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帝國再起 > 第五十五章 爆發(上)

第五十五章 爆發(上)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鰥夫十六年 大唐風后 盛唐之刺遍江湖 異星蠻人傳 大宋第一提刑官 烈陽皇朝 一起扛過槍 羅馬奴隸主 回到大明當崇禎 亂世逐流 從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抗戰烽火之護國系統 建安賦 帶著診所去穿越 模擬人生,從朱厚照開始 輪迴大秦之魂 末流屠夫 怒方釵 帝國再起 太子之爭

軍器局要衝混亂中儘快恢復正常,這是當前要務,馮澄世自然明白,但他也同樣需要時間,所以才會趕來向鄭成功請罪。

鄭成功這邊倒是沒有為難他,似乎對於這麼重的任務壓在他身上卻沒辦法順利完成也很能理解。只是這份理解聽在馮澄世的耳中,卻是那麼的刺耳,刺耳到了他即便離開了鄭成功的府邸,坐在馬車上腦海裡也不時的在想著鄭成功低下頭寫東西,是不是在刻意的掩飾著目光中對他的失望和憐憫呢。

馮澄世不願去想,也不忍去想。回到了軍器局,馮澄世簽發了休假三日的命令,準備藉著這段時間重新整理一下軍器局。喚來了一個吏,將命令下達出去,那吏正巧是準備敲門的,接過了命令,緊接著又將一封報告送了上來。

“參軍,這是原料庫剛剛送來的,是有一批閩鐵完成了入庫,請您審閱。”

閩鐵,自然是產自福建,否則也不會稱其為閩鐵。明時閩鐵是全國最好的鋼鐵,不僅僅是暢銷國內,更是馳名海外,如日本的倭刀大多就是用閩鐵打造的,尤其是那些流傳到後世的。日本本土的倭鐵,反倒是少之又少,皆因材質要差上一重的緣故。

明軍長期控制著福建的兩個府,閩鐵是有流通途徑的,哪怕是清廷官府素來是管控極其嚴格也同樣是杜絕不了走私。

奈何,此刻聽了閩鐵二字,馮澄世卻當即是愣在簾場。神情寫滿了不可置信,口中唸唸有詞,亦皆系“不可能”的質疑,也不知道是大宗閩鐵入庫不可能啊,還是別的什麼讓他不敢相信。

閩鐵,依舊主要供應著軍器局這個“吃鐵大戶”,這是毋庸置疑的。不過,廣東的製造局那邊,也並非是仰賴著福建的出產,哪怕福建的冶鐵業在明時確實是首屈一指的。

瓊州府的昌化縣,早在半年前也勘測出了鐵礦的存在。而且根據探礦工匠的法,這處鐵礦的規模很可能比簇的銅礦還要大的。

銅是鑄造貨幣的原材料,自然是要比鐵更加昂貴。不過,一旦聽聞了此事,負責管理本地事務的昌化副將蔡元就連忙下達命令,分出大部分苦力去開採鐵礦,力爭儘可能快的把鐵礦的產量提上去。

命令下達,早已被訓得如奴隸般唯唯諾諾的綠營兵們不敢發出任何怨言來,在監工們的帶領下直奔著勘探出鐵礦的所在就開始了勞作。

鐵礦從不斷從礦洞裡運出來,送到昌江之畔,自有那裡的水錐將其砸碎,然後在經過了分揀等工序,送到旁邊的碼頭裝船,順流而下,直接越昌化縣這兩年建造起來的冶煉工坊之鄭這些工坊,大多還是鍊銅的,確定了鐵礦山的現實存在,蔡元在第一時間便下令營造冶鐵工坊,但也免不了鐵礦石的堆積。

所幸的是,有了早前挖掘銅礦、處理銅礦石和鍊銅的經驗積累,那些從潮州製造局到茨工匠們倒也是駕輕就熟,迅速的展開工作,沒有花費太多的時間,石碌出產的鐵料便裝船北上,經瓊州海峽一路向東,送往製造局在潮州的總部和最大型的韓江水力工坊。

石碌本地,現階段還是以採礦為主,冶煉為輔,至於武器製造業則主要還是在潮州的製造局。

這一點,兼顧了潮州製造局的利益所繫,更因為潮州位於廣東的最東面,而瓊州則幾近於廣東的最西面,陳凱對那裡很難實現適時遙控。提前一到幾個月下單子,然後生產一到幾個月再送到潮州,這是不現實的。對此,陳凱也只能暫且持預設態度。

船運溯流而上,於韓江水力工坊的專用碼頭停靠。服力役的民夫在吏的指揮下卸船,將這些原材料直接越碼頭左近的庫房。

不過,近來這處碼頭實在繁忙得有些不像話了,總有貨船不得不在其他碼頭暫且停靠,等待此間的泊位空出來才能駛入。為此,韓江水力工坊的負責人丁有儀已經向陳凱打了報告,表示需要興建新的碼頭用以確保原材料和製成品的順利出入。

此間的貨船,有溯流而上的,但更多的還是順流而下。韓江上游,梅溪、汀江、梅譚河三水匯聚的三河壩,大批的貨船往來,如此規模,那些還抱著過往兩三年記憶的本地百姓大多是看得一個瞠目結舌。

四五月間,駐守程鄉的清潮州總兵郝尚久突然放開了對於程鄉、興寧、長樂三縣往潮州方向的礦石、金屬貿易限制。本地士紳、礦主們自然是喜形於色,連忙與潮州的舊關係聯絡,並且組織貨船南下,恨不得把這些年屯下來的存貨通通清出去——唯恐哪那位郝總兵的神經又搭錯了線,放著賺錢的營生不做。

大量的礦石、金屬進入潮州市場,物以稀為貴,這是最簡樸的市場價格規律,如此自然是不可避免的會影響到相關的價位。

然而,礦石和金屬送抵潮州,民間的冶煉業、金屬製造業、手工業確有壓價的現象,可是那座矗立於韓江之畔,平日裡也不太顯山露水,起碼在存在感上似乎連堆糞積硝場都大有不如的製造局卻在市面上瘋狂收購礦石和金屬,甚至更是委派了不少人員直接到程鄉、興寧、長樂三縣去與那裡的礦主們聯絡、訂貨,儼然已是一個“吃鐵大戶”的模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製造局的收貨拉平了市價,三縣計程車紳、礦主們自然就更是趨之若鶩。這幾年囤積下來賣不過來的礦石、金屬通通清空不,更是僱傭了大批的百姓去採礦。一時間,那三縣的採礦業和冶煉行業繁花似錦,連帶著造船業和租船業也日漸興旺起來。

梅溪沿岸的船不敷使用,這些士紳、礦主就到潮州買船、租船,大量的礦石和金屬就這麼一路南下,源源不斷的輸入潮州。

碼頭,已經是日夜不停了,篝火、火把,在碼頭上比比皆是,竭盡全力的維繫著此間的光亮。吏、衙役們大聲呼喝著,民夫則一言不吭,只是奮力的抬著原材料從船上下來,抬著製成品登上船去。

這裡的動靜不,但是比起碼頭區毗鄰的廠區,卻還只是巫見大巫罷了。

礦石災潮州,分流到潮州各縣的官營冶煉廠,那些冶煉廠是隸屬於製造局旗下的,一切制度都是陳凱制定的,其中很多制度都是從曾經的軍器局照搬過來的。相較之下,工匠們的勞動積極性遠比從前純粹官營的時候要高漲許多,產能自然也是有著顯著提高的。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