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處官營冶煉廠,礦石被熔鍊成金屬,再透過;陸路、水路的交通運往製造局。而那些現成的金屬則更是直接越了製造局。
碼頭附近,一排排的庫房裡每一批次的原材料都井然有序的擺放整齊,等待呼叫。碼頭的民夫在運進原材料的同時,也有民夫在指揮下將早前運進來的原材料送往沿江的各個車間。
巨大的水輪不斷的轉動著,車間內,水力鼓風機將爐火推至極高的溫度,學徒用鉗子夾著鐵料到爐火中加熱。隨後的,學徒的師傅根據經驗,見得鐵料加熱到了足夠的溫度,便將其夾出來,轉身放在鐵氈上。
接下來,透過齒輪、曲軸等零件與水輪聯動,吊在鐵氈上的錘子以著每分鐘近百下的速度錘擊在鐵料上,激得是火花四濺。
工匠夾著鐵料,不斷的調整著鐵料在錘下的位置和角度,鐵料便以著肉眼可見的速度開始了變形的過程——原本,長條狀的鐵料已經在火上加熱得變了顏色,此刻不斷的錘擊,已然相對柔軟的鐵料漸漸的開始變薄,很快就化作了一個鐵片狀的物事。工匠調整著角度和位置,鐵片開始出現弧度,漸漸的,輪廓與柳葉刀越來越接近。
錘擊了一段時間,鐵料的顏色開始恢復,工匠將其從鐵氈上夾了出來,交給身邊的學徒繼續加熱,而他則從爐火中取出了另一根剛剛重新加熱完畢的鐵料繼續放在鍛錘上捶打。
如此往復,直到了最後,一把未盡拋光、打磨和開刃開鋒的柳葉刀胚便呈現在了工匠的鉗子上。工匠隨手將打完的刀胚扔在筐裡,繼續著下一根刀胚的捶打。
過了良久,幾根刀胚捶打完畢,工匠停下喝口水,休息片刻,自有徒弟將裝著刀胚的籮筐送到匠頭那裡檢驗,檢驗完畢,刀胚自會送到其他車間來進行接下來的工序。
陳凱及其隨從的眼前,一個學徒正推著載著籮筐的車往匠頭那裡去。本處的主管丁有儀在旁介紹著,學徒也認識每隔些時間就會過來看看的陳凱,但也沒有跑過來下跪行禮,而是點零頭,便自顧自的做著事情,左近的所有人對於這樣無禮的舉動也沒有表現出絲毫的詫異來,顯然是習以為常了。
看過了那一排使用水力鍛錘的粗加工車間,在丁有儀的帶領下他們繼續接下來的車間走去。
武器的粗加工完畢,接下來無非是安裝其他零件以及開刃開鋒,陳凱對於安裝興致不大,反倒是來到了開刃開鋒的車間。
想當初在軍器局,每一把冷兵器的開刃開鋒全都是工匠在磨刀石上一下下打磨出來的。可到了此處,卻是桌子似的主體構架,右側有個立在上面的帶孔的鐵板,倒也不大,有一根木軸從上面穿過。木軸穿過空的一段固定了鐵皮的,用鐵圈在鐵板的另一側套好,以為固定;木軸的另一端則是一個圓形的鋼盤,同樣是套好固定,由繩索連線著桌子下面的踏板,只待腳下用力,圓盤就會自行動起來,打磨著粗糙的刀胚。
“有點兒像那種老式的腳踏縫紉機。”
陳凱腦海中的老式二字,就現在而言也是尚未出現的。眼前的物事,根據丁有儀的解釋叫做磨碢,原本是中國古代用來打磨玉器的,據是從上古時代就存在的工具,後世亦是直到出現羚動金剛磨具後才逐漸失傳。
這種東西,丁有儀和他手下的工匠們原本也是不清楚的,所幸《工開物》中有記載,一個質測學徒照貓畫虎的做了出來,現在已經基本上取代了傳統的磨刀石。
打磨車間裡,一排排的磨碢,每一個磨碢後都坐著一個經過了培訓的學徒在手腳並用的打磨著刀胚。鋼盤與刀胚之間不斷摩擦,刀胚上的粗糙痕跡在漸漸褪去,越來越讓人無法忽視它們可以奪人性命的存在福
製造局的誕生,其目的就是要用機械來提升產能,由機械的高效生產來取代傳統的手工業,尤其是在武器加工上面。陳凱記得,以前有句話,是造不如買,買不如租。從短期的效益來看,這話並沒有太大的毛病,尤其是工業化,那絕對是燒錢的買賣,前期投入巨大,可回報率太低,但是後期形成規模,就能夠在未來的幾年來創造過去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也未必能夠達得到的價值。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想當年,陳凱剛剛進入那處名為軍器工坊的所在時,打造一件槍頭,需要一個學徒鼓風,一個師傅持錘、鐵鉗,一個學徒掄大錘。這一組的鐵匠,每的產出卻只有區區三個槍頭。後來陳凱根據工序進行改制,也同樣需要一個師傅和一個徒弟用人力捶打鐵料,完成後再由打磨組去進行打磨、開娶開鋒等工序。每的產出,從三個槍頭攀升到了六個槍頭。
這已經不少了,在旁的地方已經是難以企及的了。至於現在需求量最大的柳葉刀,則是即便到了改制後,每組鐵匠也只能製造兩把而已。這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長三尺的柳葉刀與長四五寸的槍頭相比,需要花費的精力和時間勢必要更多上太多。
一兩把,這樣可以長期打造,不需要加班,工匠的身體也能夠撐得住。但是一組鐵匠,每隻有兩把的產能,整個軍器局的刀劍槍矛院也就只有一百組鐵匠,還是從各處搜刮來的,每的柳葉刀產出只有兩百把,想要完成這一次的任務勢必要花費三四個月的時間,而且還是在修補任務較少的情況下。至於其他鐵製武器,則只能排在後面繼續等著。
但是此時此刻,一組鐵匠,一個師傅外加一個掌管爐火的學徒,兩人而已,憑藉著水力鍛錘的快速敲擊,生產速度自然是遠勝於人力——水力鍛錘每分鐘敲擊在百次左右,而人力,錘忽略不計,只算大錘,則是要兩三秒一次,二者差距,顯而易見。
更何況,使用機械,工匠的疲勞度也更低,可以長時間不間斷的工作,不似人力打鐵時隔一段時間就必須休息,否則氣力緩不上來。就像是方才,師傅鍛打一根鐵料時,學徒在旁加熱另一根,加熱完畢,師傅換了加熱好的繼續鍛打,而學徒則換過來加熱。
韓江自古流淌,從不知疲倦,連帶著此間的水力機械,只要沒有出現損壞,亦是可以不間斷的使用。
“按照撫軍的要求,現在水力工坊中是三班倒,人停機器不停。只要原料充足,就可以不斷的生產出武器,這可比原本武器工匠慢慢打造可是要快得太多了!”
喜歡帝國再起請大家收藏:()帝國再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