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而後立,破而後立,只有把以前的東西打碎了,才能塑造出全新的,屬於二十年後的容謙!
當晚回去以後,周玉和沒有按照邁克李囑咐的那樣睡滿八個小時,而是挑燈夜戰,把劇本從頭到尾仔細地,每一個字都不放過地重新讀了一遍。
果然發現了很大的問題。
為什麼周玉和沒辦法演出二十多年前的容謙?因為容謙這個角色的人設就很不合理!
首先,《武俠》採用的是由小及大,大小相呼應的敘述方式,主角之一的林寒殺,擁有著這個劇本世界的最高武力值,受江湖眾人愛戴,是“武俠”的化身,是劇本裡的“大”。
那麼自然而然,“小”指的就是跟“武俠”兩個字完全搭不上邊的普通書生周玉和。
從著力點上看,這兩個角色是不分伯仲的。
但人物層次上,兩者的差距就出來了。
林寒殺身為武林盟主,他的俠肝義膽都是建立在殺戮上,建立在以暴制暴上的,經過這一次事件之後,林寒殺這個人物得到了成長,真正擔負起了一個武林盟主應有的責任。
但是容謙特別奇怪的是,他一個沒見過什麼世面的小書生,從電影一開始便具有“俠”氣了,總是在身邊人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挺身而出,並且一貫始終,讓人看不到變化,顯得非常單薄。
再者,聯絡到他的成長背景,這種與生俱來的“浩然正氣”,便有點假大空了,好像是為了凸顯“俠義不在拳腳功夫有多厲害,而只在人心”的主題而存在的一個標簽,虛假得有些不像是一個真正的,鮮活的人。
上一世他們沒有發現這個問題,一個是周玉和那時的演技雖然稚嫩,卻帶有一種少年人特有的靈性和生動,賦予了容謙足夠的生命力;一個是商業片更注重故事情節與節奏,在人物和內涵上並不會深究至此。
既然總結出了容謙這個角色上的不足,那麼就好辦多了。
周玉和拿出草稿本,在上面重新建立起新的人設來。
首先,他增加了容謙的人物層次性,把浩然正氣式的清儒,修改成了有點小聰明,小功利,會賣弄的酸儒。
其次,是剝奪他的“俠”性,他最開始願意接下武林盟主的身份,不是因為要行俠仗義,幫助他人,而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到了劇情的後半階段,坐在武林盟主這個位子上的他才明白過來什麼叫責任,什麼叫大俠。
——這樣一來,人物的成長空間就大了很多。
等周玉和做完了這些,天已經矇矇亮了,他抓緊時間睡了幾個小時,然後就拿著自己的成果到片場了。
周玉和在忙碌的人群中發現邁克李,立即迎了上去。
“導演,我這邊對人設做了一些理解和變動,你有時間可以看看嗎?”
邁克李的臉上盡是疲色,昨天晚上那場戲周玉和一直ng,害得他原本下棚以後要處理的工作拖到了淩晨兩三點,本來對他就有點火氣,但是看見本子上洋洋灑灑的備注和說明,一看就是花費了不少心血。
邁克李勉強接過本子,隨意翻動了一下,敷衍道:“行吧,你今天拍這場戲的時候,就照這個試一下吧。”
說完便把本子遞了回去。
周玉和看著他滿不在乎的模樣,也沒有再多說什麼,走到一邊靜靜等待自己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