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國人最神奇的一點了。
學渣寧可腦補炸掉學校,也沒想過要直接退學。
沈裡在搖搖晃晃的肩輿上昏昏欲睡,只感覺再冷的北風都吹不散他腦子裡已經攪和成一團的漿糊,只在恍惚間覺得眼前的這一幕似曾相識,他好像經歷過無數遍,夜色茫茫,甬道狹窄,他身披星星坐在肩輿上,在孝賢太子的一旁哈欠連連。
而孝賢太子不僅要看顧著隨時都有可能睡過去的沈裡,還要時不時的問旁邊的宮人一句,於菟呢?
於菟自然是從自己的宮殿前往了弘文館,他不願意和東宮的皇兄一同出發,據他所說是受不了沈裡的磨磨唧唧,不耐煩沒完沒了的等待。
但……
如今還是這能看見月亮的一大清早,聞時頌明明還有著要去上朝的壓力,可他還是堅持先把沈裡送到了弘文館。
說真的,聞時頌對於讓沈裡跨越大半個皇宮來弘文館學習的安排是很不滿意的。他早就讓人把沈裡學習的地方佈置好了,就在東宮,顯德殿的對面,他一抬頭就能看見的地方,既暖和又舒適,最重要的是,如果老師對沈裡不好,他能隨時跳出來伸張正義。
可惜,老太後根本沒給聞時頌商量的機會,直接就讓人把太子妃的學習之所安排在了弘文館。
幸而弘文館是門下省下屬的官署,而門下省其實就在無為殿的東側,離聞時頌上朝的地方倒是不算遠。
弘文館的隔壁就是宏文殿和史館。
從這仨的名字上就能看出來,這裡大多都是類似於圖書館的文化單位,實際上也確實如此,這裡是皇家藏書最為豐富的地方,同時也是公主皇子這種頂級宗親從小到大上學的地方,不同地點的名字,代表了不同的年齡段。
好比史館教的就是六歲以上剛剛開蒙的低年齡,也就是類似於小學生。
宏文殿教的歲數要更大一點。
弘文館則是最大的那一批,所以雖然說沈裡和聞時頌小時候是在弘文館讀書,但那只是一個大方向上的說法,他們其實是把這三個地方都學了個遍。
因為兩人年齡差距不算大,往往是聞時頌升上去沒兩年,沈裡就也跟著來了。
像個邯鄲學步的跟屁蟲。
這是聞時頌小時候的說法,現在怎麼想就不好說了。
總之,如今的弘文館,其實只有一位十五歲以上的皇子和一位同年齡的公主在讀書,沈裡三人一人一間,空間十分巨大,完全可以做到互不打擾。
不過十五皇子和十六公主還是過來沈裡這邊,和太子妃先打了一聲招呼的。
只是這兩位怎麼也沒想到,看到太子妃之前,他們的眼簾先迎來了太子聞時頌的暴擊。在晨曦漸漸明亮的光線中,一身從省服的太子站在畫壇前,廣袖翻滾,氣勢威嚴,他的目光只是隨意掃來,卻宛如冷硬的尖刀劃過心頭。
兩位天潢貴胄噤若寒蟬,齊齊縮頭,像是什麼被驚到的鵪鶉,嘴裡除了請安已經不知道還應該說什麼好了。
他們只敢在心裡一邊慶幸著自己對“皇嫂”沈裡的禮數十分周全,一邊不可置信著太子竟然會出現在這裡。不是說太子一向十分勤政嗎?都這個時候了,還不去無為殿上朝,竟然來送太子妃上學?真有空啊。
聞時頌很滿意眼前兩個手足的識趣。他雖然沒有說,但很顯然他出現在這裡就是為了給他不安生的手足們一個訊號,一個你們得罪了太子妃,就等於是得罪了我的訊號。
雖然年長的皇子公主們很不服氣的想要與聞時頌爭上一爭,但比聞時頌小的這一批其實都還挺怕這個神經病的。
因為不管是他們中的誰,在當年六歲回宮時,都被聞時頌這個皇兄給足了震撼。
說的難聽點,就是心理陰影。
聞時頌小時候真的是個十足十的熊孩子,偏偏他親娘是皇後,他親哥是太子,他連皇後和太子的面子都不給,更遑論其他人?從小到大,大概也就只有沈家的這位小郎君敢說不搭理聞時頌就真的不去搭理了。
十五皇子和十六公主看著笑容和氣的沈裡,只能在心裡暗暗道了一聲佩服,但也下定了要敬而遠之的態度,畢竟能如此精準拿捏神經病的,又能是什麼好相與的人呢?
這倆位甚至很沒有手足愛的在心裡想著,那些小的怎麼還沒來?
一起面對太子的疾風啊!
年幼的皇子公主自然是還沒有來報道啊,事實上,這個點連老師都沒來呢。大家這麼早到,其實是老皇帝早些年硬性規定的早讀時間,雖然沈裡這回也算是第一天,他也不知道早讀能讀什麼,但還是按照習慣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