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裡森認為日本股票市場股價將會回升,而日本『政府』債券價格將會下跌,因此在1995年1月16日至24日大規模建日經225指數期貨多倉同時,又賣出大量日本『政府』債券期貨。
裡森在“”賬戶中未套期保值合約數從1月16日2050手多頭合約轉為1月24日的手空頭合約。
但1月17日關西大地震後,在日經225指數出現大跌同時,日本『政府』債券價格出現了普遍上升,使裡森日本『政府』債券的空頭期貨合約也出現了較大虧損,在1月1日到2月27日期間就虧損1.9億英鎊。
裡森在進行以上期貨交易時,還同時進行日經225期貨期權交易,大量賣出鞍馬式選擇權。
即在相同的執行價格下賣出一張看漲期權,同時賣出一張看跌期權,以獲取期權權利金。
裡森透過賣出選擇權獲得了很多權利金來支付大量追加保證金,裡森希望在一段時間同市場能夠保持足夠穩定,讓選擇權能夠以接近執行價到期作廢,從而使該政策獲利。
採取這樣『性』質的策略的記憶體風險在於市場的突然和未預計到的波動。
鞍馬式期權獲利的機會是建立在日經225指數小幅波動上,波動損失維持在收到的權利金範圍內假設基礎上。
由於日經225指數大幅下跌,這不僅使看跌期權變為價內期權,而且會因為波動率的增大使選擇權價值進一步增大,從而賣方遭受更大的虧損。
因此日經225指數出現大跌,裡森作為鞍馬式選擇權的賣方出現了嚴重虧損,到2月27日,期權頭寸的累計賬面虧損已經達到184億日元。
裡森終於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但已迴天無力。
2月24日,巴林銀行因被追交保證金,才發現裡森期貨交易賬面損失4億至4.5億英鎊,約合6億至7億美元,已接近巴林銀行集團本身的資本和儲備之和。
26日,英格蘭銀行宣佈對巴林銀行進行倒閉清算,尋找買主。
27日,東京股市日經指數再急挫664點,又令巴林銀行的損失增加了2.8億美元。
截至1995年3月2日,巴林銀行虧損額達9.16億英鎊,約合14億美元。
3月5日,國際荷蘭集團與巴林銀行達成協議,接管其全部資產與負債,更名為巴林銀行有限公司。
3月9日,此方案獲英格蘭銀行及法院批准。至此,巴林銀行230年的歷史終於畫上了句號。
最後,巴林銀行事件告訴我們的教訓第一,投資者必須控制好風險。
裡森期貨交易虧損的直接原因是對市場行情判斷的失誤,他認為日本經濟在關西大地震後會馬上恢復過來,而事實上日本經濟已積重難返。
關西大地震加快了日本經濟的下滑,日經225指數從1995年1月初的點,已下跌到2002年初的點以下,而美國一些對沖基金在1990年初日經225指數達到後就一直拋空,獲利豐厚。
當然裡森如果意識到行情判斷錯誤,能夠控制好風險,及時止損,也不會出現風險事件。
但裡森相反,孤注一擲與市場進行對賭,試圖使大市反轉,最終導致了巴林銀行的倒閉。
其實,股指期貨市場也是投資市場的重要一環,只不過股指期貨影響因素眾多,保證金交易放大機制明顯,會對投資機構的經營業績帶來相當大的影響。
而能夠做為一家銀行地區負責人,這個被稱為‘魔鬼交易員’的人當然不會不明白交易技術和策略。
然而最終的結果是,他把一家兩百多年的銀行給虧沒了。
當陳青山第一次看到巴林銀行的歷史時,簡直有些不敢相信他看到的東西。
那時間的他根本就想不通為什麼一家資金雄厚的銀行,居然都會因為在市場中的交易而破產。
更不能理解的是,為什麼裡森當時不選擇止損,而是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
甚至最終到了無可彌補的時間,都仍任在繼續做著錯誤的事情。
直到隨著交易的經驗慢慢豐富,他才明白人『性』才是每一個交易員最大的敵人。
當理智輸給人『性』的時間,當把投機當作賭博的時間,當虧損忘記止損的時間,一次真正的錯誤足以讓任何人,任何機構甚至國家都虧到崩潰。
喜歡炸裂2002請大家收藏:()炸裂2002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