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不等沈裡解釋,聞時頌就已經輕松帶著沈裡上馬了,霸道太子也有霸道太子的好處。
因為宵禁的關系,寬闊的大馬路上也不用擔心會沖撞行人,一行人一路疾風迅雷的騎到了隆慶坊。
沈裡在被聞時頌再次抱下馬的時候,腦瓜子都是嗡嗡的,純粹被凍的。
他也終於學到了一個古代的人生小常識——大冬天的,尤其是還穿著到處漏風的廣袖寬袍,就別跑馬了,除非你想體驗當冰棒的感覺。
聞時頌卻看上去像沒事人一樣,頗為意氣風發,讓沈裡心裡很是不平衡,覺得他死裝。趁著聞時頌不注意,沈裡就把自己冰涼徹骨的手冰到了對方的後脖頸上。聞時頌也確實如沈裡所料的那樣宛如觸了電一般。
但不知道是不是沈裡的錯覺,聞時頌並不是因為冰的,反而有些面板滾燙。
這點異樣很快就消散在了壽王府震天的哭聲之中,沈裡差異看向聞時頌,不是說在壽王府看不見什麼哀傷嗎?
聞時頌卻點點頭,對啊,他的說是不見為老王爺哀傷。
為自己哀傷的還是有不少的,好比老王爺的那些庶子庶女。他們的哭聲是如此情真意切,幾盡哀榮過毀,因為他們都很清楚,有這麼一個敗家子又斤斤計較的世子兄長,等待著他們的會是怎麼樣的未來。
之前一些皇子公主來王府悼念時,也是擺出了一副兔死狐悲的樣子,彷彿莫名就和這些自己不算親近的堂親産生了共鳴,其背後的小心思如何,懂的都懂。
聞時頌對此嗤之以鼻,卻也不意外這些人惡心人的小手段,但他根本不在乎,只想恐嚇他們,既然和壽王叔祖的子女如此投契,真送你們過繼到壽王府好不好?你們還能瞬間就長一輩呢,開不開心?
當然,這種平日裡愉悅自己的小手段,還是不如聞時頌眼下在等著的“大禮”的。
他和沈裡說了很多自己這些時日的辛苦,耐心等著屬於他的噓寒問暖。先不說他故意把自己餓瘦了的事,只說他可是因為沈裡也跟著平王說了句,還是讓皇叔祖早日入土為安吧,他才決定早早結束朝堂爭端的,沈裡也該對他說點什麼吧?
沈裡當然有很多想說的啊,他說:“今天的葬禮會很多宗親都要來吧?”
聞時頌一愣,但還是照實回答:“所有人都會來。”連遠在封地的,都有不少人特意回京奔喪。倒不是說壽王爺這個前任宗正寺卿在老聞家中就多有威望了,而是因為據說老皇帝也會出席今天的葬禮。
皇帝就是一個封建王朝最大的風向標,他重視什麼,上行下效,下面的人為了討好他,勢必也會重視什麼。
給足了老王爺死後的哀榮。
沈裡點點頭,沒說他為什麼這麼問,只摩拳擦掌的就進了掛滿白綢的壽王府。遠遠的就看見了他清河姨姨在對他招手。
是的,被軟禁在越王府的清河公主也被特許在今天出來了。
她代表的是宮中年事已高的老太後。
說來其實還是蠻奇怪的,太後也是最早知道壽王去世的那一批人,這一回老皇帝倒是不怕他母後被刺激了。
沈裡還和太子嘀咕過,是不是不應該把這件事告訴太後啊?
作為從小被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沈裡見的大多都是家裡同輩的老人去世了,盡可能瞞著老人的例子,還沒有見過這麼大張旗鼓的,尤其是太後之前才犯過病。
聞時頌也不知道內情,但他有過一些猜測,左思右想還是沒和沈裡說,只是讓他好好陪著清河公主。
這就是沈裡這個太子妃在這一天裡全部的任務了。
是個所有人都看得出來的輕松活計,甚至更多的都不是沈裡在陪清河公主,而是清河公主在陪著沈裡。
畢竟沈裡其實和老聞家的這些親戚都並不是很熟悉,他們對於太子妃倒是很巴結,聞時頌生怕沈裡不會拒絕,請了清河公主來震懾。當然,這也是在給清河公主尊重和臉面,她畢竟是戴罪之身,其他人會如何對待還真的不好說。
但哪怕是最輕的無視,大概也會讓過去在京中前呼後擁的清河公主産生不小的落差。
沈裡一直在小心翼翼的呵護著清河姨姨的自尊。
反倒是清河公主對此早就有了心理準備,事實上,自從當年她和老皇帝鬧翻之後,她在宮中的地位就已經一落千丈,她可不是什麼脆弱的溫室花朵,早就習慣了眾人的前恭後倨。但清河公主也是有關系很好的公主的。
好比京中有名的見一個愛一個,為人頗為放浪形骸的安樂長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