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 正是江南好時節。使臣隊伍在揚州城裡歇了一日,稍作休整。
廿四橋下,烏篷船上,顧蘭亭孑然而立,執傘遠望, 煙水茫茫。
追著暮色, 搖曳的烏篷船緩緩隱入山明水秀的江南水鄉,隱入綠綠的山巒、藍藍的湖水、淡淡的清香。月上東山的氤氳往事,拍打著沿途層疊的花影,婉約的心事,叫人心生諸多無名雜念。
江南。亦是她的故鄉。
不多時,雨停了, 忽地一陣風吹來,吹落了顧蘭亭手上的油紙傘。她伸手要去撿, 一個沒站穩,眼看著就落到水裡了, 忽地腰上一重, 被人拉了回來。
“小心!”
看顧蘭亭並未受多大驚嚇, 沈憶情的手很快放開。顧蘭亭看到,他右手上還拿了一壇酒。
“喝酒嗎?”他笑問。
“紹興花雕?你怎麼知道我想喝這個?”
他還沒開啟酒壇子,她已聞到了香味, 馥郁而芬芳。因著肺病的緣故,她已許久沒沾酒了,如今身體有所好轉,美酒在前,自然饞得緊,她等不及便喝了一大口。
甘香醇厚,還是家鄉的味道。只不過喝得急了,有些嗆到了。
“你慢點兒喝,別嗆著。”沈憶情伸手又想去拍面前人的背,遲疑了一下最後還是收手。
顧蘭亭從水面看到了沈憶情的動作。她又抿了一口酒,狀似無意卻又極為認真地開口:“殿下,有的時候,你對我太過瞭解,對我太過好了,讓我有些害怕。”
“所以……你還是要問一個緣由?”沈憶情看了一眼幽深的河水,又轉頭看顧蘭亭。
顧蘭亭點了點頭。
他將她往船裡拉了一步,不叫她站在水邊。
“若要問緣由,就當……就當是我們富桑欠你們沈家、欠你的吧。”他看著她,她眉眼如面前這江南山水一般溫婉、清澈。
“當年到底發生了什麼?父親真的幫濟了富桑?我不信……”
“當年發生了什麼,我不會告訴你,你以後,會知道的。”或者,你不知道才是最好的。
沈憶情別過了頭,顧蘭亭還欲再問,張了張嘴卻是無言。她低頭想了一會兒,又喝起酒來。
其時,他們的船恰好經過一個酒樓,樓上熙熙攘攘的酒客正對暮色山水吟詩作對,清吟之聲傳到了水上。
“一路歌謠,忘紅塵煩惱,拈花笑。”
“兩袖欺風,扯流雲萬重,俗事拋。”
顧蘭亭聽著樓上朗朗清音,心旌動了動,搖著手上只剩半壇的花雕笑道:“功名金殿,不如,不如這野肆老花雕……哈哈……”
看她搖搖晃晃似是又要跌了,沈蘭亭伸手扶了她一把。
“要不我們上去看看吧?”
“好啊!”
烏篷船翩然靠岸,顧蘭亭微撩長衫,緩步上了酒樓。
她還未放下袍角,抬首便在一群對詩的酒客裡看到了一個熟人,李延昌。
他著一身寶藍色織金羅衣,在多數都穿著布衣青衫的酒客們中間格外地紮眼。他正邊對詩邊揮毫寫著,旁邊一眾酒客紛紛贊嘆。
顧蘭亭沒有說話,與沈憶情尋了個角落坐下,目光卻是沒離開李延昌。
看李延昌寫字,不知怎的,她忽然想起來,馮京在京兆府大牢裡“畏罪自殺”之時,手下面有一個指甲刻出的記號,是個叉。
叉,轉過來不就是“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