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比一切都重要,而生命對人只有一次而已。因此,楊朱強調的只是個人的利益,而不重視國家的利益,從而導致了無君論。
而這,也是顧尊為了推翻大離王朝埋下的伏筆。
最後是順應自然之性,生既有之便當全生,物既養生便當享用之,但不可逆命而羨壽,聚物而累形。不要貪得無厭,不要為外物傷生。
不羨壽、不羨名、不羨位、不羨貨,乃可以不畏鬼、不畏人、不畏威、不畏利,保持和順應自然之性,自己主宰自己的命運。
所以從這個方面說,其實楊朱和墨家的思想是完全對立的。
貴生重己,兼愛非攻,完全對立。
楊朱學派講的是即使拔他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利,他也是不幹的。而墨子主兼愛,只要對天下人有利,即使自己磨光了頭頂,走破了腳板,他也是甘心情願的。
但這兩者其實都有些矯枉過正了,要麼就是隻注重自己,要麼就是全世界一個樣,明顯不合理。
所以顧尊做了一個非常折中的選擇。那就是“重己兼愛”。有點像縫合怪,雖然感覺差不多,但是實際上非常合理。
“重己兼愛”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我注重自己的利益,但這裡“自己”代表的不是我一個人,而是和我站在一個階級的人。
面對和我一個階級的人,那就兼愛。面對和我不是一個階級的人,那就重己。
而墨家恰恰是站在百姓的角度上,向儒家的貴族階級開炮。所以百姓就是墨家團結兼愛的階級,而王朝的統治者就是敵人。既然是敵人,為了貴生重己,那就得徹底的消滅你!
這是百姓推翻封建主義的階級鬥爭?好傢伙,顧尊本以為自己是個縫合怪,沒想到直接憋出了終極大殺器。
劉煥臣在知道了“重己兼愛”的理論之後,如獲至寶:“鉅子,我悟了。這一次,我有戰勝的信心了。”
顧尊微微一笑,知道留給大離王朝的日子不多了。
太平府醞釀著一場風雨。
大離朝廷已經知道了顧尊要做的事情,在這樣大道之爭上,自然沒有懦弱躲避的道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於是大離儒家飽讀詩書之輩,三三兩兩的湊在一起。最終由大離文院的魁首,大儒孟正閣為文魁,接下了這場論道之局。
孟正閣言道:“以此蒼生為局,我與顧道友一論。”
大離史書工筆,以此為據記載遷都之後,名動整個大離的蒼生局。
而在墨院。
顧尊得知了這蒼生局之約後,只是微微一笑。
小邪神在一旁吐槽道:“儒家永遠都是這麼規規矩矩,一場論道,還要叫什麼蒼生局。”
而玄百川此時也在顧尊身邊,這樣的事情自然少不了他。此時看著顧尊,一邊是佩服,一邊是擔憂:“佛爺,這一場論道,關乎大離民心正統。誰贏,誰就代表正道。如果儒家在此輸了,恐怕大離朝廷都要顛覆。所以說是蒼生局倒也並不為過。”
顧尊點點頭:“百川道友,這三大體系的晉升劃分,今日還需你幫我解惑。”
玄百川說道:“這倒也不是什麼隱秘。三大體系都分為五階。其實世間體系基本都是如此。五階已經足以。其中三大體系比較特殊一點。”
“道家五階:道士,聚頂,朝元,真君,道君。其中真君在俗世中稱為真人。”
“佛家五階:僧人,戒者,聲聞,法師,佛主。其中法師在俗世中稱為大師。”
“儒家五階:儒生,居士,文士,浩然,半聖。其中浩然在俗世中稱為大儒。”
小邪神問道:“儒家最高怎麼才半聖?”
顧尊說道:“當然最高的聖人只有一位,後來者皆是半聖。”
玄百川點點頭:“佛爺說的沒錯。三大體系中的第四階都有別稱,是因為這第四階已經是目前的最高了。世間已經有幾百年沒有道君、佛主、半聖的現身了。所以現如今都懷疑,世間已經沒有那個階層的大能者了。”
顧尊問道:“曾經也沒有嗎?”
“曾經有。”玄百川嘆了口氣:“自從那執魔出世後,三大體系的至高被連連擊敗,元氣大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