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那皇帝爹那時幡然醒悟要對他補償,首要第一事便是打算為已到年紀的兒子挑選一位王妃。不想玄翎不但推掉,並且向他的皇帝爹討了兩個準許,一是為他自己的,二是為他的妹妹寧安公主的,大意便是他和妹妹的嫁娶物件由他們自己做主,讓他皇帝爹以後既不要操心更不要幹涉。
他那時軍功在身,皇帝爹本要賞賜他,又兼自覺虧欠他們兄妹良久,對兒子的第一個請求當然是滿嘴爽快地答應了。王妃與駙馬嘛,當然是由兒子和女兒挑自己喜歡的,挑喜歡了,他這個皇帝爹再賜婚不遲。
我想這位皇帝可萬萬想不到,他兒子的這位王妃挑來挑去挑到兒子二十五高齡都還沒挑好。還不曉得他多年來在帝都皇宮急得上了幾回火呢。
但怎麼急也沒用,當年是他一口答應的,他反悔不得,而羽翼豐滿的玄翎也不會讓他反悔。
玄翎此舉用心聰明深遠,徹底斷了新皇後在他身邊人和枕邊人打主意的念頭。
而玄翎對皇帝爹提的第二個請求就更能體現出皇帝泛濫父愛。
寧安公主為先皇後長女,玄翎的親妹妹,傳聞裡說這位公主溫婉聰慧,卻體弱多病。先皇後在産後一年離世,皇帝沉浸在亡妻的傷痛裡,對一雙兒女疏於關懷。
玄翎少有神童之名,如今想來他的聰明在少時便已是不止於讀書學識上面。深宮權謀的殘酷與黑暗逼得他小小年紀便學會在其中的生存手段,寧安公主可說是自小由他親自帶在身邊教養的。
他封爵開府之後,是帶著寧安公主一同出宮進府的。
皇子帶著公主入府養在身邊,這不合他們皇室的規矩,但玄翎當年就這麼做了。他皇帝爹整日忙著傷心無暇管,其他人就更不上心。兄妹倆相依為命,感情親密,寧安公主又多病,他不放心放公主一人在皇宮實屬情理。
他帶著他的妹妹一同離開吃人不吐骨頭的皇宮,雖還只是小小的一步離開,但畢竟不是無所不在片刻分不得神的深淵皇宮。
玄翎回京受封,為的最重要一樁事便是回邊疆之時帶寧安公主一同離開。
他初從軍時,是一個單槍匹馬的王爺,在西北地既無人脈更毫無根基,帶不得寧安公主一起隨行。三年駐紮,他在西北已經安置好一切,是時候接妹妹一起離開。
這個打算無疑比之當年他帶公主出府養在身邊是更不合規矩的出格。
若皇帝依然還是渾著,沒準要說服同意並不會太難。但皇帝渾了多年後突然不渾了,他清醒了,並且還正要以滔滔不絕的父愛彌補一雙兒女。
小女兒先天不足,體弱多病,讓小女兒隨兒子到西北苦寒地,他這個皇帝爹豈不是喪心病狂送女兒去死!
皇帝一口拒絕!
但寧安公主最終還是和玄翎一起來了西北。
據說玄翎當年以氣得皇帝爹臉色赤紅青白交織的強硬說辭與態度最終說得皇帝爹妥協同意。
寧安公主出生不久就沒了母親,之後亦沒再享受過父愛。皇帝多年任其自生自滅,再加上他的懊悔愧疚心,這兩點無疑是能痛戳他心的,而玄翎只要利用這兩點就是說服皇帝的最好武器。
並且玄翎表示他身邊有神醫,他不會讓妹妹受一點苦。
寧安公主雖打小病懨懨,但玄翎卻的確將她養得極好。公主少有才名,名噪帝都,寫得一手好字,更是令當世書法大家都稱贊不已的。
皇帝自愧失責,面對玄翎樁樁件件無一是指責數落但又無一不是指責數落的理由,他這個無顏的父親一句話都說不出口。
他最終同意了。
瞧瞧玄翎的風姿,皇帝性子溫和,怎麼幹得過一位統帥天下兵馬、叱吒沙場的將軍兒子?
玄翎太過出色了,他這個先嫡長子與現嫡長子的關系原就大大的尷尬,老皇帝從亡妻的渾裡頭轉變成對兒子們關系處理不當的渾,簡直為一雙兒子的微妙關系火上加油。
數年來,玄翎在西北立戰功無數,赫赫威震。不管他是否存著對那個九五之尊的帝位的念想,老皇帝對他毫不掩飾並且毫無節度的偏寵,都已無疑等同告訴朝臣與世人,儲君之位,他更屬意先嫡長子。
這皇帝渾得,簡直明明白白要兩個兒子開戰自相殘殺。
我記得在崖上陷在陰兵大軍圍困裡,有一親衛說他們被困恐怕多與晉王有關。這位晉王便是當今皇後所出。老皇帝偏心秦王太過,又至今未曾立儲,這位晉王和他的皇後母親坐不住,也同樣的不為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