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第5章 入主東宮第五天:
張太監當天回去之後就病了。
被嚇病的。
倒不是說他這個人膽子有多小,他要是個真怕事的,也就不敢來當拿捏太子妃的出頭鳥了。
真正讓張祿害怕的,是太子也曾說過類似的話,不是一模一樣,但含義差不多。
張祿當時就在南衙現場,親眼目睹。金尊玉貴的太子爺,面對冒犯了他奶孃一家的戶部侍郎,只一邊輕描淡寫地用錦帕擦了擦手,一邊留下了這麼一句意味不明的話。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沒過兩天吧,這位戶部侍郎在乙巳年做下的糧草造假案就被翻了出來。不等陛下降旨徹查,已鬧得天下皆知。戍邊將士的家眷群情激奮,圍堵上門,據當時的圍觀群眾說,看著戶部侍郎是和家人一塊來的,沒想到最後會是一塊塊回去的。
真的是一塊塊,細碎。
但至今連作案的宵小都沒能伏法。
因為……
這個宵小是條狗。
瘋犬傷人的事,張祿以前不是沒聽過,只是遠不如這種“昨天還和自己打招呼的人,今天就喪命於此”來的沖擊大。雖然戶部侍郎以前在兵部做官的時候以次充好,用劣質糧草貽誤戰機,死有餘辜,但張祿每每在夜深人靜想到對方絕望的哀嚎,還是會忍不住的冷汗直流。
再加上張祿小時候在鎮南老家也被野狗咬過,兩事疊加,給這位手腳也不算特別幹淨的內侍留下了極大的心理陰影。
他不僅開始怕狗,更怕太子。
當然啦,誰也沒有直接證據能說明這事就是太子做的,可是想一想太子平日裡乖張的為人,狠厲的手段,以及睚眥必報的性格……說這事和他一點關系都沒有,不虧心嗎?
張祿一開始敢去招惹太子妃,也是因為篤定太子與沈裡關系不睦。
但如今看來,此事未必啊。
張太監由己度人,他怕太子,大家都怕,太子妃也不可能不怕,換言之,沒有得到太子的默許,借沈裡三個膽子,他也不敢用太子說過的話扯大旗啊,對吧?
簡直不敢思細!
沈裡自然不可能知道聞時頌說過什麼。
他讓秋實說的最後一句,是跟影視劇學來的。因為他這人實在沒什麼文化,古代詞彙儲備量嚴重不足,關鍵時刻不會拽詞,滿腦子只有這句臺詞。至於為什麼會和太子撞了腦迴路,只能說,他應該是和遊戲策劃汲取了一樣的“素材庫”。
但美好的誤會就這樣誕生了,只會狐假虎威的張祿,越腦補越害怕,最後便屁滾尿流地跑去內侍省請師兄救場了。
張祿的師兄叫李福,和張祿同拜了一個老太監為師,李福比張祿可要聰明得多,如今已是能在聖上面前說的上話的內常侍。
一開始聽聞張祿這些狗屁倒灶的事時,李福都沒打算蹚渾水。奈何張祿實在誠心,沉甸甸的沉,看在白銀,咳,他是說看在師父他老人家的面子上,李福最後還是抬了一把自己這個不爭氣的師弟。
只不過李福並沒有親自出面,而是打著東宮內部之事內部解決的旗號,請了太子內坊局的內坊令與他師弟走一趟。
內坊令一共有兩個,分為左令和右令,面對棘手的攤派,兩個古代打工人也只能無奈苦笑。雖然東宮和北內是兩套班底,但太子內坊局其實還是隸屬於內侍省。就像東宮官員既是太子的人,也是朝廷的官。不管是兩邊的誰,他們都開罪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