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了這份心思,陳凱便重新投入到了工作之中。
潮州府的公文,基本上都只是報告,那裡有著完備的行政體系,從府衙、到縣衙、再到各坊巷村鎮的鄉老、里正們,如同是人的神經網路一般,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如果非要說不足,那就是這等網路的組織力與後世還是沒辦法相提並論的。
同樣的,還有瓊州府那邊送來的。林察、杜輝、鄭省英、蔡元分別報告了瓊州沿海狀況、陸上防禦、民政以及石碌鐵礦的發展狀況。旁的事情還都是平平無奇,唯有鐵礦方面,蔡元表示開採進度緩慢,而且還要面臨著人員損失較大的困難,希望陳凱能夠酌情再發給一些俘虜。
關於瓊州府的鐵礦資源,陳凱是記得有兩處很出名的,一處是石碌,另一處是哪卻記不清楚了。不過有印象的是,石碌的開採比較早,縣誌有記載,當地人也應該知道具體在哪裡,而另一處的開採時間較晚,所有的一切都要重新開始。
然而,這石碌鐵礦早是早,但是想要成規模卻不能容易。這兩年來,靠著人力開採和運輸,在那片老林子裡,哪怕是修建了一些水力機械,收益上也是遠低於預期。如潮州的製造局,那裡所需的鐵礦、鐵料資源也是主要來自於程鄉、興寧、長樂等地。從石碌那裡開採的,更多的還只是一個補充而已。
投入和產出不成正比,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伏在案上,就著燭火,翻來覆去的看過蔡元的報告,陳凱細細的思索著,但卻始終找不到一個頭緒來。既然如此,乾脆就直接將其放在一邊,先行處理其他的事情,只當是換換腦子了。
這兩處,都是經營有年的控制區,比較穩固,在這些年受到天災人禍摧殘的程度也比較小,稅賦等方面都有著一個相對穩定的受益。這樣的例子,對於整個鄭氏集團還有漳州府和泉州府這兩處,都是恢復了兩三年的控制區。但是對於其他地方而言,卻並非是這麼回事了。
“福州府缺糧、延平府缺糧、興化府缺糧、福寧州還特麼缺糧!”
根據陳凱早前的建議,鄭成功擇人在漳州府、泉州府、乃至是潮州府收購了大量的番薯。其中一部分是用來果腹的,而更多的則是用來種植的。憑這等高產作物來填飽百姓的肚子,至於什麼脹氣之類的事情,暫且也就顧不上了,總要先把百姓成批餓死這個問題杜絕了再說其他的。
這個建議,應該會是行之有效的,因為這種作物在萬曆年間就已經傳到了閩粵兩省,在兩省都有種植,基本上已經解決了外來品種對本地水土環境的適應問題。但是,這裡面的問題在於農作物是有生長週期的,種植和收穫都是有跡可循。甚至,由於福建一省的地理環境所致,就算是收穫了,也未必能夠滿足一省的需求,還是免不了要向外購糧。
“漳泉兩府的府縣庫房已經竭盡全力了,鄭成功還在向大員、日本以及江浙等處購買和走私糧食。怕是,杯水車薪啊。”
鄭成功在書信中要求陳凱從廣東,尤其是新近收復的府縣向福建運糧,好撐過這段時間。陳凱細細盤算,潮州府的糧食儲備,很大一部分都用在了去年最後幾個月的戰事當中。剩下的,陳凱早早就責成潮州府送往福建了,而瓊州府那邊,糧食產量不比潮州,庫存中也有不少在戰事期間運到了香港,具體還有多少,陳凱重新翻過了鄭省英的報告,將這些數字放進了草稿紙上,該如何去做,也就分明瞭。
“撫軍有令,將香港五成庫存糧食裝船發運中左所,叫下面的人都行動起來。”
糧食,從庫房搬出,裝船發運。香港島城守副將聶一娘依舊是束著頭髮,英姿颯爽的站在碼頭上,看著麾下的將士們在那裡協助維持秩序。
如許多的糧食出運,略顯秀氣的眉頭微鎖,但卻沒有說些什麼。她是負責島上防禦的軍將,很清楚這些倉儲是去年從潮州和瓊州兩府運來的,用以供應大軍使用。如今大軍尚在廣州東部駐紮,這些應急儲備的軍糧卻運走了,聯想起從福建傳來的一些耳聞,如此也是免不了的。
“大帥,末將掃聽過,撫軍是有心將瓊州府的儲備再運來一些的。”
聶一孃的身旁,一個軍官打扮的漢子侍立在側。他是當年跟著聶一娘一起從救護隊出來的,如今也是管一個營的遊擊將軍,最是一個親信。此刻,軍官轉過頭,默默的將所知道的一切娓娓道來,隨後亦是默默的看著她,不發一言。
“去年的戰事,廣州東部各縣以及惠州府地界,戰事持續時間短,烈度也比較低,對於民間的破壞遠遠比不過粵西地方。各縣,還有不少軍糧儲備,夏稅應該也不是什麼問題,撫軍肯定是經過了嚴密計算的,不會有錯的。”
話,輕輕地飄出那張不算大但也並非櫻桃小口,聶一孃的心思卻早已飄到了別處,似乎更遠的地方。唯有,那軍官依舊侍立在側,默默的看著她的側顏,一動不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遠處,碼頭的另一側,一個員外打扮但卻顯得頗為精瘦的中年人行色匆匆的登上了一條海船。船,是向西走的,過零丁洋,出十字門,而後繼續向西,一路漂洋過海,直至皇明唯一一處海島自成的府。
船抵岸了,中年人早已知曉了,起身走出船艙,神色中的匆忙似乎是從香港一直帶到這裡的。下了船,碼頭上已經有一眾同樣員外或是掌櫃打扮的人物在船下候著,中年人走出船艙來,便有從人在耳畔低語,未及言盡,那匆匆之色便已褪去,換上了一份從容自得。
“蔡掌櫃。”
“見過蔡員外。”
那中年人不是旁人,乃是廣東貿易商社的大掌櫃的蔡誠,諢號老鼠鬚子的那位。下了船,蔡誠與這一眾人拱手行禮,有的他是認識的,有的則只是聽說過,更有不少是隻在報表上見過對方商鋪名號的,但是在面上,卻無不是客客氣氣的,不失禮貌。
說起來,廣東貿易商社,這一處陳凱讓蔡誠組建而起的商業貿易公司乃是鄭氏集團的從屬貿易單位,有著自身的獨立性,但是在貿易上則是對鄭氏集團的海貿部門馬首是瞻。這幾年,鄭氏集團的主要精力都投注在了山海五商的上面,為首的鄭泰還要鞏固他們與日本、琉球、朝鮮、大員以及江浙一帶的舊有貿易伙伴之間的關係,實在分身乏術。之於廣東地面兒上,尤其是瓊州府、香港島這裡,便更多依仗廣東貿易商社的近水樓臺。
作為鄭氏集團旗下在廣東的代理商,蔡誠對於那些商家們絕對是必須要討好的物件。鄭氏集團的牌餉制度早已在粵海實行,廣東貿易商社在瓊州府、潮州府以及香港島憑藉著官方的背景,能量非常之巨大。貨物、銀錢,經手數量不匪。雖說,大頭兒還是鄭氏集團那邊在拿著,但就只是這廣東地面兒的湯水,也是本地最大商家也難以匹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