了明清時,扎甲在軍中尚存,但是已經並不流行了,最普遍的步兵,要不無甲,要不乾脆穿戴具有一定防彈能力且價格低廉的棉甲。其一般都是騎兵穿戴,也往往會被鎖子甲搶去不少的份額。

現今的中國戰場上正處於冷熱兵器接替的時期,再兼著身處南方溼熱之地,陳凱主持軍器局期間,對於甲冑的側重遠遠不及武器,便是由於以著福建、廣東的天氣,無論是扎甲還是棉甲,一年到頭能夠派上用場的時間都寥寥無幾,大多時候士卒穿上了莫說打仗便先要熱出一身汗來。那時候甲冑大多是憑著繳獲,自制的很少,防具上最用心的就是藤盔。等到馮澄世主持軍器局,在甲冑上用了些心思,但也並沒有徹底改變過來。

甲冑被火器淘汰,這是時代的選擇;華南酷熱難耐,北方軍隊到南方作戰也儘可能的選擇在冬季或是初春、晚秋。然而,就在這樣的時間、這樣的地點,陳凱卻拿出了正在興建的佛山製造分局以及『潮』州製造局的大量產能來生產扎甲,不可避免的存在著劍走偏鋒的心思。

此間,已經有製造完畢的扎甲放置在旁邊的架子上面,所見者與宋時的扎甲很有些不同,但對他而言卻也沒有太大的區別,因為他是不會穿這個的。陳凱走到近前,細細端詳了一番,隨即,在眾目睽睽之下便直接抽出了護衛的佩刀,直接砍在了扎甲之上,端是一個火花四濺。

值此時,陳凱面上的笑意再難掩飾,旋即便轉身離開了此間,直接回返了廣州的巡撫衙門。這時候,公事房的案上,一份李定國的書信端正的擺放在那裡,他顯然是早已就看過了。

喜歡帝國再起請大家收藏:()帝國再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