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終章一)何人不起故園情
九月, 剛走完天高雲淡地晴暖暈染的前半程,就迎來了淫雨霏霏地陰冷鋪就的後半程。
李勖去了沈園,沒尋到顧蘭亭, 卻遇到了蕭錦麟,他現在是沈氏書院的山長。
一別經年,沈園繁杏如舊,故人眉眼如初,只是, 面前的故人, 已不是當年的故人。
“草民蕭錦麟,拜見皇上。”他已不再是當年囂張跋扈的少年,進退舉止,皆溫和有禮。
“沒想到,你我還能再見。”李勖斂眉。
“草民亦未想過,當年沉默寡言的同窗, 會是今日睥睨天下的君王。”
兩人信步園中,聽學子朗朗書聲, 自是感言了一番世事變遷。末了,李勖還是開口問了一開始就想問的。
“錦麟, 蘭亭她……可有來過?”
“她自然是來過的, 皇上目之所及杏樹下那些枯葉堆, 便是她昨日親自掃的。”
李勖眼見那些落葉歸根的景象,心中不由悵然,“她昨日還在, 而今卻是去哪裡了?”
“她去了京城。”蕭錦麟頓了片刻,又道:“想必皇上心裡也清楚,沈家舊事一日未畢,她便一日不能……落葉歸根。”
“她就只想落葉歸根?”那麼他呢?
蕭錦麟笑著搖了搖頭道:“皇上可還記得當年託我帶的信?”
“當然記得。”
“同年同日又同窗。不似鸞凰,誰似鸞凰?杏園院中事匆忙。驚散鴛鴦,拆散鴛鴦。一年不到讀書堂。教不思量,怎不思量?朝朝暮暮只燒香。有分成雙,願早成雙。”
蕭錦麟兀自吟了一遍,又道:“當年皇上對蘭亭百般深情還歷歷在目,如今快到苦盡甘來的日頭,我只盼皇上……莫忘初心。”
莫忘初心,方能早日成雙。
蕭錦麟說完便作揖告退,只餘李勖抬眼去看那滿園金黃。她說要落葉歸根,那是否說明,沈家舊事一畢,她便要回這江南水鄉?那麼他呢?她的計劃裡可有他,可有和他的以後?
更不知,她此時是否知道了當年的真相。又對此,作何打算。
果然,自古逢秋悲寂寥。古人說的,總是沒錯的。
唉……
李勖回到京城,頭一個見到的不是顧蘭亭的人,而是她的奏摺,彈劾內閣首輔羅大人的奏摺。
奏摺中字字珠璣,列舉了羅士奇的四大罪狀,科舉舞弊、貪汙受賄、搜刮民脂、禦下不嚴,每一條每一項都是誅九族的滔天大罪。
而與此同時,朝□□有二十一位大臣聯名上書彈劾羅士奇。其中還包括太傅楊寅和太保周勃。
眾臣聞風而動,不過是因為,獄中的南合興開口招供了。他坦陳科舉舞弊一事,是與羅士奇合力作為,更是直言是因為羅士奇背後是柳儒意,他才敢與他合作。
憑他一人之言,眾人自是不敢置喙當朝太師,但想當內閣首輔、看不慣內閣首輔的人多了去了,這才使得彈劾羅士奇的人一時俯拾皆是。
這邊兒羅士奇這才剛剛入獄,那邊兒,南合興就交出了他與羅士奇合謀的證據簿冊。這下,羅士奇百口莫辯,手下的人又全都招了,他灰頭土臉,只等一個處斬之期了。
只是關於太師柳儒意,饒是嚴刑逼供,他也未吐露一分一毫。
這樣,科舉舞弊一案就還不算結,還在繼續查。但馮京的案子,卻是終於真相大白了。
那李延昌本是南合興的門生,也參與了科舉舞弊。馮京大字不識得幾個卻想功名,就找了他替他寫文章,鄉試、會試的策題文章,都是李延昌事先知道題目後先寫好,再由保管試卷的考官把馮京的文章和寫好的文章一換,馮京才得高中。而負責保管試卷的考官,正是羅士奇與南合興。
馮京之所以與那孫秀才不對付,就是因為孫秀才發現他大字不識幾個,這事兒,李延昌也是知道的。那日馮京與孫秀才爭吵,李延昌聽說了匆匆趕來,正好看到馮京推了一把孫秀才,李延昌覺得這機會千載難逢,便朝孫秀才刺了一根銀針,想叫他死得不知不覺。只有他死了,馮京才不會暴露,他才會是安全的。
因李延昌功夫好,當時場面又混亂,他悄悄逃走了,在場眾人也沒發現。而後來馮京“畏罪自殺”,那鶴那是假死的藥,馮京不疑有他就喝了下去。他還留了所謂“遺書”,造成馮京畏罪自殺的假象。
馮京一案真相大白,也算了了顧蘭亭一裝心事。此後她在夢中,便再不會出現他那張充滿怨恨冤屈的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