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就算是同一條河,在不同的時空裡就會成為完全不同的兩條河, 演戲也是這個道理。同一個人物, 兩次飾演出來的效果絕對不會一模一樣, 包括當時的心境也很不同。”
“更重要的是,這個人物太成功了, ”謝以風的雙眼微微放空,好像陷入了假想之中,“在飾演的時候一定會比演其他角色所受到的壓力更大, 會忍不住……忍不住想要複刻成功。這樣悖論就出現了, 因為我不是三年前的謝以風, 所以我沒辦法完全複刻,同時還會把自己限定在這個框架裡。”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演員們一般不會再接同型別的典型人物。”
謝以風就是謝以風。
他說的每一句話簡直都戳進了周玉和的心窩子。
之前沒有過這樣的經驗, 還以為出演以前演過的角色會更得心應手。
但事實上卻不是。
他對容謙, 對《武俠》這個劇本的熱情, 早在上一世的時候就全部燃燒光了, 這次和邁克李合作,拍戲的途中總有一種興致缺缺的感覺, 就好像通關過無數遍的電腦遊戲, 你完全知道下一關有什麼boss會出現, 要怎麼打敗它,那麼你在面對這個boss的時候,無論如何也不會像第一次那樣興奮和期待了。
沒有熱情。
演戲被限制在原來的框架裡。
再怎麼想要完美地體現, 都是增加一些技巧上的東西,而演戲是不能完全靠技巧和經驗的, 否則人物就會刻板,不生動,不鮮活。
變得非常……平庸。
“那該怎麼辦?”周玉和有些慌了。
謝以風想到前段時間周玉和接過一個電視劇的主角,剛好也是這種書生的形象,還以為他是在說自己沒辦法從這個框架裡突破出來,而他正好在這方面相當有經驗。
在《宣統皇帝》之前,謝以風打了十年的醬油,接過上百個角色,其中相似的角色有很多,但他每次都能在角色中發掘出亮點,所以周玉和困擾的問題,如果是演藝圈裡其他的演員可能沒辦法感同身受,但謝以風卻恰恰很能夠理解他這種心情。
“我的建議是,回到根本上來,”謝以風點了點手裡的劇本,“從劇本出發,重新做人物構建。”
“因為是相似的人物,所以我們在接到這個人物的時候,會不自覺用慣性思維去解讀出演,這其實是偷懶的做法。現在你用心地去解析一遍這個劇本,一定會發現之前沒有發現的地方,就算是我,現在重新看一遍《宣統皇帝》的劇本,也一定跟三年前的看法不一樣。”
“用現在的眼光去看待,把它當成一個全新的角色,不要受到之前印象的影響,就算用完全不同的方式去演也沒關系,因為三年後的謝以風和三年前的謝以風不是同一個人,三年後的溥儀和三年前的溥儀也不是同一個人,不被經驗限制住的演技,才是真正的好演技。”
不被經驗限制住的演技,才是真正的好演技……
周玉和猶如醍醐灌頂,是啊,周玉和已經不是二十多年前的周玉和,用同樣的方式演繹,怎麼可能演出二十多年前的容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