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氏猶豫了好幾天,請黎氏幫忙拿了主意,還是不主動詢問郭氏的好。
問她可好?
郭氏或許認為自己看笑話,人人知道婆媳天生是對頭,其實妯娌裡也會出現。
安慰她?
郭氏或許會拿刀子回來拼命,認為元家上上下下都在貶低她。
黎氏因此知道三爺被摘官,而甄氏和郭氏關係一般,她剛才見到甄氏坐下時就低聲詢問,郭氏現在算有件不光彩事情,高聲大氣像張揚她。
黎氏也沒有說郭氏壞話,這個機靈的婦人借住在元家,雖然和甄氏相處親密,卻不是元家正經的子侄,她沒有必要說話不嚴謹,說一次不露風,自己不在意時會說第二次第三次,被郭氏這個正經的元家主人聽到就不好。
黎氏建議甄氏等到唱社戲的日子,給郭氏送些果品吃食,什麼也不要問什麼也不要說。
當時端午節已過,等中秋又太遠,好在鄉下能找出好些熱鬧的日子,唱社戲可以算鄉下的節日。
甄氏多了個心眼,想起來郭氏對三弟摘官不滿也就算了,三房的親家先生是和公公、自己父親往來走動的讀書人,難道這位長輩也有埋怨不成?
一般來說不可能,老學究認死理兒,道理定型以後,一輩子不會改。
就讓人往郭家附近問了問,結果老學究果然不向著女兒,郭氏大哭進門,向爹孃訴委屈,她當然說自己對,而公公不通情理,公公又不是元運的上司,憑什麼摘元運的官職,就算告到刑部、大理寺,也還有打點的機會。
現在倒好,爹告兒子,手握把柄,元運的官職當天就沒了。
郭氏哭道:“我問了人,都說這不合朝廷規矩,朝廷命官由朝廷管,當爹的管不著。”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老學究大怒,直接把郭氏攆走:“出嫁之女回孃家為何?你的家不在這裡!”
他沒有分析郭氏的話,從中找出郭氏的不對,就直接認為郭氏不對:“我和老元一生互敬,這才成兒女親家。我養你一場,許這樣好的親事,我對得起你了。滾!”
郭氏當天回孃家,當時被攆走,哭哭啼啼的不肯回婆家,住到幼年閨友家裡,幾家輪換著住,有一家的公婆厭了她,就換一家,半個月後,郭籬也被摘官回來,郭氏理所當然的住到郭籬家裡。
郭籬一直留郭氏住在今天,郭籬的妻子早就煩了,在外面說三道四的,甄氏就也聽到郭籬的心思。
元老太爺一怒摘官職,元運的官沒了,其實元運還沒有收錢,大張旗鼓收錢的郭籬肯定跑不掉,本省裡會審了一下,先摘官,後報吏部,郭籬就麻溜的晚郭氏半個月回家。如果先等吏部公文再摘官的話,郭籬應該在過年前回來。
老太爺的手面大,一摘就是兩個官,郭籬心思從來活絡,一眼看出老太爺這麼大的手面,給他復職也不會困難。
郭氏往他家裡來,口口聲聲堂哥害了她,郭籬好說好講好脾氣,留郭氏住下來,準備等到元老太爺回家以後,藉著送郭氏的機會登門拜訪,和元老太爺多多賠情,多多認錯,尋找自己復職的機會。
元老太爺這一回出京,圓他幾十年裡思念舊友的迫切心情。
有的人能證實客死京裡,打算探望他的家人,如果家貧不能過,送些安家錢。也有一些舊友說不定還活著,故人相見想來蕩氣迴腸。
公主出他的盤纏錢和贈送的安家錢,元老太爺打算趁身體還好,按三年尋訪,他今年不回來。
郭籬不知道,他以為老太爺有錢有閒,出門逛去了,但是每逢佳節倍思親,又有一句話叫入土為安。老太爺有了年紀不可能在外面過冬天,他過年肯定回來。
也就招待郭氏小半年,就可以得到順理成章拜訪元老太爺的機會,這是老天有眼,給自己又開了一條生路。
喜歡元府女姝請大家收藏:()元府女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