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對錯,往往敵不過掌權者的一句話,百里太后哪怕在此時說一句月亮是方的,大多數大人也只會附和。
趙毓璟冷笑,又問道,“魏王及世子謀反一事,太后又當如何處置?!”
趙毓泓神色驀然一動,嘴唇緊閉,冷眼直視趙毓璟。趙毓璟神色怡然“太后不肯處置白家,那魏王父子呢?!”
百里太后不曾吭聲,便上神色猶豫而又缺,魏王父子性命於她而言不值一提,但是她承諾過趙毓泓,要放魏王父子一條性命。再這說,當初江源府圍堵趙毓璟一事,也有她受意的原因,雖然結果說不上大好,金翔依舊回了天京,不過好歹她依舊從永樂帝和趙毓珏那不孝孫兒手中奪得大權。
魏王父子殺與不殺的確一念之間,百里太后雖然厭惡魏王,但卻顧念魏王世子給他帶來的好處。
趙毓璟在這個時候咄咄逼人,倒是有一些讓百里太后下不來臺。
趙毓璟看出兩人的猶豫,再度朗聲問道“太后不動白家,說是白家謀反一事疑點重重,那位魏王父子難不成也同樣如此?難道當初在江源府率魏軍阻截本王的人是鬼不成?!”他說道最後語氣異常譏諷。
百里太后怒喝一聲,“放肆!”
寧王趙毓筠卻上前一步,拱手,他笑道,“瑞親王的確放,死明知太后不願處置魏王以及白家,竟然還如此逼迫,不僅放肆且還大逆不道,太后何不責罰於他!”
百里太后被他這一句明褒暗貶的話語氣得夠嗆。
趙毓廷亦是附和,“寧王說的極是。”
趙毓廷不同旁人,他背後站的是蔣裴兩家,這兩家才是大齊正兒八經的國公,在朝中勢力根深蒂固。他一開口,裴羨那邊的人也連聲附和,這麼一說話,許多大臣連連附議,要求處置魏王以正朝廷威嚴,只有少部分,官員一直緘默,另外一部分則是在百里太后的眼神示意下,跟諸位大臣據理力爭。
百里太后執政期間用人唯親,將朝政治攪得烏煙瘴氣。
坦白來說,她並不是一位合格的執政者,偏她不自知,總以為自己可令天下歌舞昇平。好大喜功、窮奢極欲,那是當權者忌諱,百里太后卻偏愛此道,短短一月之間,就無數次向天下郡縣發了數十道歌頌自己功績的詔書。聽說前幾日一塊刻著祥瑞的石碑,也被運送至天京,期間耗費人力物力無數,卻不過一普通石頭罷了。
趙毓泓顯然知道弊端,可偏他什麼也不說,預備再百里太后,把朝政攪得一團亂麻知時的力挽狂瀾,好贏的上下一心,這種行為其實是格外冒險的。
朝堂之上一片吵鬧,素來端著架子的大臣們一個個爭的面紅耳赤,年幼的皇長孫坐在上頭竟然拍手叫起好來,一時間叫人啼笑皆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趙毓璟執意處置白家及魏王,十四皇子亦是附和,趙毓廷那邊不知是出於什麼樣的心態,也加入這次征討之中,這三人聯合在一起,竟然有叫百里太后不得不妥協的威勢。百里太后只覺得渾身都不爽快了,她好不容易坐到這個位置上頭,還不能隨心所欲的話,她做這麼多事有什麼意義,然此事卻由不得她再推諉。
趙毓璟長生一躬,“太后,孫兒不求平定江源府叛亂後能夠論功行賞,可至少也得給江源府百姓一個交代,也得給爨氏後人一個交代。”他步步緊逼,“菏澤歸入大齊國土之後一直動盪不安,若是菏澤百姓知曉當年屠戮了他們一族的劊子手,在罪行揭露之後還能安安穩穩的享受榮華富貴,那菏澤必然動盪不安。太后,為了天下安定,還請太后下旨處置白家!”
趙毓璟這一番話說動了很多中立派蠢蠢欲動的心,的確菏澤一事鬧得沸沸揚揚,白家這幾年因軍功卓越平步青雲,漸漸的都用一些眼高於頂,本來就不得他們這些老牌貴族青睞。如若不處置白家,導致菏澤那邊才安撫下來不久的遺民再次暴亂,屆時誰人出征,難不成還要在血洗菏澤?到了他們這把年紀,已經不求什麼建功立業,只求平平安安,菏澤戰事一旦爆發,對於他們這些安定了許久的人來說災難一場,於是所有人都開始請求百里太后嚴懲白家。
趙毓泓瞧著下面一個個慷慨激昂、用最華麗危險的詞語來唸書不懲治白家都危害時,眼神很詭異。白家也算是他計劃裡最重要的一步棋子,如此被趙毓璟給毀了,他實在是有些不甘心,更何況白家所犯之事是誅九族的大罪,白嚴肯定是要牽扯其中,那是個人才,委實叫他不捨。
趙毓璟鎮定自若,他雖站在下面,但無端端叫人生出幾分仰視的感覺來。
百里太后這時候猛然回想到了她第一次跟永樂的爭權奪利時失敗的場景,那時候滿朝文武彷彿就是這樣勸永樂帝圈禁她,奪她一國太后應有的權利和自由,同樣的場景在今日上演。百里太后雙眼一眯,“都住口,白家肱骨大臣,豈是你們這些人可以汙衊的!”
她怒吼,剎那間滿殿皆寂。
百里太后彷彿覺得她當年不敢說出來的話,此時此刻全都撒了出來,堆積在心頭多年的鬱結之氣蕩然無存。她冷冷看著下面一個個老頑固,當初他們勸永樂帝圈禁她時不是一個個趾高氣昂的,現在怎麼都不敢說話了。“白家一事,哀家自有決斷還輪不到你們來說三道四!”
“白氏族人造反,實屬大逆不道,凡白家嫡系午門斬立決,旁系子弟流放三千里,所有女眷沒入教坊!”
這一番話擲地有聲,眾人連忙詫異回頭,卻見永樂帝的司禮監王石和黃太監的攙扶之下,步履蹣跚地朝著殿中而來。
百里太后已經完全呆住了諸位大臣們卻是從善如流地跪下“臣等參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時候這些大臣的聲音一個比一個洪亮,彷彿是用聲音就能證明自己對永樂帝的忠城一樣,千千萬萬道洪亮的聲音匯聚在一起,地動山搖。
懵懂的皇長孫在這個時候聰明瞭一把,咯噔咯噔地跑下來,抱著永樂帝上千甜甜地叫了一聲皇爺爺,永樂帝慈愛的摸了摸他的腦袋。
皇長孫出生之時,也是十分得永樂帝喜愛和看重的,只可惜當年太子趙毓宸後宮鬥爭慘烈,太子妃懷孕之時被司馬良娣陷害,導致胎兒發育不好。皇長孫出生之後還不大看出來,但隨著他年紀漸長,便能看出這是個痴兒,太子妃因此失去了太子的寵愛。不過好在這孩子傻歸傻,但最是敏感不過,又知道去討好永樂帝,這個才叫娘兩在東宮的生活好過不少。
重病垂危的永樂帝一出現,驚得所有人目瞪口呆,百里太后勉強站了起來,臉上笑容僵硬而又扭曲,“皇帝身體大好了嗎?”
永樂帝瞧著他,又瞧瞧站在一旁跪在攝政王金座前的趙毓泓,此時的趙毓泓很老實,父兒臣參見父皇。”
平素裡最是陰晴不定的永樂帝,在這個時候竟然沒有房發怒,而是招手讓趙毓廷和趙毓璟兩人扶著他,一步一步朝大殿中央的龍椅上走去。他這一番舉動,倒是皎百里太后和趙毓泓面面相覷。
巍巍峨的大殿上滿朝文武達成跪了一地,在外面是金翔率領的精武衛,他們手持刀劍,殺氣凌厲,一時間讓殿內文武大臣戰戰兢兢。誰都知道永樂的脾氣最是不好,只求在這個時候不要撞到槍口上。
永樂帝的拿起一本奏摺,翻閱幾遍,啪的一下打了下去,這恰好就砸在剛他帶頭反對處置白家的一個官員頭上。
永樂帝盛年登基,在位三十餘年,練就了一身投擲的本事,只要不超過這大殿第二根柱子的地方,幾乎是指哪兒打哪兒,無一失手。
“白氏之過,罪不容誅,你們再給朕說說,哪兒冤枉了他?”
永樂帝又是一本奏摺砸到了大理寺卿頭上,大理寺卿滿嘴苦澀,他所言不過是順著百里太后和和攝政王的意思,他抬頭偷偷瞄著百里太后兩人,趙毓璟不去看他,百里太后卻是很兇狠地怒瞪了他一眼。這下他就知道,自己這是被拋棄了,當下忙不迭的磕頭求饒“陛下饒命,陛下饒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