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佞言至此,心力已竭,他日見尊公於班聯之間,亦可以告無罪矣。至進止之事,則有固山並諸大人,成敗之局,則關乎足下一門父子兄弟,不佞雖膺其責,豈盡執其咎哉?惟足下裁之!”
一份旨意,一封書信,鄭成功看了又看,可無論是怎麼看去,總還是要寫好回信派人送回去的。畢竟,敷衍的事情還是要做的。
鄭成功仔細的想了想,提筆便寫起了回信。未及多時,門外的親兵報告,是西寧王有信使前來送信。
早前二人已經達成了聯姻,鄭成功在書信中素來稱李定國為老親翁,稱得上甚是親牽此間李定國的信使到了,鄭成功連忙收起了清廷的旨意和劉清泰的書信,以及他正在寫著的回信,隨後才讓人請了信使入內。
書信的內容,還是要求鄭成功儘快起兵西進,與他聯手收復廣東的。對此,鄭成功甚至不用去看書信也早能預料。
對此,思前想後,鄭成功還是決定回信一封,一來做出回應,二來提及他在整軍備戰的事情,而三來則是就著張名振屯兵崇明一事解釋他暫且不能出兵的緣故。但是到了最後,鄭成功也沒有把話死了,只是表示會調遣部隊參戰,但是具體出兵時間暫時還定不下來。
送走了李定國的信使,鄭成功卻總有份焦急在胸中,什麼也化不開。眼見於此,他連忙傳了馮澄世過來。
“馮先生,武器幾時能夠準備妥當?”
這話出來,馮澄世早有預料,可饒是如此,也免不了出那一頭的大汗來。
軍器局的產能是陳凱負責時建立起來的,馮澄世在這方面沒有敢變更太多,因為他沒有找到更好的辦法,能夠超越陳凱的思路的竅門來。
這樣的產能,確實已經不少了,尤其是工匠的平均產能只怕是在整個東亞都是首屈一指的。
可是現在他們面對的不再是萬餘大軍,而是數萬大軍的武器需要。而武器這東西,也並非是可以一勞永逸的——戰鬥的損耗極大,除此之外,儲存的不善也會導致武器的損壞,這些都是要軍器局來負責修理或是補充的,無疑影響了不少的產能,以至於武庫中的備用武器其數量遠遠無法直接彌平這一次擴編所造成的巨大缺口。
汗,馮澄世是不敢擦的,至於什麼廣東的軍隊應該由陳凱的製造局來負責打造武器的話,他僅僅是想想也絕不會出口來。原因,不僅僅是面子,更重要的還是能力的體現,他不想輸給陳凱,一點兒也不想!
“學生一定竭盡全力。”
“嗯,馮先生還是要抓緊時間,本帥總有一種感覺,可能到不了十月,大軍就要提前出動。”
………………
馮澄世此番是前來接收一批逃難來的工匠的,甄別結束,正準備回去,結果被鄭成功傳到了行轅耳提面命了一番。
他是知道輕重的,是故連夜啟程返回中左所。那裡的材料倒是比較充足,不漳州、泉州、潮州、瓊州這些地方的出產,也不提鄭泰從海外設法蒐羅來的,只這段時間從清軍佔領區得到的就已經是一個文數字了。
奈何馮澄世不是萬磁王,武器也並非是原材料隨手一堆就能成聊。每一項工序、每一次的敲擊都是不可或缺的,軍器局的工匠為數不少,產能也並不低,可饒是如此,馮澄世在泉州的行轅裡依舊是滿頭大汗,因為他很清楚這一次的缺口到底有多大,甚至大到了讓他感到呼吸困難的程度。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柳葉槍一萬五千杆、柳葉刀兩萬柄、藤牌九千六百個、藤盔兩萬一千頂、鳥銃……”
坐在船上,馮澄世對於那些數字倒背如流,可越是想起這些,他就越是覺得喘不上氣來。連忙出了船艙,海風吹拂,似乎好了些了,可是那種感覺卻依舊還在,似乎是從內心深處湧出的,生生的要堵住氣管似的。
平日裡,軍器局在他的領導下,武器裝備上從未讓鄭成功擔心過,唯有一次例外便是陳凱的稜堡戰法耗用火藥巨大,超出了軍器局的產能,但也沒有造成太大的惡劣影響。哪知道這一次,大軍擴編的規模如此巨大,饒是他早前就已經知道此事,可是武器的損耗不僅僅在於陸師,明軍的水師武器量同樣不,這無不是需要他來盡力製造的。
大概是被陳凱慣壞了,鄭成功對武器的損耗缺乏一個明確的認知,以至於無論是陸師,還是水師,只要武器壞了就直接送到軍器局去修理,修不好的就換。總而言之,鄭成功關心的只是將士們能夠使用到合格的武器,僅此而已。
庫存始終提不起來,肩上的壓力就越加巨大,剩下的時間只有幾個月了,庫存倒是在漲,可是漲得過於緩慢了。懷著焦急的心情趕回了中左所的軍器局,作為他的副手存在的大督造陳啟上報了這兩日的武器產量,深鎖的眉頭就更是將山川的溝壑擠得更深了。
“把旬休先停了……”
“參軍,旬休早就已經停了。”
話出口,馮澄世已經意識到他是急糊塗了。旬休早在幾個月前就已經停了,甚至就連春節也只放了一而已。
“那就加班!”
喜歡帝國再起請大家收藏:()帝國再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