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第31章 入主東宮第三十一天:
在聞時頌越來越欣賞沈裡一天三遛的這個好習慣時,京中卻不知道在何時捲起了一股聽鼓書的熱潮。
鼓書是從說書演化而來的一種表演形式,一般來說的標配就是一個人,一架鼓,一塊板子,一個跌宕起伏的故事。有一個人唱的,也有帶著三絃、四琴等樂器一起唱的,總之,不管是在酒館茶樓,還是市井街頭,鼓書都非常受歡迎,是大啟人民喜聞樂見的娛樂文化之一。
鼓書自古有之,只是最近在雍畿格外流行,因為一本名叫《醉打駙馬》的鼓詞。事實上,沈裡那天在顯德殿看的也是這一本。
他也想聽別人直接給他現場唱,奈何他的腦子跟不上這些合轍押韻、引經據典的鼓詞,根本轉不過這個彎來,對方在他眼前唱個十遍八遍的,他都未必能搞明白這到底是講了一個什麼故事,那他還不如自己逐字逐句的讀一下呢。
說實話,《醉打駙馬》並不是一個多麼新穎的故事,至少對於見慣了現代網文套路——甚至連網文都已經被分為了傳統網文和腦洞網文——的沈裡來說,這故事屬於那種看了開頭就能猜到結尾的型別。
故事內容真的很簡單,從名字上就能看的出來,公主酒後失態,怒打薄情駙馬。
但沈裡還是津津有味的看了下去,這也是他到目前為止少數能夠看完的鼓詞。因為詞寫的實在是太有情感沖擊力了,很容易調動讀者感情,代入主角情緒。
鼓書一開頭就是公主和駙馬鬧上公堂,公主坐著,駙馬躺著,因為已經被打的爬不起來了。
堂上的青天大老爺一句所為何事,就開始插入了倒敘,先講公主以前與駙馬的恩愛,公主的付出,公主的奮不顧身,為了與駙馬成婚甚至不惜和疼愛自己的父皇鬧翻,兩個有情人好不容易才突破重重阻礙喜結連理。
公主唱,所有人都在等著看我的笑話,但我偏不會叫他們如意。
強壓下了心中對父皇母後的無盡思念。
然後,劇情就開始急轉而下,婚後的駙馬逐漸暴露本性,越來越不尊重公主,前恭後倨,因為人是沒有辦法一輩子偽裝成另外一個人的,也因為他把公主的好當做了習以為常,理所當然,他覺得公主對他好,不是因為公主人好,而是因為他值得,公主捨不得離開他。
駙馬開始得寸進尺,而公主為了不叫人看她“我早與你說過”的笑話,只能一再忍讓,處處受制。
直至出軌成性的駙馬,連外室和孩子都搞出來了,公主也只是想著一醉解千愁。酒後怒極攻心,這才拔劍沖殺入駙馬的外宅。兩人拳腳相向,誰也沒有讓著誰,最後還是從小習武的公主更勝一籌,這才有了故事一開頭的對峙公堂。
這一段故事,幾乎都是以兩個人對罵唱段的形式表現出來的,句子可謂一氣呵成,行雲流水。
結局是什麼,鼓書裡沒有寫,只以兩人的公堂對罵作為了落幕。可這個故事就是莫名其妙的火了,就像是紮了雙翅膀,迅速飛遍了京城,並以極快的速度開始向全國蔓延。
沈裡想了半天,這故事能火的原因,除了鼓詞本身寫的實在是很好以外,還有個原因就是誰不喜歡吃名人的瓜呢?
就像現代的那些明星出事,根本沒有人追究前因後果,也不關心是真是假,大家只想看個熱鬧,看個痛快,生怕事情鬧的還不夠大。
最後一起痛罵一句“這駙馬可真不知足,公主還是太體面,怎麼不直接就提刀囊死駙馬”的道德審判,故事也就結束了。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沈裡終於品出了不對,雖然沒有指名道姓,但怎麼感覺這個公主的故事,那麼像他清河姨姨案件的提煉版呢?
雖然性格啊,人設啊,和驕傲的清河公主是兩模兩樣,但這個走向真的很像啊。
事實上,這就是按照清河公主為藍本寫的故事。
文采斐然的韓僕射親自撰筆,為了給紈絝小兒子韓樂風拼一個穩定的未來,老父親也是用盡了全力。作為一個科舉出身的知名大才子,韓僕射最拿得出手的,便是這一筆筆真情實感的錦繡文章,那真的是能把黑的說成白的,把死的說成活的,況且在清河公主這事裡駙馬也確實有很多的錯,韓僕射洗白起來不要太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