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三車?看來宋朝的人真的很喜歡看書,林星也是由衷的高興。
打發了那名夥計之後,林星穿過忙碌的人群,走到了裡面印刷書籍的地方。
鄭鐵山見林星很有興致地看著印刷工人單調重複地工作著,笑著介紹道:“賢弟,這是活字印刷。是前朝畢昇發明的,非常有效率。簡單的原理就是先製成單字的陽文反文字模,然後按照稿件把單字挑選出來,排列在字盤內,塗墨印刷,印完後再將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時再次使用。這種印刷方法,比過去的雕版印刷快多了,不信你可以問問印刷師傅。”
林星還真是跑去問那幾位印刷的夥計,道:“你們一天能印多少書籍?”
夥計們恭敬地回答道:“回大人,我們新華印刷社共有夥計十二名,其中兩人刻模,七個人印刷,三人排版,一天下來的話,可以印刷十一車書籍。其中三車發往嶺南,八車發往浙江。”
林星粗略估算了一下,得出的結果讓他訝然道:“一天十一車,一個月三百多車,一年四千車。天哪!四千車的書籍賣出去,那得多少人受益啊!”
隨即問了一個關心的問題,道:“夥計,這麼多的書裡面,什麼型別的賣得最好?”
那名夥計看了看正在印刷的紙張,擦了擦汗道:“回大人,賣得最好的有兩類,一類是考試書籍,科舉永遠是讀書人最喜歡的書籍,我們這裡有大量的經史子集,印刷質量好,運輸速度又快,學子們都喜歡買我們的書。另一類是小說,包括玄幻類的,歷史類的,愛情類的,鬼神類的,尋寶類的,都有大批讀者。”
林星隨手拿起一本印刷好的《論語》,摸著那光滑的書頁,悠悠地念道:“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鄭鐵山笑道:“賢弟到底是讀書人出身,念起這論語來,全情投入,有感而發,活像一個塾堂裡的老學究一樣,有板有眼啊!”
林星自我解嘲地笑道:“大哥就別打趣我了,像我這樣行事不拘一格的人,若是去了私塾教學生,那可真是誤人子弟呢!哈哈!”
鄭鐵山擺擺手道:“哎!賢弟哪裡話,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田間農夫尚且可以為人師,何況是學富五車的賢弟呢?其實不知多少學子想拜你為師呢,只是沒那個機會罷了!”
林星被吹贊一番,笑道:“照大哥這麼一說,日後我要是告老還鄉,在鄉下開幾間私塾,教幾個蓬頭稚子,倒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鄭鐵山可不聽他這番胡言,搖頭道:“得了吧!賢弟,你要是去鄉下教書,太陽都從西邊升起了!”
眾人一陣大笑。
玩笑過後,林星又在三味書屋轉了一圈,看望慰問忙碌在文化第一線的夥計們,並給他們送上了銀兩禮物等慰問品。
參觀完之後,林星站在三味書屋的院中,仰望潔白的藍天,總結道:“春天播下一顆種子,秋天收獲一棵大樹,這句話是正確的。當年我們在韶州,只是簡單地想要解決書生們的出路問題,創辦了這間三味書屋,如今它已經像種子般茁壯成長,成了參天大樹,不但惠及嶺南和浙江的幾十萬書生,還增添了百姓茶餘飯後的消遣。今天來到三味書屋,看到我們的三味書屋從創作,定稿,印刷,排版,裝箱,運輸,到銷售,一條龍服務,我的心情是十分高興的,這說明我們當初的決策是爭取的。同時也表明了,盛大集團進軍文化業,是大有可為的!兄弟們,讓我們共同努力,打造盛大文學的輝煌巔峰!”
眾人熱情地鼓掌。
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