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上道:“大禹朝自建國以來,改前朝的屯田制為佔田制,丁男佔田七十畝,丁女佔田三十畝,天下土地人人皆可開墾,豈會無田可耕?”
顧玉看了一眼丁孝吉,對他道:“你來說。”
丁孝吉上前一步,道:“回聖上,臣出身農戶,祖上世代耕種,可惜經年積累下來,一遇天災,便要賣地賣田,上田早被世家富戶佔去,唯餘中下田地開墾。
雖有七十畝,可良田甚少,所產不多,課稅卻要交五十畝,雖有聖上仁厚,遇見天災人禍便會減稅。
但長久下來,便如顧小公爺所言,無田可耕。或者說,無良田可耕,苛捐雜稅,卻一樣不少。”
顧玉默默點頭,認同了丁孝吉的說法,看向聖上,聖上果然臉色陰鬱。
大禹朝建立之初,經過長久的戰亂,人丁稀少,為了促進農業發展,開國皇帝改屯田制為佔田制,鼓勵農民開墾土地。
百姓們像是吃了興奮劑一般,紛紛搶佔優質土地,讓大禹朝在短期內休養生息。
可惜佔田制是興奮劑也是毒藥。
如丁孝吉所說,百姓們能佔的土地雖多,但是課稅是固定的,若遇荒年,就算七十畝的產量只有四十畝,也要按照五十畝的稅來交。
還不說一個人怎麼可能耕種七十畝?
百姓們交不上稅,便要放棄名下的土地,跟家人的合併。
那麼早年積攢的良田便落入世家貴族手中。
再慘烈一些,乾脆放棄所有土地,成為世家的農奴,所有課稅讓世家來交,他們只能替世家耕種,累死累活,求一口飯吃。
世家兼併土地的風氣愈演愈烈,地位也更加穩固,農人只能埋頭耕種,哪兒有時間讀書。
階級差距越來越大,世家門閥不僅鉗制聖上,還鉗制著萬千百姓。
長此以往,可不就是民不聊生,無田可耕嗎?
聖上道:“佔田制原是為萬千百姓著想,如今卻成了百姓們的禍源。”
顧玉道:“聖上,現在情況還不算太糟,不過是一遇天災,賦稅銳減,可若任其發展,大半土地歸世家豪族所有,百姓只能放棄土地,聽令於世家...”
顧玉沒說完,聖上冷汗涔涔,大聲喝道:“住口!”
顧玉和文翰學士皆跪倒在地,顧玉道:“聖上息怒,臣一時失言。”
聖上喘著粗氣,知道顧玉說的都是實話,道:“有什麼法子,將田地還給百姓。”
顧玉直起腰桿,道:“與其讓百姓自主開墾荒地,不如重新丈量土地,計口授田,在授田之外,鼓勵開墾荒地,荒地所收不計賦稅。此法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世家兼併土地,也可讓百姓固定居所,延續百年。”
聖上道:“計口授田?”
顧玉道:“是,不僅要重新丈量土地,還要摸查人口,完善戶籍,便是世家大族,也要根據人口、僕役分田...”
顧玉詳細說了許多,聖上聽後頗為激動,甚至站起來來回走動幾步。
聖上對顧玉道:“你們去完善各種細節,而後交給我。”
喜歡玉謀不軌請大家收藏:()玉謀不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