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老太後獻策的也不是外人,正是沈裡未來的準姑父,陽邑縣主。她坐在離眾妃有一定距離的僻靜之處,今天特意換了身非常英氣的男裝打扮,誰見了她都樂意多看幾眼。這位百變縣主,沈裡每一次看見她,她好像都和上一次不太一樣,險些沒讓沈裡認出。
陽邑縣主在沈裡看過來後,就沖他眨了眨眼,然後便非常不客氣的坐了過來,十分有效的緩解了沈裡除了太後外,不知道該找誰說話的尷尬。
沈裡其實在把信給了太後之後,就有點想走了,畢竟這一院子都是他名義上的……後婆婆。
氛圍真的太奇妙了。
可他作為太子妃又不能說走就走,否則別人就要多心了。
幸好還有陽邑縣主在,只是不知道為什麼,說著說著,話題就繞到了陽邑縣主今天手上的佩刀上,那是她家裡祖傳的,從她當公主的曾祖母那一輩傳下來的。
說來也巧,她的曾祖母還曾見過香消玉損的楚國公主。也是因為那一年的楚國駙馬案給公主們帶來太大的震撼,才讓她堅定了自家女兒都要習武的信念,從陽邑縣主的郡主祖母到縣主母親,沒有一個武力值是低的。陽邑縣主雖然沒有她上過戰場的母親厲害,但手上的本事也不低,一家都被特許佩刀入宮。
這把削鐵如泥的寶刀上還掛了個玉雕的佛相。
有娘娘笑著打趣:“男戴觀音女戴佛?”
陽邑公主卻搖了搖頭,唇角的笑意退都退不下去。
沈裡忽覺不好,但已經晚了,還沒有來得及阻止,就聽陽邑縣主用故作困擾實為炫耀的語氣說:“不是,是我物件非要送我的,說我脾氣不好,素質太差,逞兇鬥狠容易出事,讓佛祖來看著我。”
沈裡:“……”你每天對外就這麼宣傳我姑母,我姑母她知道嗎?
其他娘娘:不知道為什麼,突然就覺得有點飽了。
更膩歪的是,大家一本鼓詞都還沒有聽完呢,一身權貴之氣的太子就也來拜見太後了,順便接太子妃回去吃飯。
沈裡在眾人“真是新婚燕爾一刻也不能分開的”打趣目光中,只想和聞時頌同歸於盡。
好好的忠實於你崆峒的人設好不好?!
年輕的太子進門後,只遠遠的站著並沒有靠近,畢竟這滿院子的都是他爹的後妃,還是要避一下嫌的。
其實一般都是後妃避太子,沒有太子避後妃的道理。
只不過今天不太一樣。
老太後抿唇笑了笑,卻也沒有阻止,只是讓人把她早就想拿給太子的東西遞給了太子。然後,就放兩個小年輕走了。
沈裡牽著已經被娘娘們親的一臉生無可戀的滾燈,一人一狗齊齊露出了劫後餘生的慶幸。
而太子卻在把玩著手中的信,臉上的表情十分耐人尋味。
沈裡等了又等,還是沒有等到太子主動說他到底在高深莫測個什麼,但沈裡從來不是委屈自己的人,當下就抬手戳了戳隔壁的肩膀。
在太子的挑眉中,問道:“阿婆給你的信裡都寫了什麼啊?”
聞時頌也沒故意吊著他,只是說:“阿婆說謝謝你幫了清河姑媽。”作為上一屆的宮鬥冠軍,哪怕是病糊塗了的老太後也比大多數人心眼多,他在沈裡一臉的錯愕中道,“為了報答你,也是她早就在想這麼做,她老人家決定給你找個學上。”
沈裡:“?”恩將仇報?
作者有話要說:
瞎扯淡小劇場:
太後:皇後和皇後是不一樣的,有些皇後大權在握,有些只是個擺設。我得給裡裡攢點未來的底氣,有自己的手下,自己的權力,你讓他上崗之前先學習一下當皇後的技巧。
太子一句話總結):太後給你找了個學上。
沈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