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想而知趙氏如今在打的是什麼主義,算盤珠子都要崩人臉上了——最近這些年因為人才凋敝,覺醒血脈的質量參差不齊,無法再走舉薦當官的老套路,而不斷走下坡路的他們,準備複刻祖輩“榮光”,靠吸一波老聞家的血來回暖揚名。
清河公主便是那個被趙氏千挑萬選出來的最合適之人。
首先,清河公主根本沒打算為自己辯解;其次,她和皇帝有很深的兄妹矛盾,空有公主之名,卻並不是皇帝真正的手足;最重要的是,她是一個覺醒了血脈的人,而這些年大啟最有爭議的話題,便是由孝賢太子在生前提出的,覺醒血脈之人可不可以肆意的使用力量。
答案肯定是不可以的。
但現在的問題就是,覺醒了血脈的公主真的當街殺了人,現在外面的民怨已是怨沸反盈天。
再不會有比清河公主更適合攻訐的物件了,她就是時下最大的熱點,又容易贏,還能給自己艹一個不畏強權的家族人設。
“我和你姑母已經替你找趙女王試探過了,趙家的態度十分堅決,決計沒有任何緩和的餘地。”趙女王便是博陵趙氏的人。
沈卻金充滿歉意的摸了摸沈裡的頭:“抱歉,裡裡,姑母這一回真的幫不了你。”
沈裡沒想到昨日小姑的感情糾紛追根溯源,竟會是因他而起。
他在感動家人無聲的付出之餘,但還是得說:“我知道啊。”從宗人塔下來之前,他就已經從清河公主口中知道了。
這也是那位公主殿下選擇認命,完全沒想過為自己抗爭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是因為戀愛腦讓她心灰意冷,而是她很清楚,此例不可開,否則後患無窮。雖然她自己是覺醒血脈之人,但她也是極贊同孝賢太子當年提出的“覺醒血脈之人更應約束自己,如果做不到,那就應該由朝廷加重刑法,以儆效尤”的說法。她不想給自己的母後再添麻煩,哪怕需要被付出的代價是她自己。
沈卻金和陽邑縣主陷入了沉默,她們對清河公主的瞭解不深,沒想到她會有這樣的覺悟,也沒想到沈裡並不是為了清河公主來求她們想辦法。
“真的?”沈卻金忍不住又問了一句。
“真的啊。”沈裡雖然難受,也已經接受了他並不能在這件事裡幫清河姨姨做什麼的事實,他只能尊重她的選擇。這也是他為什麼一定要幫對方找到滾燈的原因,那近乎於是清河公主的遺願了。
沈卻金是相信沈裡的,他一直都是個好孩子,但她不怎麼相信聞時頌。
這位太子殿下的愛憎過於分明,優點和缺點都源於此——當他想要偏心一個人的時候,他真的能偏心到骨子裡,不分青紅皂白,沒有權衡利弊,只有毫無理由的偏愛與護短。這才是不少老臣憂心由聞時頌繼承大統的原因。
他的聰明才智、執政手腕並不比他的皇兄差,讓人情不自禁追隨的領袖能力也是各有風采,除了沒有覺醒血脈外,他和他的皇兄都是十分不錯的選擇。
唯一讓老臣放心不下的,就只有這一點性格上的差異。
孝賢太子是會為了心中的理想、天下的大義殉道己身的那種人,他配得上世間一切的溢美之詞,而聞時頌……
你要是欺負了他的人,他才不會管三七二十一,他是一定會讓你好看的。
這讓他有了不少願意誓死追隨的忠心屬下,他們愛的就是他這種愛憎極端,卻也讓旁觀者生怕聞時頌會成為一代偏聽偏信的暴君。
畢竟偏愛與不公本就是一體兩面。
總之,沈卻金覺得太子先去宗正寺、再來沈家,就是一個再明顯不過的訊號,一個他會幫清河公主找回場子的訊號。
而沈裡……
覺得他小姑想的有點多,沒想到他演技這麼好,騙的大家竟都覺得太子對他情根深種。
以沈裡對狗太子的瞭解,聞時頌此時肯定在忙著朝事,哪裡有空搭理他的情緒呢?
事實也確實如此,一下回到東宮,聞時頌就被東宮的官員圍了上來。就今日早朝的爭端進行了討論,主要議題是他們該幫誰。
以左右春坊為首的官員認為,當然是幫世家啊,世家掌握著最純的血脈力量,這個世界終究是力量為尊,現在賣好世家,給他們的下一代一條活路,他們肯定會變成太子登基路上的鐵杆支持者。
陛下當年以沖齡登基,後面是如何親政的,又是如何維護了自己的統治的?不也是要靠世家嗎?只不過等後面皇權穩固了,老皇帝才開始了打壓有礙皇權的世家,算是老聞家過河拆橋的傳統藝能了。
他們也可以走一樣的路啊。
而以太子少傅為首的一派,則覺得應該幫真正有能力的清流和寒門,這才是如今朝上的中堅力量,也是最有話語權的一批人。
沒有人能逆著歷史的潮流而上,科舉取代世家,就是當下的主流,勢不可擋。
他們又何必去做費力不討好的事?
“殿下這個時候以幫助清流入局,肯定會得到天下學子的支援。”又恰逢春闈在即,聞時頌在民間的聲望肯定會在科舉來臨之後更上一層,天下人才紛紛來報,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才是真正利於百年的上上計啊。
兩邊互不相讓,但至少能達成統一的是,這是入局的最好時機,絕不能把這個便宜讓給其他皇子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