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陸衡看著手上的新劇本兒,臉上的表情古怪的難以言喻
。
這讓他想起了上輩子看過的一部電影裡面的一句臺詞:我猜中了故事的開始,卻沒料到故事的結局。
陸衡覺得用這一句話形容自己現在的心情,著實恰如其分。
在接到《花與劍》劇組的試鏡通知前,陸衡以為自己做好了充足的準備。要麼贏得男二號這個角色,要麼就與這部經典失之交臂。可是他著實沒想到,這件事居然還會有第三種結局。
“……蘇幕遮這個角色,是老姚在看過你試鏡時的聞人敬後,突發靈感臨時加上的這麼個人物。在此之前,咱們這個編劇組一直致力於把劇本改編的更加西方化,力圖用西方人能夠接受的鏡頭語言,來講述東方武俠的故事。說實話考慮到西方觀眾的接受程度,劇本當中著實有些支線是比較散的。如果照原本的劇本拍攝,很可能會讓很多熱愛武俠元素的國內觀眾感到失望。但我們也沒有辦法,有些時候你要做成一件事,必須要有取捨……”
為了能讓西方人看懂這部《花與劍》,方愷之在成立編劇組的時候,特地從好萊塢的編劇工會請來了一位精通華夏文化的國編劇,幫忙改編劇本。
這麼做的目的當然是為了打通東西方的文化壁壘,讓西方人透過這種獨特的電影語言讀懂華夏。
因此姚素華在撰寫劇本的時候,就非常巧妙的借鑑了《哈姆雷特》與《基督山恩仇記》的故事原型,整個劇本里除了奪寶復仇的元素,甚至還融入了牛仔探險的精神,以及偵探追兇的元素。
只是這麼一來,整部電影的節奏便稍顯冗長零散,即便姚素華多番推敲,很多細節部分仍舊是無能為力。好在節奏悠緩原本就是文藝片的特點之一,這種節奏上的取捨原本就是白璧微瑕。最終要的是這部電影讓西方觀眾讀懂了華夏,讀懂了華夏的武俠世界。
然而這部順利斬獲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並且在國際上掀起了武俠熱潮的電影在國內上映的時候,觀眾的口碑和反響卻是平平。舉個最直觀的例子,《花與劍》的全球票房是2.3億金,而當年在國內上映的總票房還不到一千五百萬。
很多國內觀眾在看過《花與劍》之後紛紛反映,這是一部典型的拍給外國人看的文藝片。披著武俠的皮,實際上武俠不武俠,動作不動作,兩個小時的電影完全不知道在講什麼。要說精彩,也唯有影片最後聞人敬爆發那一段兒才讓人覺得有點意思。
面對國內觀眾的惡評如潮,曾經撰寫出《秋露白》這樣經典劇本的姚素華甚至被媒體評價為“江郎才盡”,直到這部電影出征奧斯卡順利斬獲了小金人,國內的輿論風向才驟然改變。
可是讓姚素華和方愷之沒有想到的是,就在他們自己都難以兼顧這一份取捨的時候,陸衡的試鏡卻給了他追求完美的靈感和契機。
姚老先生用兩天三夜的時間改動了劇本。第三天早上,整個劇組對外公佈試鏡結果,並且把所有演員召集到一起開會。這應該算是《花與劍》劇組成立後的第一個主創人員全部集齊的會議。
經過三天的反覆研究和斟酌後,《花與劍》最終確定下來的演員陣容為:趙淼扮演男一號虞逍白,顧潤清扮演男二號聞人敬,陸衡扮演男三號蘇幕遮,邵瓊芳扮演女主角遊素繁……而上輩子扮演虞逍白的顧宇則因為試鏡的表現太過突出,得到了男四號沈剛的角色。
莫名其妙就成了男三號的陸衡簡直恍恍惚惚,就聽方愷之拍著他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道:“……經過那天的試鏡,大家都覺得你在武指和造型這一塊非常有天賦,所以劇組經過商議,決定讓你來兼職電影的武術指導和造型指導
。”
方愷之說到這裡,笑眯眯地看了陸衡一眼,指著坐在會議室角落裡閉目養神地方其崢方老爺子說道:“這可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你要跟在方老身邊好生學習才是。”
陸衡立刻回過神來,順著方導的話站起身來,恭恭敬敬地向方其崢問好。
一直閉目養神的方其崢耳朵一動,一雙眼睛半開半合間打量了陸衡一回,笑眯眯說道:“你的試鏡錄影我都看過了。小夥子確實很有天賦。不錯。”
方其崢可以說是國內最為知名的動作指導,便是在國際上都享譽盛名。能夠得到方老爺子一聲讚譽,陸衡自然欣喜非常。
可惜時間緊迫,方愷之可沒給陸衡抒發崇拜的機會,話題一轉又扯回劇組籌備上頭,他要求所有演員都要儘快熟悉新劇本。
一個劇組從籌備到殺青,這漫長的時間內劇本從來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沒開機之前要根據導演和製片方甚至是投資商的意見修改劇本,開機之後要根據拍攝內容甚至是部分演員的意見修改劇本,直到劇組殺青了,還得過剪輯那一關。因此在成片正式出來以前,沒有人知道一部電影究竟是什麼樣子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陸衡上輩子看過《花與劍》的次數不下幾十回,所以他對這部影片的每個細節部分都爛熟於心。
在陸衡的記憶中,《花與劍》這部電影的開場,是男主角虞逍白奉師命上峨眉山探望師孃,順路給師傅的好友——江湖人稱鐵臂神劍韓震天的韓老爺子送六十大壽的賀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