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原地計劃擴軍,症左、右、前、後,五提督憑舊制各轄左右兩鎮,這一點不變。戰兵各鎮的編制,從原本的兩個營擴編到兩協四個營,計兩千戰兵。”
起來,鄭成功所部陸師編制最早在南澳時是每鎮直轄一營,五百兵而已。後來陳凱智取潮州,鄭成功在剿滅、鎮壓本地土寇的過程中將編制擴大到了每鎮兩營,共計一千戰兵。
隨後的日子裡,施琅、黃廷、洪習山等部的入粵閩軍歸附,鄭成功調整了編制,分別授予了三帥以左先鋒鎮、援剿左鎮和右衝鎮。這其中,在入粵閩軍中實力最強的施家軍構成的左先鋒鎮有兩千戰兵之眾,相當於其他各鎮的兩倍。
為此,陳凱親赴漳州府淪陷區招來了萬家兄弟,而鄭成功也建立了由兩千戰兵組成的戎旗鎮,再後來更是對右先鋒鎮進行了擴編,擴充到了兩千戰兵的規模。
此後的日子裡,各鎮的規模幾乎沒有太大的變化,也就是戎旗鎮的規模越來越大,從最初的兩千戰兵擴大到後來的將近四千,但是在前不久這個超編的鎮也被鄭成功一分為二,分別名為戎旗左鎮和戎旗右鎮。至於軍隊規模的擴大化,也無非是靠著建立新的鎮和營來實現,同時也有著安置降將的意圖在。
總而言之,在這一次的擴編前,這支大軍除了戎旗鎮、左先鋒鎮和右先鋒鎮以外,其他各鎮都只有兩營一千戰兵的編制。現在,卻是要將近擴充一倍!
“五提督十鎮、戎旗左鎮、戎旗右鎮、親丁鎮、左先鋒鎮、右先鋒鎮……”
“中衝鎮、左衝鎮、右衝鎮、前衝鎮、後衝鎮、援剿中鎮、援剿左鎮、援剿右鎮、援剿前鎮、援剿後鎮……”
“前鋒鎮、中權鎮、後勁鎮、正兵鎮、奇兵鎮、殿兵鎮、遊兵鎮、英兵鎮、仁武鎮、義武鎮、禮武鎮、智武鎮、信武鎮……”
“算一算,我軍戰兵各鎮共計有三十八個鎮,現計有四萬兩千戰兵,預計擴軍至七萬六千大軍,擴軍完成前缺額三萬四千戰兵。”
這僅僅是各鎮的編制,除此之外,拋開南澳鎮、潮州城守協之流的地方守備部隊外,還有二十八星宿營,每營五百兵,是為一萬四千戰兵。
從戎旗鎮中分出去的神器鎮,乃是一個純火器鎮,火炮、火銃乃至是火磚、火球、炸藥桶什麼的,但凡是火器都是他們的武器,只是編制比較罷了。
另外,還有包括北鎮、驍騎鎮、鐵騎鎮、車騎鎮、驃騎鎮在內的五個騎兵鎮,編制也是各有五百騎兵。論及步騎比例,已經是很低的了,但也沒辦法,福建和廣東在這時候不是養馬地,戰馬全憑繳獲和走私,其中主要的還是前者,也是沒有辦法的。
“各鎮缺編的兵員,優先從二十八星宿營和地方守備部隊中的老兵挑選,其餘的再由新兵補充。”
“學生遵命。”
如此,確是要打散舊有的部隊,造成那些部隊的戰鬥力下滑。但是如此一來,各鎮因擴編而造成的戰鬥力損失就可以減太多,無非是抓緊時間磨合罷了。
如此大規模的擴軍,一口氣招募三萬多人入營訓練,這是鄭成功從未有過的壯舉。這樣的數字,於他而言並不算陌生,從二人開始計劃起就已經有了基本的盤算,並不是第一次看到了。可是每次看來他都免不了要深吸一口大氣,惶恐無地、興奮不已,由此間雜其間。
事實上,鄭成功在南明各路抗清勢力中已經算是極其富有的了——憑著海貿的受益,每年進賬都在百萬兩白銀以上,甚至很多時候更是能夠達到兩百萬這個級別。
這是由山海五商、王商、官商、義商以及牌餉和鄭氏集團從事多年的各種海上生意一起構成的,由此才能夠憑藉一海島而對清廷的整個的東南沿海造成實質上的威脅。
但是,即便有這樣的收益,其實際上擴軍的步子還是無法放得太大了,到底,這支大軍從來不是衛所農兵,也不是尋常的衛戍鎮兵,更不是如大西軍、大順軍那樣的半義軍半官軍的部隊,而是一支按月吃軍餉、拿本色的職業軍隊。
在成本上,這樣的軍隊模式要更高一些,但是從一開始鄭成功就要訓練出一支職業軍隊來與滿清的八旗軍對抗。成本上,鄭氏集團也能夠撐得住,無非是規模擴充緩慢罷了。
歷史上,鄭成功透過與清廷的假議和從清廷控制區的各府縣徵收了數百萬兩的白銀,憑著這些銀子他不光是恢復了實力,更是進行了一定規模的擴充。
這原本已經是極好的效果了,可是這一次換上了更加卑鄙無恥的操盤手,那個叫做陳凱的傢伙擰開了閘門,黃金、白銀、銅錢、古董、字畫、珠寶、布匹、絲綢乃至是一切可以抵價的貨物都在源源不斷的運往明軍的控制區。光是去年八月到今年二月這半年裡他們就收穫了價值一千多萬兩。而從二月到現在,清廷的官吏們還在繼續著對民間的盤剝,不光是送來了大筆的金銀珠寶,更是把大批的兵員送到了明軍控制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現在,有錢有人,差的無非就是把那些新入營的新兵蛋子訓練成知道令行禁止,會使用武器進行戰術動作計程車卒,僅此而已!
“果然還是馬不吃夜草不肥啊。”
想到此處,鄭成功不由得笑出了聲來,在座的幕僚和眾將大抵也知道他到底是在為何發笑,亦是隨聲附和。
笑過之後,鄭成功卻也深知,訓練是還需要一定時間的。很快的,從中左所轉呈過來的清廷旨意送到,連同著的還有一封劉清泰的親筆書信,鄭成功自是珍而重之,甚至比早前更要重視幾分。
“遠接復札,以為必有以慰不佞之殷殷,而不為尚搖搖於行止也。不佞兼程入閩,激切致書,莫非欲早定海上之議,早報聖明之命,早結尊公父子忠孝之局,何足下之所答依然毫釐千里耶?”
“下事,情理與勢而已。尊公位列大臣之上,令祖母年逼風燭之時……”
清廷並不同意將舟山交給鄭成功來管轄,由舟山而起的駐屯浙江沿海的寧波、紹興、台州、溫州、處州五府的要求自然也就沒有了成立的理由。但既然是討價還價,自然是要漫開價,落地還錢,一口將條件全否決了也不是個買賣,於是清廷表示可以考慮將台州府的綠營編制劃給鄭成功,並且表示這已經是極大的誠意了,要求鄭成功能夠相忍為國,儘快使東南沿海百姓恢復安定生活云云。
聖旨上,清廷在落地還錢,劉清泰則在書信裡言辭懇切的大談忠孝兩全,並且以福建官員們的努力來向鄭成功證明以誠意,希望鄭成功能夠儘快把招撫的事情應下來,這樣對大家都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